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這邊新媒體部門才成立,按理說高文信作為一個新入職的員工而已,不可能對公司會有太多的歸屬感!
    公司要是真黃了,他換個公司就行了,以他的能力,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其實這段時間,公司突然出現了這麼多的變故,先是被高薪挖人,再到現在被輿論攻擊。
    公司里已經是有一些人,有此想法,甚至是有人上班時間,明明公司當下也算是出于“危機”當中,但卻開始下意識地“摸魚”工作,尋找下家...
    不過高文信暫時還沒這個想法。
    倒不是說,他道德多麼的高尚什麼的。
    當下的薪資福利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老板...
    入職以來,他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兩位老板,而且還是日常都有頻繁溝通的前提下。
    這個過程中,不論是吳舟還是李思思,都表現出來了超強的執行能力,以及學習理解能力。
    明明新媒體部門就是一個新部門,而且還是兩個領導之前完全沒有涉及過的行業,但只是短短時間而已,兩個領導,卻都儼然已經成為了“內行”。
    特別是吳舟這塊兒,在和吳舟溝通時,高文信有一種,在和頂尖的同行一起在工作的感覺,這種工作感覺,非常的棒...
    作為一個年輕人,以及新媒體部門的行業從業人員,如果想要未來更進一步的發展,他需要一個“好的平台”,在高文信的認知當中,好的平台,不是公司有多大,而是領導...
    至少,在高文信的接觸的人當中,吳舟和李思思,是他目前當下接觸到的,最出色的...
    也因為如此,高文信,將工作完全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不分晝夜,不分上下班。
    昨晚做夢,夢里是看到公司這邊之前的輿論應對手段,終于是遏制住了當下不斷變壞的局勢,官方出手,闢謠了,自家公司沒事兒了...
    然後...他就開心醒了...
    不過醒了之後,也就發現自己是做夢,但心里還是下意識地覺得,夢可能就是真的。
    然後就是...
    一大清早的,就下意識的給吳舟打過去電話...
    以他的能力,輿論已經發展到了當下這個局面,他是已經有了些“回天乏術”的感覺。
    畢竟“量變產生質變”,再多的技巧,在輿論洪流當中時,也是沒用的。
    所以,他把問題拋給了老板,想听听老板的意見,順便的可以交流交流。
    不過李思思這邊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和律師那邊溝通官方渠道進展,這個確實是當下的一個手段...
    但真能挽回嗎?
    高文信蹙眉,心里也滿是擔憂,大腦在這一刻也是在快速運轉,回顧自己以前的所有“成功案例”,成功因素,需求可以破局的可能,但真的想不到啊...
    而這個時候,他卻是突然的感受到了自家老板的異樣...
    老板居然在笑...
    在看到老板笑容的那一刻,高文信隨之也就脫口而出的說道,"吳總,您是想到什麼方法了嗎?”
    高文信目光灼灼地看著吳舟,神態之中盡是對“未知”的求知欲。
    而高文信這番話,也是讓正在打電話的李思思,目光也轉移了過來,看向了吳舟。
    “只是一個想法,也不太確定是否可行..."吳舟笑著說著。
    高文信瞬間擺出極其認真傾听的模樣。
    至于李思思這邊最後簡單的和律師那邊交代了兩句,讓那邊有消息之後,第一時間通知自己之後,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畢竟還是枕邊人,比高文信還是要更熟悉吳舟很多。
    雖然吳舟說的只是“模稜兩可”的不確定答案,但吳舟的神態,卻是給李思思一種,勝券在握的感覺....
    吳舟這邊也就是方才一直在看著那些不斷冒出來的帖子,以及那些快速上漲的評論數的時,腦海中突然地就冒出來了一個想法,而在想法冒出來的那一刻,他的“第一直覺”就是覺得,“這就是最優解”,就是那種“玄而又玄”的感覺。
    吳舟對那種玄之又玄的感覺很熟悉。
    之前一線運營工作的時候,這種感覺出現的頻次可是很高的...
    簡而言之,“系統認可”了他的想法。
    那這個想法肯定沒什麼問題,再之後,吳舟就是開始思考如何完善那個想法的過程中,在想法越發完善的同時,吳舟臉上自然而然的也就露出了笑容...
    看著眼前倆人,一個是自己的枕邊人,當然不必說了。
    至于高文信,吳舟也能感受的出,他的工作態度...
    吳舟略作思索,也便一點點地剖析了自己的思路過程...
    “當下這個事件的熱度,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高的了...這個我就不用贅述了...”
    “你看下這些帖子,這是一個小博主發的帖子,帖子是13分鐘前發出來的,現在已經有了72條評論,你在看看評論區的那些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吳舟沒有直接說出答案,而是笑著反問了一句。
    李思思下意識的白了吳舟一眼,都這個時候了,她現在更想要的是直接知道答案。
    至于高文信...他畢竟是員工,而且還是老板提問,認真思索了下後,還是沒想出來什麼...
