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蜜要結婚了?”
劉奕菲在沙發上摳腳時突然刷到了這一則娛樂新聞。
李元青就在她面前陪女兒玩。
听見老婆的聲音,李元青才抬起了頭。
“我不知道,她和劉凱威談了多久?”
劉奕菲想了想。
“應該不到兩年吧。”
新聞里寫楊蜜與劉凱威年前就把證領了。
“你要是好奇就打電話直接問楊蜜唄。”
“我正在給她發微信消息。”
不到兩分鐘,楊蜜就發來了語音。
“傳成這樣了啊?不是真的!我就是過年去香江見了他父母而已。”
劉奕菲打趣道
“都見父母啦,那看來也快咯。”
楊蜜腦子活,立馬玩笑道。
“那可未必,我可知道某人十五歲就見了對方爸媽,到二十多歲才嫁進李家,我這才哪兒到哪兒。”
劉奕菲稍稍臉紅了一瞬,接著不著痕跡的看了看面前做鬼臉逗女兒笑的李元青。
心想。
“早就早唄,反正結果是好的。”
楊蜜的假消息剛壓下,房龍的真消息就上了熱搜。
按照房龍自己的意願,他打算把手上十幾間徽派古建築送給新加坡大學。
很多網友希望他慎重,國之瑰寶最好還是要留在國內。
你不能說剛剛演完《十二生肖》,在電影里為國家追回文物,現實里卻把老祖宗的老東西送給國外吧。
但這明顯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批古建築每年的日常維護就得好幾百萬港幣,光是清洗就得至少三千萬港幣,即便如此依然還有蛀蟲的風險。
交給專業人士研究、養護才是最好的歸宿。
房龍在微博上給大家詳細講述了自己買下古建築的由來。
“二十年前經人介紹,我買了十間安徽的古建築。本來想找一塊地,把老房子重新建好,讓爸媽住。不料爸媽在十多年內相繼離開。這些老建築,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精髓,如果不擺出來讓人欣賞實在浪費。”
這一批古建築里其中有7間明清兩朝的古屋及古戲台等,有200年到400年的歷史,材料多為紫檀木等名貴樹種。這批老房子購自安徽,被拆散後先運到甦州修補,最後運到香江收藏。
房龍有找過香江政府,若是有可能,批一塊地給他,他願意把這批古建築捐給政府,以做旅游觀光所用。
香江政府拒絕的理由是“這麼做會讓房龍挨罵,所以一直不撥。”
仔細想想,很可能是香江李黃瓜等房地產商在背後施壓,堅決不願開這麼一個口子,免得影響房價。
至于內地如此遼闊,讓老建築回家的想法,房龍也考慮過,甚至內地不少人主動聯系過他。
但都沒有談妥,因為這些人壓根不在乎老建築是否被保護好,他們只想用“房龍文化園”、“房龍博物館”等由頭向政府拿地、再去旁邊蓋個別墅、修個小區。
這種商人,以房龍的見識能一眼識破。
這個新聞引起熱度不小,當天晚上李元青還看見新聞一加一對其進行了報道。
因為涉及“文物”與“收藏”能否出國的法律條款。
後續不用猜,國家會有人出手,能不能全拿回來不好說,至少能收回一部分。
看新聞時,劉奕菲還問起李元青。
“你想住這種老房子嗎?”
“不想,你別看現在很多人講什麼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單就生活便利度,老房子肯定沒有咱們這別墅來的好,而且咱們房子還能根據科技進步不斷改造。房龍買的那種老房子,你改一個試試,在那些木頭上打釘,房子價格得降一半,與其提心吊膽,還不如住咱們這別墅,壞了就換新的,舊了就拆了重建,一點都不心疼。”
李元青就是典型的實用主義,他請了阿姨打掃衛生、照顧孩子,就是為了讓自己舒適,住進老房子,自己還得伺候里面的木頭,怎麼想都劃不來。
《心迷宮》以563萬華幣的價格下畫,《李獻計歷險記》以“好萊塢科幻片”的名頭,在第一周拿了兩千萬華幣票房。
青奕公司給郭凡營銷的稱號是——“小成本科幻片的後起之秀”。
甚至拿當年李元青出道作品《彗星來的那一夜》做比較。
兩人都是根據一個“科學設定”從而引申出帶些懸疑色彩的故事。
郭凡和景田在《李獻計歷險記》國內路演現場蹭起了李元青的情懷。
“02年李導橫空出世,那一年我還在海南大學法學院讀大四,我沒去電影院看,只是買了一張光碟。
我還記得那張光碟的封面是範兵兵穿吊帶的照片,香艷談不上,但確實很吸引人。
等我看完電影,我發現李導的才華比美照更吸引我,尤其是其中巧妙的故事結果、驚艷的概念設定,讓我欲罷不能,到現在為止我看了不下二十遍了。
現在我自己當了導演,管理起一整個劇組,愈發覺得李導當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一百來萬,請來了明星、用時不超過一周,拍好了故事,你可以說它簡陋,但不能說它不完整,這份功力,哪怕讓現在的我去追趕,也得非常認真的規劃、耐心的準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8歲的李導,信手拈來。”
景田補了一句。
“還順帶發了一張專輯。”
最後這句話惹來全場爆笑,現場氣氛終于調動起來了。
主持人立馬把話頭遞給景田。
景田回憶起第一次看《彗星來的那一夜》。
“我沒看懂,其實到現在我也有些地方不是很懂。
第一次看《李獻計歷險記》得劇本也是這個感覺,但好在有郭導的耐心解答,才讓我能夠順利進入狀態,完成表演。”
“以後你還會演這種科幻片嗎?”
“要看有沒有好劇本,以及好導演願意找我出演。”
郭凡連忙點頭。
“我覺得田田是很敬業的女演員,若是有機會一定會和她再合作。”
這麼多觀眾,當然要說兩句客套話。
雖然蹭上了情懷、冠名了好萊塢。
可《李獻計歷險記》在內地的口碑表現一般,不是所有光怪陸離都能被稱為科幻神作。
蹭《彗星來的那一夜》情懷的同時容易被反噬。
【李元青在02年,一點特效沒用,拍出了公認的科幻片。
郭凡在十年後,借用好萊塢特效的條件下,拍出來的電影僅是套了層科幻的片,人性探討也很膚淺,有點失望。】
豆瓣高贊評論反應了部分觀眾的心聲,這也是為什麼《李獻計歷險記》後續票房飛速下降的原因。
華國觀眾還是渴望科幻片,但不是這種簡陋的小成本而是真正的大片!
喜歡華娛,輝煌璀璨請大家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