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當事人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事!
在經濟團隊查張若雲賬目時發現一個問題。
他竟然涉嫌“財務糾紛”,數目接近億元!
合同顯示,在張若雲進組《霍去病傳奇》時,其父親張健和上市公司華策影視簽訂的一份合作協議。
約定在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間,由夢都影業核心藝人出演華策影業含關聯公司)投資拍攝的四部影視劇項目,每一項目酬金均為5000萬元,總額2億元。
而夢都影業旗下核心藝人即為演員張若雲。
因為張若雲的身份是青奕公司簽約藝人,所以簽署了一條補充協議,張若雲會在2018年二月與青奕公司履行完第二期合同後不再續約,轉入夢都影業旗下。
合同協議以及補充協議上都簽上了張若雲本人的名字。
同月,華策影視向夢都影業支付了1.5億元,並向夢都影業以及其核心藝人提供多個影視劇項目,但均被拒絕。
並且現在已經三月份了,張若雲也沒有任何脫離青奕公司的跡象。
華策公司覺得自己被耍了,找上了夢都影業以及青奕公司,這才讓這件事浮出水面。
張若雲人都傻了!
“我沒簽過啊!這肯定是偽造!”
白紙黑字就在這,加上張健還是他爹,這讓華策和青奕都不知道該怎麼理解這件事。
難道說你爹把你賣給華策了?
可你又不是你爹旗下藝人。
張若雲現在也是百口難辯。
華策表示可以不用把錢退回來,張若雲把公司幾部戲演了就好。
但青奕公司和張若雲都不同意。
劇好不好先放一邊,關鍵那錢又沒進公司和個人的口袋!
憑什麼給你白打工!
現在所有人的矛頭只能指向張健!
于是接下來一周。
華策影業向杭州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解除與夢都影業等簽署的《合作協議》,夢都影業等返還1.44億元酬金以及違約金,同時要求相關責任人員就上述全部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張若雲以委托合同糾紛為由,向法院正式起訴父親張健及浙江南北湖夢都影業有限公司。
青奕公司也以侵犯公司利益為由向張健提起訴訟。
父親把兒子賣了!
這件事立刻沖上熱搜,當真是活久見。
隨著更多信息被扒,張健為什麼要賣兒子也有了一個答案。
因為他娶了個小老婆,為了捧她就欠下大量債務。
小老婆有多小?
比張若雲都要小五歲!
本來這件事就已經讓張若雲很反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爹給賣了!
他們父子之間如何淡漠,李元青不關心。
他發現查賬已經查到了深水區。
幕後有人在拋煙霧彈。
“你再查下去,全都會是這種爛賬,把人家家庭都給攪亂了。”
敵人越是反對那就說明事情越是做對了。
李元青不會認為是自己把人家父子搞反目,而是覺得張若雲該感激他,提前把這個雷給爆了。
李元青要求經濟團隊繼續查,涉嫌職務侵佔的一個都別放過。
而且,他心里已經有了些猜測。
為什麼這個“丑聞”是從藝人這部分爆出來?
誰有這個本事對藝人情況了如指掌?
同時,他真的和鐘麗芳、張昭詳談,並發出邀請加入青奕。
鐘麗芳想知道李元青是不是真的想上市?
李元青直截了當的回答道。
“青奕公司不需要上市,發展需要資金,我自己就能提供。
其他公司想要合作,就各個項目達成利益交換就行,公司股份的紅利不需要與他們分享。”
鐘麗芳有些失望。
“那這樣,我就沒什麼用武之地了。”
小馬奔騰上市的事情在她心里是根刺,她想要借青奕公司來彌補遺憾,但李元青很明顯不會幫她。
鐘麗芳婉拒李元青的邀請。
張昭倒是有幾分興趣。
“李導,你真覺得大數據制片不可行嗎?”
李元青搖搖頭道。
“人不是機器,對電影的喜好也是會發生改變。
電影這個商品最大的缺點就是制作周期太長。
例如有觀眾,今年剛剛表白成功,對方同意和他一起看電影,如果此時電影院有愛情電影,那他大概率會選擇這一部。
相反,若是他剛剛失戀,那麼愛情故事就不太應景了。
現階段電影沒辦法做到精準推送,我們的商品像應季蔬菜一樣,得等到合適檔期才能看見,加上盜版依然猖獗,只要公映,版權保護就很成問題,票房盈利固定在公映後一兩月之內。
局限性太多,大數據制片只是一個美好的理論,要搞定很多電影之外的事情。
所以鑽研好故事比鑽研大數據要實際得多。
這兩年口碑逆襲電影數量越來越多,好故事才能吸引觀眾。”
張昭好奇道。
“那你看中了我什麼?”
“看中你運營ip的能力,我依然覺得公司在開發ip潛力方面有所欠缺。
例如《鬼吹燈》網劇,我覺得有重啟必要。
還有一些動畫電影的周邊發售也做的一般。
這些方面,我和陳曦都在探索,你比我們更有經驗,若是有你的加入,我認為對公司發展會大有裨益。”
“你是想要打造華國的迪士尼?”
李元青笑著搖頭。
“迪士尼只會有一個,任何人也復制不了,更何況是華國這個環境。
我只是覺得這些ip的產值不應該這麼低,可以再多走幾步而已。”
張昭點了點頭。
“你容我回去考慮考慮。”
樂視的船確實破了,這個時候跳倒也不失為一次良機,更何況這是青奕公司拋來的橄欖枝。
受公司內部人心動蕩的連累,加上《過春天》本身的文藝屬性,首日票房不足五百萬。
後續更是一跌再跌。
總票房能不能到三千萬都是個未知數。
娛樂媒體將其定義為“斗爭的犧牲品”。
【因為青奕公司內部出現的問題,導致這部電影在宣發方面有所欠缺,加上其本身不夠吸引觀眾,才出現了票房大失敗。
哪怕青奕公司的《唐人街探案2》越過三十三億票房,也不能驅散員工對公司未來的擔憂。
可以說,青奕公司來到了重要的岔路口,或許國內第一影視公司即將成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