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肯定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中,關注度最高,最具影響力,藝術水準最高的電影節。
    能登上這個舞台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李元青雖然拍的是短片,但也是分不同單元的,主競賽單元、“導演雙周”單元、“影評人周”單元,最後還有一個短片角,專門為短片投資商提供的交易場所。
    《黑洞》入選了主競賽單元,有資格角逐“短片金棕櫚以及評審團特別獎”
    李元青在戛納的活動不多,挑個時間把短片放映辦了,接幾個專訪,最後出席閉幕式。
    剩下的時間,那當然是刷片了!
    今年要在電影節現身的影片多達2281部!官方放映片有55部,主競賽單元角逐金棕櫚獎只有22部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
    哪怕只看主競賽單元,李元青都能大飽眼福。
    本來,李元青準備邀請劉奕菲一起來法國,但她正忙著上表演課,劉曉麗通過人脈關系找到了修慶老師來給她單獨輔導,這個月月底《金粉世家》就開機了,確實抽不出時間,只好作罷。
    黃克肯定是要同行的,戛納簡直就是一些導演心中的聖地!
    夏宇會在首映當天來到戛納,放映後會接受兩個專訪,然後就會回到國內繼續拍戲,能抽出這麼幾天趕飛機,對他而言確實不容易。
    5月13日,李元青一行人抵達戛納。
    戛納其實只是一個小鎮,就在地中海之濱,沿海的風光特別棒,陽光明媚,風景怡人,沿途還能看見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
    也正因為這里有無數棕櫚樹,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便是金棕櫚。
    李元青帶著助理在開幕之前就跟電影節官方人員一次次確認展廳地點、展映時間,當然,想要好位置肯定是需要掏錢的。
    電影節宮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有一個1000座的大影廳和14個35座到300座的廳堂。
    除了影廳,還是有休閑購物的區域。
    最特別的在于,戛納電影節並不對外開放,需要辦理相關證件才能參加電影節,而辦理這些證件的條件就是需要有一個與電影相關的專業身份。
    所以能進來參與電影節的人員,在專業水平方面普遍比其他電影節要高。
    也是因為電影節的各種限制,才會讓許多人尤其是明星,削尖了腦袋也想參與。
    當地時間15號夜晚,戛納電影節正式開幕。
    其實,下午的時候,電影人就開始走紅毯,當真是群星璀璨!
    評委悉數登場,大部分評委李元青都不是很熟悉,唯一認識的面孔就是華人楊子穹,她是因為參演那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臥虎藏龍》紅遍北美。
    戛納就是這樣,商業、文藝兩手抓,大熱的明星就會被邀請進評委團。
    開幕影片是伍迪艾倫的《好萊塢結局》
    一個松散情節、荒誕幽默的喜劇電影。
    因為伍迪艾倫對各類電影節都不感冒,所以能在戛納的舞台上看見他的電影,確實讓人很意外。
    組委會稱,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表達對導演的敬意。
    看完開幕電影,李元青就返回下榻酒店,好好睡一覺,明日飽滿精神,開始觀影。
    首先,主競賽單元肯定是要全部欣賞。
    今年法國電影大放異彩,竟然有五部電影入圍,熱度最高的當屬波蘭裔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參賽片《鋼琴家》
    李元青費了老大勁兒才搶到票。
    幾十年後,魷魚族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變得臭名昭著,形象一落千丈。
    但在02年,魷魚族在世界人民面前還是一副可憐的樣子,這都得益于這個民族花海量人力物力對自身民族歷史進行包裝宣傳。
    電影藝術就是他們公關的重點之一。
    回到電影本身,這片子藝術成分很高,導演不僅拍的好,演員阿德里安•布勞迪演的也很好。
    布勞迪太適合這種具有悲慘命運的角色,他渾身散發的憂郁氣質,觀眾只要看見他那雙眼楮,都會下意識認為他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那層厚重的故事感穿透屏幕直抵觀眾內心。
    該片的故事是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的自傳改編,講述了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在納粹侵略波蘭時,歷經磨難逃脫流放,在一位德國軍官的幫助下重獲自由,繼續追尋音樂夢想。
    對于這份感情,李元青可以代入,只是魷魚族的歷史對他而言還是有些隔閡。
    李元青還看了另一部法國電影。
    《魔鬼情人》
    導演是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之所以關注到這一部電影,主要還是因為導演的八卦,他最近和華人女星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