    “參與進來這個話題的人越來越多了...”高文信有些底氣不足的,說了些自己看到的。
    在高文信的說的時候,吳舟也是笑著點了點頭...
    “現象你發現了,那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事情輿論傳播的“強度”現在有點過于大了,而且關于我們公司的“負面”消息熱度起來得非常快...”吳舟隨後又是繼續說道,並沒有再賣關子。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受眾在面對高強度、單向度的負面信息轟炸時,其實是非常容易觸發 “逆反心理”!”
    “主要是因為他們感知到了自由選擇權被威脅,就會通過質疑信息源或反向接納來維護自己認知的自主性。”
    “現在我們的對手,正在對我們進行最後的集中式輿論攻擊,想要在短期內雖形成普遍的負面觀點認知錨定效應,但過度極端化內容可能導致受眾對信息真實性的本能懷疑...”
    高文信認真思索狀,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媒體運營工作者而已,從來還沒接觸過這麼大面積的負面媒體輿論...
    所以也還沒接觸過“如此強度”輿論宣傳...
    而李思思這邊听到後,只是微一思索,先是蹙眉沉思,而在思索片刻之後,隨即腦海中也是下意識的開始思索,如果按照吳舟所說,那麼後續應該會怎麼發展。
    她開始結合自身情況,自己又或者身邊的一些人,會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這種“逆反心理”...
    想得越來越多之後,李思思突然抬頭,再看向吳舟的,眼楮也似乎突然地就亮了起來。
    而吳舟這邊看李思思似乎明白了之後,又看了看高文信..
    他也有了那麼一點感覺,但還沒完全明白。
    而吳舟也就繼續解釋了起來。
    ”對手通過規模化水軍制造虛假民意,擠壓正向信息傳播空間,形成輿論場域中的 “多數錯覺”。然而,社交媒體的 “回音壁效應” 也隱含風險 —— 若負面信息過度同質化就會引發公眾對信息操縱的警覺。此外,情緒化傳播雖具短期爆發力,但缺乏持續敘事支點,易因受眾疲勞而衰減。”
    "對手是通過輿論將我們公司“污名化”的 標簽固化。但危機中亦存在 “悖論性機遇”,極端輿論可轉化為公眾關注度紅利,若策略性引導,能實現從 “被動澄清” 到 “主動重構議題” 的躍遷..."
    吳舟的解釋還是非常非常的專業的,從心理學,再到新聞傳播學。
    對于自己老板能如此專業的分析,高文信沒有半點的錯愕,這些知識點,他也懂,之前學校里也學到過,但一時間沒想到而已...或者說,工作中還沒接觸到過...
    而此刻隨著吳舟的解釋,高文信知識也是被調動了起來,眼楮也是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再看向老板的時候,那眼神中...也就還好他是男的,不然的話...
    吳舟解釋了這麼多,高文信如果還不明白怎麼做的話,那他也就不可能被吳舟選中了。
    再之後,就是商量起來了,後續的“方案”了...
    時間就這樣,悄然的來到了上午九點的上班時間,除了少部分之外,多數人,就是在接近九點這個時間才進來的公司。
    李思思這會兒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也在思考方才的“方案”,看看有沒有還能完善的地方。
    不過在看到一個個員工,在公司面對如此“危機”的時候,仍舊還是“準時上班”,沒有絲毫的“緊張感”的時候,心里還是不免對那些準時到的人,產生了一些不舒服的“印象”。
    與之相對的是,那些提前到的人,李思思目光也是下意識的掃了一圈,思索片刻之後,就打開了員工表的思維導圖,在這個思維導圖里,找到那些早到的,而且能看得出來,在為公司擔心的人的名字...
    能力雖然很重要...但“忠心”也很重要...
    而一眾員工們,其實在步入公司之前,一些人湊到一起的時候,其實也有閑聊。
    “你看今天微博熱榜了嗎?”
    “微博我都好久沒登過了,咋了?你直接說就是了。”
    “咱們公司現在是微博熱搜第一了...然後第五名也是咱們公司...”
    “不是,什麼情況啊,咋突然就成第一...還是最近這個事?”
    “不然呢...那個吳仔仔你知道吧,這個明星在微博上發了個評論,然後他們家粉絲...”<的...啥屁事都td的瞎摻和,連事實是啥都不知道,瞎jb評論啥啊...沃日了...本來公司情況就不好了...這..”
    “你期望高考考不到三百分的明星們有什麼判斷力嗎?”
    “不知道這個事對咱們公司有什麼影響...”
    “不用想,影響肯定不小...”
    喜歡我有個職業面板請大家收藏︰()我有個職業面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