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菲听著自己“眼線”舒暢的匯報。
    心里有幾分得意。
    老公還是離不開我!
    果然,夜里夫妻夜話時,李元青還是在吐槽年輕女演員們。
    自己選的,形象都還可以,就是業務水平不太達標。
    “我選的都是已經成名演員。
    本以為她們業務水平也該從劇組里磨煉出來了,沒想到如此參差不齊。”
    “好了,白天的煩惱留在白天,夜深人靜就好好休息,家就是你的休息站。”
    劉奕菲說著就把李元青抱進懷里,下巴抵著李元青的額頭,捧著他的臉輕輕安撫。
    李元青頭埋在老婆懷里,聞著剛洗完澡香噴噴的老婆,身上每個器官都變得不老實了。
    明明是抱著他,兩分鐘不到就被要求喂他。
    再接著就更加放肆。
    劉奕菲已經習慣了,自然迎合著老公。
    夏天還沒到。
    李元青很懷念蟬鳴。
    因為蟬鳴能和愛意混合成深夜交響曲,在靜謐的夜里顛來倒去。
    兩道交纏的身影舞出最富生命力的華章。
    第二天。
    李元青神清氣爽!
    還得是老婆,三兩招就幫他舒緩了情緒壓力,精神狀態飽滿,再赴片場繼續拍攝。
    四月沒有青奕公司的電影公映。
    可以輕松坐看雲卷雲舒。
    首先是景田又撲了!
    主演《長城》,撲了。
    主演《環太平洋2》,這部電影又撲了。
    哪怕炒作她和乒乓球運動員張繼克的戀情也無濟于事。
    景田真是下了功夫。
    甚至帶著對方去見了家長!
    在給自己媽媽過生日時。
    允許張繼克出現在家庭聚會上。
    合影留念,竟然讓張繼克站在中間,張開臂膀,一手搭在景田肩頭,一手搭在“準岳父”肩頭。
    這個“女婿”還有的跑?
    炒作到這個地步,《環太平洋2》依然因為其背離了前作的架構和風格,而遭到大量觀眾吐槽差評。
    哪怕短短3天取得了4億票房的成績,也不能改變電影票房的極速跌落。
    大部分影迷認為其丟了自己的特色,最終淪為一部類似“《變形金剛》+《獨立日》”式的爆米花特效大片。
    能看,但也沒太大吸引力。
    這個鍋該景田背嗎?
    不該。
    這是制片方的矛盾,若是啟用原版制作班底,特別是項目負責人沿用德爾托羅等,或許風格就不會發生太多改變,故事也會更有深度。
    但這世界上很多事情沒有如果。
    同樣,觀眾的情緒宣泄只是需要一個窗口,幕後那些事情不在他們的討論範疇。
    于是景田在努力炒作電影熱度後,再次被電影成績拖累。
    “爛片之王”都不足以形容網友對景田的意見。
    他們發明了“景田黑洞”。
    指她在娛樂圈中盡管擁有大量資源和機會,但作品的表現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像個黑洞一樣,投入再多資源、再多大咖、再好題材也都不能填滿這個無底洞!
    景田只能躲起來等待風波過去。
    好在她現在身邊也有了一個“戀人”,可以與她共同承擔,走出負面情緒的速度應該會比往常要快。
    《環太平洋2》雖然票房不佳。
    但四月份依舊由好萊塢電影統治。
    《頭號玩家》驚喜全球公映!
    首日憑借31.6排片,拿到了近60的總票房佔比,上座率高達18.8,最終獲得超過9030萬的票房成績。
    次日便超過1.5億,後續票房依舊強勁!
    之所以能在電影市場表現優異。
    完全是因為它的良好口碑。
    《頭號玩家》在豆瓣的評分人數已超過人,而評分依然穩定在9.2分,其中淘票票和貓眼的評分也分別高達9.3分和9.2分,評分均位于同檔期影片之首。
    斯皮爾伯格用超凡想象打造的奇幻冒險以及華麗外殼下的現實意義和人性關懷引發討論,高分好評刷爆各大票務平台和社交媒體。
    李元青和郭凡都去看了。
    盛贊影片充滿活力和創造性!
    郭凡認可道。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特效,還有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劇情發展節奏,充分體現了斯皮爾伯格臻于完美的導演技巧。”
    李元青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評價。
    “幾乎是對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電子游戲、桌游、動漫、搖滾樂、流行樂、迷影文化等等亞文化的一次巡禮!信息量極大,但絲毫沒有影響娛樂性。
    斯皮爾伯格還真是老辣!”
    劉奕菲去了,但沒有發表任何看法。
    她要把熱度留在顧長衛的新片《遇見你真好》首映現場。
    說實話。
    顧長衛也是頭鐵。
    李元青幾年前就定義了青春片浪潮已經退去。
    顧長衛還是拍了部青春片,還選在《頭號玩家》等進口電影熱映的四月。
    票房直接遇冷。
    即便顧長衛打出親情牌、情懷牌等等,都沒什麼效果。
    他先是提到一些舊時佳作。
    他做攝影師時拍攝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是青春片,做導演時拍攝的《孔雀》也是關于三個孩子的青春與成長,此番《遇見你真好》也是不同風格不同角度的青春的故事。
    想要吸引熱愛文藝電影的觀眾入場
    接著,他提到自己兒子。
    今年61歲的顧長衛有一個16歲的兒子,看著兒子青春期的點滴變化,顧長衛也想拍攝一部電影送給他。
    “我發現他最近有點動靜,有心儀的女生,我也是猜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他,欣賞著他成長的過程,我不能說買兩本青春期的書送給他就完了,談話也很難談,所以一個好的辦法就是拍一個電影給他,我覺得大家可以有比較多的話題,假裝不是說自己的事,而是說別人的事,電影的事。”
    一個小心翼翼的父親,生怕傷害了兒子的自尊心。
    很感人,但沒用。
    電影該撲就得撲。
    劉奕菲知曉這部電影肯定有問題,但她不知道該怎麼總結,所以詢問李元青的意見。
    “多數老導演拍的青春片都是懷春,根本無法融入當下的青春語境。七八個編劇搞創作,歸根結底就是湊段子,用段子湊短片,用短片湊長片。
    找一幫大齡演員演學生本已無語,幾段故事還強行串聯,最終一盤散沙。那些所謂喜劇點過分夸張,更暴露了編導無趣的審美。
    總之,顧長衛有些老了,他的青春和當下主流觀影群體的年輕人青春不一樣,看著是真的別扭,沒有好票房不足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