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元青創作的《峽谷》里,反派也設定成了美利堅基因公司。
就像《戰狼》一樣,可以調動觀眾情緒。
在回國之後。
李元青和劉奕菲則馬不停蹄朝影都趕。
《峽谷》攝影棚早就搭好了。
在這里要把所有動作戲份拍完。
《峽谷》的故事非常適合改編成游戲。
所以,李元青決定重復當年《畫皮》三部與游戲公司的合作方式。
由青奕公司出面主動邀請騰訊參與電影投資。
這份合同還沒遞送到馬華騰手里,騰訊影視那群高管就看出了李元青的小算盤。
騰訊承擔電影制片大頭,票房盈利大部分歸青奕公司,青奕公司用游戲改編權和不染指游戲周邊盈利的承諾來換。
這份合作方案,讓影視公司高管們有些糾結。
一方面,《峽谷》制片成本不低。
如果騰訊真答應合作,所有流程都不會糊弄,李元青和劉奕菲的片酬也都公事公辦,就算有了降薪令,兩口子的片酬還是高!
預估下來,制片成本能捅到至少四億,兩口子先拿走一億,這還是良心價。
其他成本也基本上是騰訊掏。
簡直就是白送青奕公司四個億,票房就算超過五十億,騰訊也拿不到多少票房分成。
另一方面,游戲盈利是真的高!
去年光“王者榮耀”的盈利就超過19.3億美金約合華幣130億元!
當然,這是超人氣游戲爆款。
若是把所有爆款、非爆款全部加在一起。
騰訊網絡游戲收入1040億元,佔總收入約32!
這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若是兩者達成合作,各自在各自擅長領域賺錢,井水不犯河水,倒是一番和諧的景象。
唯一不和諧的地方還是騰訊影視。
游戲板塊的利潤又不歸屬影視板塊。
合作達成,電影、游戲紛紛成功。
青奕公司和騰訊游戲賺的盆滿缽滿,騰訊影視呢?
就掏了四億成本,最後毛也沒撈著?
這也太虧了!
所以,這份合作直到今年年前都沒有達成。
騰訊影視態度很消極,青奕公司的郵件幾乎已讀不回。
逼得李元青直接打電話給馬華騰。
自己也是騰訊股東之一,雖然李元青從來不認為騰訊員工是自己手下人,但這份態度也太不把他當回事了吧。
騰訊內部利益沖突,完全可以內部調解嘛。
馬華騰知道有這麼一份合作邀約嗎?
他知道,騰訊影視沒那麼膽大包天,這麼大的事情哪怕不支持,也要告訴大老板。
但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自己內部商討的結果。
有盈利概率,但風險也不小。
萬一票房失利,導致游戲沒做成功,虧損一方就只有騰訊。
李元青和劉奕菲等演員拿了片酬走人,青奕公司還只是出一小部分,拿走票房一大部分,他們誰都沒虧!
因此,馬華騰也選擇擱置,直到李元青親自打電話來。
“元青,騰訊你也佔著股份,咱們也算一家人,不能如此親疏有別吧。
我很樂意與你合作,可手下人誰都覺得你把騰訊當成冤大頭了,我也沒法交待不是。”
“你要是覺得騰訊承擔太多,那也行。
我們再談出資比例,不過利益分成也要重新談。
你們游戲方面的盈利得分一部分給青奕。”
那怎麼能行?
一年至少十幾億的資金流水,憑什麼和外人分?
若合作如此,會導致游戲和影視兩個板塊都不滿意。
“游戲流水和票房分賬完全不對等,你們電影上映後,大規模賺錢也就幾個月,院線把分賬打到青奕公司賬戶又得半年一年的樣子。
游戲不一樣,每天都有收入,游戲只要真做起來了,細水長流,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有不間斷收入。
這部分不能談。”
李元青都有些不耐煩。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我只能去找別人合作了?”
國內游戲廠商又不止騰訊一家,好像有個叫馮冀的人才,去年十月在杭州成立了游科互動科技有限公司。
找他們談合作,順便還能看看有沒有投資機會。
《黑神話悟空》應該已經在做了吧。
合作沒這麼談的,哪有一上來就說拉倒?
更何況,李元青就是騰訊股東,不找騰訊找別人干什麼?
馬華騰請李元青緩幾天。
“最多三天,我們再拿出一個方案來談。”
“行,我就等你們三天。”
三天後。
騰訊真拿出了一份新方案。
首先。
各自賺各自領域的錢,這條原則雙方都同意。
青奕公司本來就伸不進騰訊的游戲產業,游戲產業資金流水也比票房分賬來的多得多,互不干擾,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峽谷》不能只拍一部。
《畫皮》都能拍三部,《峽谷》也可以。
這一條騰訊要求必須寫進合同,每兩部公映時間間隔不超過三年。
李元青可以同意。
但他不允許騰訊游戲對自己的劇本指手畫腳。
你們只能根據青奕公司寫出的劇本開發游戲關卡環節,絕對不能游戲倒逼電影劇情。
騰訊游戲可以接受這個條件,但三部電影公映完後,他們就可以獲得游戲開發的絕對所有權,後續關卡情節,他們就能自己說了算。
李元青想了想,連拍三部,自己和老婆應該都已經厭倦了,就這樣交給騰訊也可以,但對方得花一筆錢作為“壟斷費”。
馬華騰都笑李元青是奸商。
“最後還得坑我們一筆錢。”
李元青對這個稱號堅決不認。
“這我可不服,華國境內還能有比騰訊更奸商的存在?
你要不要去問問那些游戲玩家,哪個不罵騰訊?”
笑罵之後還得繼續談判。
以上都是默認“電影會成功”,從而帶動游戲人氣暴漲。
那要是電影不成功呢?
騰訊影視得和青奕公司簽份對賭。
票房當以二十億為界,超過二十億,騰訊影視完全按照之前商量好的來,不染指票房分賬。
若是沒超過二十億,騰訊影視與青奕公司的收益分賬應按照出資比例來分配。
這回輪到李元青罵馬華騰奸商!
“二十億標準線太高,必須要降。
降到十億以下。”
騰訊影視的負責人當即反駁道。
“李導,我們是根據你和劉奕菲小姐過往電影成績分析出來的結論,二十億對你們倆來說不算難的。”
“那也不行,電影就是高風險項目,誰也不能保證下一部就能超過二十億,這不是對賭,這完全就是一份合同賣身契,我們接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