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麗?”
確實有很多年沒有聯系了,偶爾幾次問候還是因為“復聯”系列要來華國做宣傳。
公事公辦,在內地待一兩天,忙完工作就回國。
確實也沒有合適機會詳聊。
李元青拋開這些雜緒,詢問更多細節。
“具體是什麼電影?”
“電影名字叫《婚姻故事》,我還沒看到內容,北美還沒有上映。
听去過威尼斯的影評人說,電影內容堪稱美利堅離婚指南。”
“那看來評價很高。”
“是的,這種電影比你的電影更貼近美利堅評委和觀眾,天然更具優勢,你和crysta得年底來美利堅親自參與公關,才能讓評委感受到你們的誠意。”
“我知道了,我們倆會考慮清楚的。”
掛斷亞當的電話後。
李元青把斯佳麗的消息告訴了劉奕菲。
劉奕菲給老公嘴里塞了顆糖。
“斯嘉麗演的很好嗎?”
“布吉島,亞當說可能需要注意點,十一月份你和我去一趟美利堅。”
“行。”
中秋節過後。
李元青坐在機場等返京航班時。
張局給李元青打了個電話。
“馬上又要申報奧斯卡了,你有什麼意見嗎?”
李元青很疑惑。
“電影局是什麼意見?”
“你覺得《哪吒》能在奧斯卡得獎嗎?”
“領導具體想拿《哪吒》拿什麼獎?”
“最佳外語、最佳動畫長片都可以,只要能拿。”
“這怕是都不行。
拋開《哪吒》的文化隔閡和故事內核不讓美利堅感冒以外。
《流浪地球》、《哪吒》的出現都說明華國電影工業正在不斷趕上好萊塢。
我們已經是競爭對手了,他們就更不會對競爭對手禮遇有加。
選個真人電影都比《哪吒》得獎概率高一些。”
張局坐在這位子也研究了世界電影多年,奧斯卡學院的尿性也摸得差不多了,李元青肯定沒有騙他。
李元青寬慰道。
“張局,還是專心國內市場吧,金雞、長春、華表這些獎都給《哪吒》來一份,比奧斯卡實在。
文化自信何嘗不是我們對自己舉辦的電影節自信呢。”
張局笑道。
“呵,你還拿政策解讀來勸我。
既然《哪吒》推薦過去沒有成功概率,那就把你的《元青》申報過去如何?”
“誒,還真可以。
先報金球,入圍概率大。
奧斯卡有點懸。
今年有部《小丑》,其他電影很難與其競爭。”
“《小丑》?這種超英電影也能競爭奧斯卡?”
“這一部不一樣。
小丑在美利堅本身就充滿了爭議,他所代表的精神符號是獨屬于美利堅的文化,再加上之前扮演小丑的演員死亡,更加劇這個符號的特殊含義。
和我們的‘哪吒’、‘孫悟空’一樣,不只有外在形象廣泛傳播,更有文化內核做支撐,其他電影想要競爭得廢很大一筆功夫。”
若真是《元青》申報給好萊塢。
李元青重點會放在金球,奧斯卡隨便花點錢做宣傳就行。
“隨你,反正今年這個名額,肥水不流外人田,要麼給《哪吒》,要麼給《元青》。
你們公司自己商量,商量好了就交給電影局,我們給你申報。”
“好 ,謝謝領導。”
這下好了,不只是劉奕菲需要與好萊塢明星們爭鋒,自己可能也要嘗試一把。
這兩年學院少數族裔評委數量增多。
把握這次機會,替自己和老婆沖一沖吧。
下次再有機會,可能就是華國登頂世界第一,文化全面輻射世界,或許美利堅會為華國再次敞開文化大門。
回到北平,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商量哪部電影沖奧。
而是青奕公司暑期檔慶功宴!
暑期檔出品了三部電影。
《萬里歸途》、《哪吒之魔童降世》、《無名》。
目前票房分別是15億、48億、8.9億。
加在一起超過七十億!
今年又是青奕公司收獲的一年。
如果再把春節檔《流浪地球》算進去,百億票房目標提前完成!
當然要慶功。
幾位導演和演員都值得嘉獎。
這麼久沒有發紅包,李元青心里還覺得空落落的。
公司的人也熟悉了李元青,這種紅包獎勵收的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倒是梁超偉、廖凡等演員受寵若驚。
自己也能收到一張支票?
果然。
圈內都說李元青大方,當真名不虛傳。
餃子被現場媒體朋友逮住詢問《哪吒》續集什麼時候上映?
餃子自己心里也沒數。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們就創作了好多年。
而且這一次受到觀眾非常熱烈的喜愛,票房頂到那麼高。
續集就不能只是圈錢之作,得更加精益求精。
國內很多優秀的動畫工作室都希望能與我們達成合作。
所以續集上映的時間就沒辦法保障。
我唯一能保證的是,新電影不會糊弄大家,會比這一部更好。
做不到這點,我們寧願不上新電影。”
李元青也被媒體逮著詢問公司手里的ip。
“唐人街探案”、“戰狼”、“流量地球”以及還在熱映的“哪吒”。
國產電影里就三部票房超過四十億的電影ip,全部集中在青奕公司手里。
未來怎麼打算?
靠著幾個ip吃老本,還是不斷開發新ip。
“ip爆款的誕生也要遵從天時地利人和。
除了‘戰狼’以外,另外兩個ip都是電影里的優質ip,項目組眼里的非優質ip。
制作的要求非常高!
耗時特別長!
觀眾對下一部的期待也被拉的很高很高!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期待高、要求高。
我們必須不斷打磨新故事,引入更多新技術,帶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才能保持住這幾個ip的價值。
可風險也變得特別高。
萬一搞砸了呢?
國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寬容度明顯低于好萊塢電影。
這是激勵也是壓力。
我們已經給郭凡、餃子等人放假了,等他們把狀態調整回來,再投入工作當中。
最少三年後才能看見新的續集。
其他有可能形成爆款的ip也會繼續嘗試。
公司基本都是年輕人,我們的思維還沒有固化,我個人也沒覺得自己已經被淘汰了,那就一個一個試,總能再創造新的ip。”
青奕公司有這家底,李元青底氣更足,砸!也要再砸一些新ip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