“你開什麼玩笑,五百?人家都給我大幾千呢……”
張建國故意的來了一句,這話一說,那老者趕緊解釋。
“客人不少了,是五千呀,你這主要是年份短了點,不然肯定不止這個數……”
這老者也在觀察張建國的表情,其實這三根野山參,雖然沒有上百年。
但也有大幾十年了,這種東西也不多見。
關鍵是這野山參品相也不錯,這一根野山參在他們手里,肯定能發揮大作用。
“上次人家給了八千,我要1萬,最後沒成交,你給五千怎麼可能呢,價錢太低了,不賣不賣……”
張建國其實也猜不出來,這三根野山參究竟能賣多少錢,他只能估摸著賣幾千塊錢,應該是沒問題。
不知道價格不要緊,大不了多跑幾家就是了。
“最多給你六千了,八千都不敢要了。”
這老者說啥只肯給六千,張建國已經心里有數了,糾纏了許久,這老者不肯再加錢了。
只是表示如果他賣的話,自己最多再加個兩三百,多了真的給不了。
張建國摸清了這野山參的價格,一轉身,頭也不回的去了另外一家。
說來上京還是好,大藥鋪多的很,張建國花了一兩個小時,很快去了幾家藥鋪。
最後這三根野山參,賣了七千八百塊,其實對于張建國來說,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這錢全部是十塊的,也有好幾捆,幸好他出門的時候帶了包,直接都塞到包里面去了。
然後帶著七八千的巨款,張建國溜達了一圈,打算買點東西。
張建國去了王府井大街,這邊有最大的百貨商場,里面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的,在隨城那邊根本就看不到。
這里的貨物琳瑯滿目,種類確實特別多,張建國看了一下,看到了一款三洋收音機。
主要是趙家村還沒有通電,能用的電器也就收音機比較好,有了這東西,一些重大新聞都可以收听到。
而且還有唱歌的頻道,說相聲的頻道,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娛樂工具。
畢竟在鄉下,看一場電影就像過年一樣,能有一個收音機,確實是個好玩意兒。
看了一下價錢二百多塊呢,東西好,價錢也很貴,比一輛自行車還貴,一般農村人還真不舍得買。
張建國卻一下子買了兩個,他是打算給外公外婆一個,這樣他們在窯上,住著的時候也不會無聊。
還有一個放在家里,只要母親在家里也能听一下。
除了這收音機,張建國又看了一下,這邊的衣服也特別高檔,那種毛呢的春裝,看著特別的洋氣。
還有不少的衣服,是家里見都沒見過的料子,關鍵是都不要票,就是價錢稍微貴一點。
但是這對于張建國來說,也不是問題。
所以他很爽快的,給父母妹妹外婆等,都添置了幾身衣服,他自己也沒落下,買了好幾身。
還有皮鞋,這邊的皮鞋看著特別光鮮,不過張建國想了想沒買。
這年頭能穿上皮鞋的,都讓人特別的羨慕,因為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
但皮鞋好看是好看,可穿著真不舒服,遠遠沒有運動鞋或者老布鞋穿著舒服。
所以張建國沒有買,只是又給家里買了好些布料,都是比較少見,或者質量特別好的。
除了這些,張建國還給家里買了幾床床單被套,因為他看到了有那種,很熟悉的牡丹花的床單。
這種床單記憶中特別耐用,關鍵是用著舒服又顯得高檔,確實是好東西。
買回去把家里的床單,都換一換。
就這樣,張建國在商場里轉了一圈,回去的時候發現拿不了,根本拿不了。
如果沒法子,叫了一個出租車,直接給自己送到了卓家。
大包小包的,滿滿一車的東西,拿回來的時候,卓秋白都笑不活了。
“你這哪里是去逛商場,你這是去進貨呀……”
“這不要回去了,家里確實缺一些東西,剛好手里有錢,就買了一些……”
張建國笑一笑,他有錢還不是給家里人用,哪怕父母只是養他,並沒有生他。
可他還是惦記著,畢竟前世父親都為他拼了命,那個家也算是他的根,他的心都在那兒呢。
要回去了,張建國抽空陪了一下外祖父和外婆,感覺自己也挺虧欠他們的。
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禮物送給他們,索性張建國和卓秋白商量了一下。
打算自己做兩頓飯,也算是一點心意。
他這個提議,卓秋白倒是雙手贊同,因為他知道張建國做菜有一手。
讓爺爺奶奶嘗嘗張建國的手藝,也是極好的。
張建國還特意去逛了一次市場,見到了很多隨城沒有的菜,像羊肉牛肉這些,都非常的新鮮。
張建國買了一些牛肉,他打算回頭做一些牛肉手 面,這樣可以早晨吃。
還買了一些魚,北方的魚比隨城那邊感覺要貴一點,估計應該是運費的問題。
至于其他的像豬肉之類的,這邊不愧是上京,感覺給人的物資豐富,老百姓的生活過得確實不錯。
很多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兩眼有光,讓人感覺到明天,肯定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張建國還買了一只走地雞,打算回頭清炖了。
買回一堆菜,張建國在廚房忙碌著,卓秋白和家里的保姆阿姨在一邊幫忙。
卓秋香也不時跑進來看,主要是她鼻子里聞到香味兒了,總想看看今天吃啥好吃的。
張建國炖了牛肉,放了一些番茄,炖了一只雞,軟爛一點,讓外祖父他們方便吃。
除了這些,他還準備了不少拿手菜,像蒸肉還有酸菜魚片等,都是他比較擅長的。
家里人挺多的,張建國準備了十幾個菜。
因為听說建國在家做菜,卓雲山特意早早的回來,抽空的時候,把忙碌完的張建國叫到一邊。
順便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
“你還記不記得上次,司機跟蹤的那些人?已經有消息傳回來了,回頭我們邊吃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