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453章 可惜老朽至今也沒有什麼頭緒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453章 可惜老朽至今也沒有什麼頭緒呀

    徐光啟神色一動

    “你的意思是說,一旦永明鎮得到了濟州島的居留權,本質上就等于得到了濟州島?”

    “沒錯。”

    李國助淡淡一笑,

    “這一點相信金夢瑞和樸宗慶也能體會的到。”

    “他們都是愛國之士,肯定不想自己背負上喪失國土的罵名。”

    “可是永明鎮不是會用租金、納稅,及遵守朝鮮法律等條件交換居留權嘛。”

    徐光啟質疑道,

    “這些對朝鮮可都是有好處的。”

    “何況就像大明能從濠鏡學到西學一樣,朝鮮也可以從濟州島學到西學。”

    “這對他們抗擊建奴也是大有好處的!”

    “所以我才說,金夢瑞和樸宗慶只是有可能會抵抗。”

    李國助雲淡風輕地道,

    “關鍵就看他們會如何衡量利弊了。”

    “如果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名聲,就會選擇抵抗。”

    “如果他們更看重抗金大局和濟州島的民生的話,就會支持崔澱開城投降。”

    “或者——他們也會選擇象征性地抵抗一下,然後再投降。”

    徐光啟若有所思地道,

    “這樣既可以保全他們的名聲,也不至于讓守城將士遭受太大的傷亡。”

    “嗯,這的確也是一種可能!”

    李國助深以為然地道,

    “畢竟濟州城只有八百守軍,”

    “最強的城防炮才是以大明洪武鐵炮為原型的天字筒銃,射程只有300步。”

    “而永明軍的登陸部隊有2600人,還有18磅攻城炮。”

    “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我們都比他們強太多了。”

    “金夢瑞和樸宗慶只要不傻,就知道抵抗是沒用的。”

    “但是為了保全名聲,也不排除他們會象征性地抵抗一下的可能。”

    徐光啟沉默地點了點頭。

    “好了,咱們也該到濟州城附近扎營了。”李國助突然起身說道。

    ……

    永明鎮軍隊最終在濟州城外兩里下營,時間已是到了酉正。

    這個距離不管是對明朝的城池,還是對永明鎮的城池來說都太近了。

    但是對濟州城來說,卻是足夠安全的距離。

    正如李國助所說,他們最大的城防炮的最大射程只有300步,連1里都不到。

    而李國助這次卻帶來了12磅榴彈炮,最大射程1500米,

    即使在濟州城外3里扎營,也可以在營地里轟擊濟州城。

    哪怕是用6磅野戰炮攻城,都不用忌憚濟州城防炮。

    扎營以後,李國助倒是考慮過向濟州守軍展示一下己方火炮的射程優勢,

    就當是一種示威,足以嚇破崔澱的膽,也能讓金夢瑞和樸宗慶打消抵抗的念頭。

    不過,他今天暫且不會這麼做,畢竟是給了崔澱一天的考慮時間。

    要示威,也得等到明天才比較合適。

    “玄扈先生以為,這蒸汽機還能怎麼改進,才能進一步提高轉速呢?”

    用過晚飯以後,李國助和徐光啟居然在中軍帳內討論起了蒸汽機的改進方案。

    由于煤炭現在主要還是從朝鮮進口,加上蒸汽機的功率還不高,導致其至今在永明鎮還沒有推廣開來。

    除了冬季河面冰封,水車無法運轉之時,工廠會使用蒸汽機外,

    春夏秋三季,工廠都是在使用水力驅動機器進行生產。

    所以徐光啟去年五月與沈有容、沈世魁、鶴放道人一起來訪時,並沒有看到蒸汽機。

    直到過冬時,他才第一次看到了運行中的蒸汽機,當時就奉為至寶。

    李國助原本是把雙向汽缸的發明寄托在王徵身上的。

    至于徐光啟能來永明鎮工作,則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于是李國助又希望徐光啟能夠發明雙向汽缸。

    可惜徐光啟去年琢磨了一個冬天,都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對此李國助雖然有些失望,但並沒有對徐光啟失去信心。

    他覺得徐光啟是個通才,未必擅長機械設計。

    不像王徵專精于機械設計,且實踐經驗更豐富。

    不過他還是堅信,徐光啟是有能力給蒸汽機帶來一些突破的。

    “唉——目前還是覺得提升氣密性是唯一的辦法呀。”

    徐光啟無奈地嘆息道,

    “奈何永明學會已經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把氣密性做到了極致。”

    “若要繼續提升氣密性,除非能想到更好的辦法。”

    “可惜老朽至今也沒有什麼頭緒呀。”

    蒸汽機的氣密性提升直接關系到其效率和實用性。

    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漫長而關鍵的工程技術演進過程,跨越了近兩百年的時間。

    在原本的歷史上,它的發展經歷了早期階段、精密鏜床、軟填料密封、金屬活塞環、氣缸蓋與閥門密封、材料與制造工藝的持續進步、高壓蒸汽時代的推動七個階段。

    早期低效階段伴隨著紐科門蒸汽機的興衰。

    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成功建造了第一台真正實用的大氣式蒸汽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此時的氣密性極差,主要依靠活塞頂部澆水或塞軟物,效率不到1。

    這個低效、低氣密性的階段持續了約 60年,直到瓦特改良了紐科門蒸汽機。

    精密鏜床的出現,是蒸汽機氣密性提升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1774年,約翰•威爾金森發明了用于加工大炮的精密鏜床,並將其應用于加工蒸汽機氣缸。

    這台鏜床能加工出內壁更圓、更光滑、尺寸更精確的氣缸。

    氣缸內壁的幾何精度大幅提高,為與活塞的緊密配合奠定了基礎。

    瓦特敏銳地認識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

    他的分離冷凝器設計需要更好的氣密性才能體現優勢。

    威爾金森的鏜床為瓦特蒸汽機的成功商業化了關鍵技術支持。

    軟填料密封階段伴隨著瓦特對紐科門蒸汽機的改進。

    認識到僅僅依靠水封或塞軟物不夠可靠,瓦特在活塞上設計了填料函結構。

    在活塞桿穿過氣缸蓋的地方設置一個環形腔室,叫做填料函,

    填入油浸的麻繩、棉線、石棉繩等軟質、有彈性的材料,叫做填料。

    通過壓蓋將這些填料壓緊在活塞桿周圍,形成密封。

    填料具有自潤滑性和一定的彈性,能適應活塞桿的運動並填充微小間隙。

    比之前的臨時密封更可靠、更持久,可維護,可更換填料,

    顯著減少了活塞桿處的蒸汽泄漏。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453章 可惜老朽至今也沒有什麼頭緒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453章 可惜老朽至今也沒有什麼頭緒呀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