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安排好了路州官員,他委任路州同知張力統管路州大小事宜,並且交代用不了多久,太上皇就將派遣神策軍前來路州布防!
路州同知張力一听就是一愣,但還是接受了趙辰的意見。他也看了今天定國公一口氣殺了二十多個投降官員的場景,這個定國公真是一個狠人,怪不得楊閣老都不能把他怎樣!
如果自己不答應的話,這個位置很可能馬上就是別人的了,定國公要干掉他,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趙辰開始回京,一路經過六個州府,直殺得這些文官人頭滾滾,也殺了好幾名投降狼國、配合狼國作戰的廂兵將領。
這些人都是京中的勛貴,而且好幾個都是定國公一脈之人,可是任憑他們怎樣求饒也沒有用,最後還是人頭落地!
鄭州,賈府八房賈宗也被綁在了城樓之上,等待處決!
這些文官已經得到消息,好幾個州府的投降官員都被定國公用天子劍處決了,一點情面也沒有留。不過今天他們倒是要看看定國公趙辰怎麼對付賈宗。
趙辰娶了賈府的大閨女,而這個人是賈婉兒的同宗大伯!
城樓之上,趙辰看了看鄭州廂兵統領賈宗。此時的賈宗也被嚇得臉色蒼白,他聲音顫抖地道︰“定國公,看在都是勛貴的份上,你就放我一馬吧!”
趙辰冷笑道︰“我放你一馬,你讓那些被殺的官員如何看我,讓這鄭州死去的數萬百姓如何看我?”
賈宗臉色頓時變得灰暗,他還是不死心地道︰“定國公,看在婉兒的面子上,你饒我一回?”
趙辰鄙視地看著賈宗,然後道︰“賈宗,如果你不求情,我還會高看你一眼,就以你這種貪生怕死的神態,殺你都有辱我勛貴的身份。”
趙辰把沾血的天子劍遞給了府兵,然後道︰“你們安心地上路吧,只要你們的家里沒有通敵,我就會留他們一條性命!”
眾人一听,才放下心來,好在這個定國公沒有趕盡殺絕,給他們留了一條後路。
不過,就在趙辰轉身的時候,他的眼中寒光一閃。他作為現代人,哪里不知道斬草除根的道理!
定國公殺人如麻的威名,很快就傳遍黃河南北、中原大地,讓黃河南邊的官員肅然起敬,黃河北邊的投降官員更是人心惶惶!
好在後來听說定國公返回京師了,他們這才松了一口氣。這些投降的官員等到狼國人馬一走,就立即連夜謝折子送往京師陳情,這時候他們大部分還不知道文帝和朝廷已經西遷長安!
這些官員的折子入京,反而幫助趙辰掌握了黃河以北州府投降官員的名單!
趙辰一路下來,除了殺了一大批官員,又以太上皇的名義臨時任命了一批官員。同時每個州府都留下了一名府兵將領,讓他們統帥500人馬,並且給了他們一批銀子,要求他們務必每個州府練出5000精兵,並為京師再招收5000精兵。
趙辰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京畿之地這次遭受了重創,整個京師死了十多萬壯丁,被狼國人抓走了十多萬,文帝還帶走了不少人馬,京畿之地的男子已經不多了。
眼下就是春耕,如果再抽調男子入伍,京畿之地將無男丁務農,更不要說趙辰還準備大興手工業了。
而中原的這些州府被狼國人和投降官員大肆搜刮,很多已經活不下去了。給這些男丁家里一筆錢,他們就很樂意讓家中出一個男子參軍。
尤其是听說定國公趙辰的神策軍兵士俸祿很高,從不拖欠,並且只要你有真本事,奮勇殺敵,升官還很公平公正,願意在本地參軍神策軍的人很多,同意前往京師參軍的人也不少。
定國公趙辰暫且不提,自從文帝、三皇子、楊閣老逃出京師汴梁之後,他們沒有從北邊前往關中,而是繞過荊襄地區,從武關進入關中地區。
離開了京師,沒有了狼國騎兵的追擊,文帝一路行來,所到荊襄地區的官員使出渾身解數,好酒好肉好美人招待,搞得文帝等人不感覺自己在逃亡,反而像是巡視大好河山似的。
自古以來,荊襄地區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向南可以渡過長江進入江南,向北可以入中原大地,向西北可以跨過武關,從秦嶺入關中。
文帝一行十多萬人,浩浩蕩蕩地從秦嶺東南方向的少習山經過武關,然後進入關中。
關中的文武官員已經接到了斥候的通報,立即就派武將領兵前來武關接駕,而文官則也遠行三百里前來接駕!要論文官們對上司的尊重,自古以來夏國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到了關中,就到了文帝、楊閣老的老巢。尤其是楊閣老,數十年來暗自經營關中,勢力深厚。而那些勛貴家族,精英都在京師汴梁,關中地區雖然還守著祖蔭、京師同族的接濟,其實已經是昨日黃花!
文帝進入關中,楊閣老等文武官員甚是沮喪,畢竟是逃亡而來,不是很光彩。但關中長安、洛陽的大族世家卻是高興極了。
陛下進入關中,必定定都長安,洛陽也就成了陪都,今後依賴這些大族世家的時候肯定很多。長安、洛陽皆是千古名都,文風鼎盛,他們家中多有子弟讀書,屆時入朝為官就方便多了。
朝中有了勢力,他們的家族才真正有了依靠!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長安,長安官員、留守的勛貴紛紛前來接駕,地方上的大戶世家則紛紛露面為朝廷提供幫助!
舊皇城已經經過了徹底清掃,雖然有點破舊,但在文帝、太子、楊妃,楊閣老,以及楊閣老帶出來的官員看來,這就如到了仙宮一般,這一個來月的長途跋涉,雖然地方上招待不錯,但也確實非常的累!
文帝到了長安,立即開始準備修道,他已經荒廢了一個多月,沒有了仙丹服用,他感覺自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
楊閣老則是忙的不可開交,朝廷的組建和運轉需要大量的官員,而朝廷的大部分官員都留在了京師,他們走後京師必破,這些官員、勛貴十有八九會遭到屠殺,凶多吉少,已經等不及了。
楊閣老立即召集關中的老部下、交好的世家,別的不說,關中大戶家中的讀書人之多 ,組建兩個朝廷也是綽綽有余!
很快,朝廷的六部三司等機構就初步組建起來。大夏國的國家機器又再一次開始運轉起來。
楊閣老的第一道政令是昭告天下,文帝正式遷都長安,京師汴梁作為陪都,因為太上皇還在京師汴梁!
楊閣老的第二道政令就是統籌財稅,都城剛剛建立,朝廷運轉需要大量的銀子,關中地區雖然富有,但供應不了整個朝廷,只有中原、兩淮和江南一部的稅收,才能基本保證朝廷的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