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這句話一出,辦公室內此刻所有人目光都第一時間,各種表情看向了他,不理解,質疑,以及“怒”...
    電商部負責人,剛剛才在台上,將自己精心做好的ppt好好演講了一番的他,在听到沈輝這句話的時候,那心中的憋悶情緒瞬間沖頂,有一種“背叛”的感覺,自己辛辛苦苦,為了公司殫精竭慮,想盡辦法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但老板...
    “沈總,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是什麼背景,是什麼樣子的能力,讓您這邊如此青睞,但我自認為公司的電商部門在我的負責下,也算是 蒸蒸日上的...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這塊兒,一直都是很不錯的...我們團隊...”電商部總裁,看著沈輝,語氣非常認真的說道,那目光大有一種,“我需要一個解釋”的感覺。
    這一刻氣血上涌的他,也是豁出去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價值被公司,被沈輝這個老板否定了...
    “我這邊有一份,五天前,這個年輕人做好的運營計劃ppt,你們也看一下吧...”
    沈輝這個話才說完,他的助理,就在一旁搗鼓電腦,隨後吳舟的那個ppt就投放到了大屏幕上...
    沈輝也沒說,只是讓助理,一頁一頁地翻...
    電商部總裁,目光瞪得很大的看著台上,他想看看,“何方神聖,何德何能”...
    其他人,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心態,但表情管理方面,顯然就是要比“利益直接損失的那人”要好多了...
    隨著ppt勻速地開始播放,播放得也很滿...
    偶爾沈輝也會插嘴簡單地聊聊自己對其中一些內容的看法。
    就這樣半個小時之後。
    討論再起。
    有人提議,“如果這個真的是他自己做的話,那確實是個人才,這樣的人才,如果能挖過來,也許更合適...”
    對于這種建議,沈輝也只是苦笑地搖搖頭,大概地解釋了一下。
    “我試著挖過,但沒同意,他目前正在創業,而且做得也還不錯...”
    再之後就是對ppt內容進行討論。
    對電商在公司部門的“定位”,進行了二次套路。
    而討論的結果,就是ppt中所描述的那般。
    電商雖然是一個大趨勢,但電商只是“輔”,主要還是以線下為主。
    所以圍繞公司電商部門的運營規劃,中心主題,要以‘輔’為主...
    隨著討論的一步步展開,再加上達成的“共識”越來越多,之前還很憤怒,不甘心的電商部負責人,這會兒卻是顯得有些頹廢了。
    大家雖然都沒說,但大家其實已經做出了“選擇”。
    畢竟,在場的人,眼楮都不瞎!
    他這個總部電商部門負責人,做出來的“運營方案”,通篇就是完全以自身角度出發,如何提升銷售,如何提升市佔...
    但沈輝找的這個外人,做出來的運營方案,卻是從“公司戰略”角度出發,通篇運營方案,和公司整體利益的“方向性”是一致的。
    通篇就是如何讓電商成為了輔助公司,在公司總體在未來越走越好...
    相較來說,他的方案,因為這麼一對比之後,就太過小家子氣了。
    其中的很多細節,其實是在和“線下渠道”爭利的...
    所以,他不是輸在了“能力上”,只是輸在了“高度上”!
    而高度卻又決定了“未來”。
    畢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哪怕走得再慢,也能越走越遠!
    ....
    吳舟這邊將ppt交出去之後,雖然也很期待結果如何,不過也知道,大公司,走流程,不會那麼快的。
    在沒有確定結果之前,吳舟也沒有進一步細化v廠線上渠道的運營落地...
    畢竟萬一要是沒成的話,那自己不是白忙活了,而且確實這個項目的具體落地,工作量還是“蠻大的”!
    公司這邊所有的人員,都還沒有數碼產品的相關經驗,這個事情,還只能讓吳舟現學...
    學完之後還得培訓他們,盡快的教會他們...
    畢竟是v廠,大項目,哪怕吳舟現在已經不怎麼負責“一線的運營工作”了,但這個事,肯定也是需要親自好好跟一段時間的。
    吳舟這邊突然清閑下來了,但公司里,他的那些下屬們,確實一點也不清閑。
    這段時間公司里最緊要的當然就是618大促了,不過這塊兒,就是“程序化”工作模式,底下的人得隨時跟進著點進度,除了跟得緊之外,也還要準備好“預備方案”,避免臨時出現狀況!
    除了這個大促事情之外,就是公司這邊新業務了..母嬰項目的啟動...
    李思思最近重點是在跟著這個事情,她主要是做決策,下面人會流程化的去跟進,反饋這個事情的進度。
    為了這事情,前前後後過去了快2個月時間了,比之前百貨的產品,花費的時間可是要多太多了。
    首先就是“質檢”,工廠寄過來的樣品,做質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工廠這邊代工的產品,從線下商超和線上渠道買過來,做對比,做質檢。
    再到競品,做質檢,去對比...
