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501章 先生說得是,晚輩唐突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501章 先生說得是,晚輩唐突了

    沈有容的話剛落定,李國助便將目光轉向袁可立,眼中帶著幾分懇切。

    海風卷著松濤掠過窗欞,案上那首《觀海市》詩的墨跡已半干,“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幾字在風里微微顫動,恰如袁可立此刻的神色。

    他先是沉默著,指尖在詩箋邊緣反復摩挲,仿佛要從那墨跡里尋出什麼答案。

    望向窗外時,海市的殘影早已融進滄茫海面,只剩白帆點點在遠處浮沉。

    半晌,他才緩緩抬眼,眉宇間攏著一層沉沉的顧慮,像是有什麼無形的枷鎖還在牽絆。

    “弘濟小友的好意,老夫心領了,但我終究是朝廷命官,雖已予告,卻不能……”

    “禮卿兄!”沈有容打斷他,“你還念著那‘朝廷命官’的名分?”

    他指著窗外,

    “你看那海市,看著再真也是虛的!永明鎮的炮艦,卻是實打實的!”

    “你在登萊想做的事,在那里未必做不成。”

    “難道要讓‘萬馬齊喑’的哀聲,真成了咱們的結局?”

    董其昌也勸道

    “禮卿,你我相交多年,我知你志不在歸隱。”

    “弘濟小友這話,雖有私聘之嫌,卻也是為抗金計。”

    “若能避開黨爭,做成實事,又何必拘泥于名分?”

    袁可立沉默著,指尖在詩箋上的“行矣感神異,賦詩愧長公”幾字上摩挲。

    他想起這三年持鉞渤海、收復金州旅順的奔波,想起那些倒在沙場上的士兵,

    他們的撫恤金還拖著未發,想起那些關于增兵、鑄炮的奏疏,總在朝堂的派系拉鋸中石沉大海。

    東林黨說“邊餉糜費,當裁”,閹黨那邊又喊“非我親信,不與”。

    到頭來,真正該用在海疆的糧餉,倒像被無形的手截在半路,遲遲送不到登萊的營壘里。

    要不是他不拘一格,借著海商之力開屯興販,讓登萊的商號與東江鎮互通有無,哪里還有收復遼南三衛的希望?

    “三載始一逢”的海市雖慰了渴腸,可“賦詩愧長公”的悵然,恰是他對自己空有抱負卻難伸的嘆息。

    他看向李國助時,眼中的掙扎更甚了些。

    這三年的困頓,哪是一家一派造成的?

    分明是整個朝堂都陷在“你爭我斗”的泥沼里,誰也不肯真正抬頭看看邊疆的烽火。

    “袁公,晚輩不敢強求。”

    李國助輕聲道,

    “只是想起您詩中‘秉鉞來渤海,三載始一逢’,這三年您在登萊的心血,晚輩都听說過。”

    “永明鎮雖不比鬼工奇境,卻能讓您“三載”未竟的事,不再只托于詩中感慨。”

    他這話接得極巧,先用袁可立詩里“鬼工”二字,既應了方才海市的奇景,又暗合著“虛幻”的意味;

    提“三載”,是點袁可立在登萊的任期,更是揭那藏在詩里的未竟之志,把對方筆下的感慨,輕輕拽到實處,讓“鬼工奇境” 的虛與“未竟之事”的實撞在一處,由不得人不動心。

    袁可立猛地抬頭,眼中閃過掙扎,最終化作一聲長嘆

    “罷了——我這把老骨頭,也該為自己活一回。待我與武之望交卸清楚,便隨你去澎湖。”

    海風再次涌進閣內,吹得案上的詩箋獵獵作響。

    董其昌望著兩人,笑道“看來今日這海市,不僅是奇景,更是聚賢的機緣。”

    沈有容已起身拍著李國助的肩,問起永明鎮新造的炮艦性能。

    袁可立則重新看向窗外,海市雖散,可他心里的那片海,卻仿佛剛剛開始漲潮。

    听沈有容問起炮艦,他也轉過頭,目光落在李國助身上,帶著幾分認真。

    李國助笑著應道

    “沈公放心,新艦的炮架做了改良,射速比紅毛夷的快兩成,射程也遠出一里多地。”

    話音剛落,他眼角的余光掃過案頭,見董其昌正低頭細細撫平詩箋的褶皺,指尖在“遇永明鎮李弘濟”那行小字上輕輕頓了頓。

    李國助望著董其昌案頭那管紫毫,心里的秤早擺得明明白白。

    這位董先生的筆是真厲害,能讓紅夷大炮在詩里生出仙氣,能讓蓬萊海市凝在宣紙上。

    永明鎮日後若要留名後世,確實缺這樣一支筆。

    可再往下想,那筆桿子背後的影子卻讓他皺緊了眉

    松江府“膏腴萬頃”的田產,“輸稅不過三分”的特權,還有那樁“民抄董宦”的舊事,

    哪一樣不跟永明鎮“有田必課、有產必稅”的鐵規矩背道而馳?

    更別說董先生在朝堂上那套左右逢源的本事,為閹黨題過字,也為東林寫過碑,看似圓滑,實則少了抗金最需的硬氣。

    永明鎮的船要的是能掌舵的手,不是會在浪尖寫詩的筆;

    要的是能扛稅銀的脊梁,不是靠特權佔田的蛀蟲。

    可眼下這局面,袁公與沈公剛應下,董先生又在旁磨墨題跋,場面上的話總得遞到。

    李國助暗自嘆口氣,拱手時的笑容里,一半是敬他的筆墨,一半是知他斷不會來。

    這樣的招攬,原就是給雙方都留個體面罷了。

    “董先生,方才唐突邀了袁公與沈公,也知先生志在筆墨。”

    說了句場面話後,他又話鋒一轉,

    “只是永明鎮雖以實學實業立足,卻也缺個能記取風雲、傳承文脈的先生。”

    “若先生肯屈就,晚輩願為先生設館著述,讓抗金的故事也能入詩入畫。”

    董其昌聞言,放下狼毫,指尖輕叩著案上的詩箋,笑眼彎成了月牙

    “弘濟小友這話說得熨帖。只是老夫這雙手,拿了一輩子筆,早忘了刀槍的重量。”

    “你看這《觀海市》詩,還得靠袁公的胸襟、沈公的膽氣才有魂。”

    “若換了我去調兵遣將,怕是要把‘紅夷炮’寫成‘紅泥灶’,反倒誤事。”

    他頓了頓,望向窗外漸平的海面

    “永明鎮的功業在波濤里,我的筆墨在宣紙上,本就是兩條道。”

    “倒是你們將來在澎湖、在遼東做成的事,老夫若能听著,寫進詩里、畫入卷中,”

    “讓後世知道有這麼一群人在護著華夏,便不愧你我相識一場了。”

    李國助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面上卻更顯敬重

    “先生說得是,晚輩唐突了。”

    “將來永明鎮若有值得一書的事,定當快馬報與先生,盼先生的筆墨為後世留證。”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501章 先生說得是,晚輩唐突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501章 先生說得是,晚輩唐突了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