    看看自己在檢測出來的那些“數值”的含義,有哪些不足,如何提升...
    除了材料這塊兒,還有款型...
    母嬰的款式,除了“顏值”之外,主要就是實用性了,需要將產品設計和實用性相結合...
    目前公司這邊的設計“元素”主要獲取來源就是,首先是通過行業爆款,頭部品牌類似產品的消費者評價,然後找出這些產品好的“設計點”,先做一下統計。
    再找一些測評網紅賬戶,看看主要測評的是哪些“點”。
    最後就是“實際測試”,公司這邊大多數都是一些年輕人,有些人的孩子本來就不大...可以直接讓他們拿回去給孩子們使用,然後反饋一下“優缺點”,這些都是有償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產品盡量的好...
    確定消費者主要關注的產品“優缺點”之後,才是下一輪,產品的正式設計。
    再到和工廠溝通,生產樣品,實際測試...
    不過這段時間加班加點,再加上“不計成本”的測試,6月初的時候應該就能以後部分母嬰產品可以正式上線了,能趕在618之前差不多...
    最後就是“食品這塊兒了”,李平的那個“健康食品”的品牌,已經是在平台流程了,5月底就會全渠道正式上線,不會錯過這次的618大促..
    言而總之就是,公司這邊事情雖然有很多,但讓吳舟這個老板親自動手的事卻是沒了。
    “你不忙了?”李思思這邊看到吳舟“悠哉悠哉”地在公司里轉悠,最後就給吳舟發了這麼一條消息。
    然後吳舟就回去了辦公室。
    不久之後,李思思敲了敲門,也進去了辦公室。
    吳舟“照舊的”湊了過去。
    “有正事兒呢!公司這邊還需要再招人...”
    “不是才招人了嗎?”年後的時候,吳舟可是突擊招了不少人,怎麼人又不夠了。當然了吳舟也不是懷疑李思思這個決定,只是純粹的好奇...
    李思思倒是不會想太多,而且這些本來她也是要和吳舟說的...
    “運營部暫時不需要了,主要是新部門!”
    “公司現在主要的盈利就是公司自營品牌,消費者口碑非常重要!”
    “最近下面有反饋,有一些“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差評”,我已經安排抽樣去質檢了,再過三四天,結果應該就能出來....但這個事提醒了我,如果不是消費者反饋了差評,如果員工沒有看到..”
    “被動地等到消費者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再質檢,耽誤時間太長,而且對品牌的傷害也很大,所以我認為,應該“常態化”質檢,確保品質,公司這邊專門成立一個質檢部門....”
    質檢部門,代運營的那些品牌可以不管,最多也就是提提意見,畢竟品牌是品牌方的。
    但自家品牌,是需要做口碑的,所以品質必須得把控住了,不能只看廠家那邊的質檢,因為質檢是“廠家送檢”的方式,廠家可以送好的東西,得到好的質檢結果,然後做出來的東西卻是“次一級”,這樣工廠是賺到了超額收益,但最後真出問題了,坑的卻是他們公司。
    消費者可不會去怪廠家。
    所以,公司這邊必須得有自己的“質檢部門”,隨時抽查...
    質檢部門之外,就是設計部門的員工了...
    吳舟點頭,表示認可...
    這個部門,有個2個員工就夠了,主要還是設備費錢...
    李思思順便說了第二件事兒。
    "李佳他們設計的產品,顏值確實不錯的,但我們做的是日用品,是用的,並不是裝飾品,特別是我們後續開發的母嬰類產品...消費者可能就因為一個小小的不人性化的設計,就會拒絕購買,所以公司這邊還是需要專業的相關的產品設計人才,和李佳他們搭配在一起...”
    之前的設計部門就是“草台班子”,主要設計都是以“美觀為主”,而且很多設計部門的員工,就是美工擔任的。
    言而總之就是,設計部門的問題是專業度不夠...
    需要更專業的產品開發人員相互結合一下...
    再到市場部等等...
    吳舟順著李思思的思路想了一下,確實如此...
    然後“招人吧...”
    吳舟也沒什麼好拒絕的。
    公司當下的盈利能力,再加個百來人,也是能很輕松地養得起的...
    “最後,人事部門...”
    按照李思思的意思,公司這邊應該搞一個專門的 “人事部門”,發布簡歷,招聘,和面試者溝通,最後面試...吳舟這個老板沒必要全程“親力親為”。
    不過這一次吳舟卻是點頭又搖頭。
    "人事部門是要有的,公司現在也大了,但面試這個環節,暫時還是以我為主吧,我看人的眼光還是可以的,而且公司目前大多數的環節,我也都了解,對面試者的能力也就更為了解...”吳舟還是保下了自己的“面試權”。
    不過這個聊完了之後...
    李思思沒敢在辦公室里多待,就出去了,她還有的忙呢...
    喜歡我有個職業面板請大家收藏︰()我有個職業面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