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206章 來復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206章 來復槍

    “永明1617式?”考克斯帶著詢問的語氣念出了這個槍械名稱。

    “哦,永明1617式,是這四種槍的通稱,它們是成套的。”

    高貫連忙解釋道,

    “永明鑄炮廠目前正在批量生產成套的永明1617式燧發槍,”

    “力求到今年年底,使永明要塞除14歲以下的兒童外,”

    “其他所有人都能擁有一套永明1617式燧發槍。”

    “到時候,再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就連女人都能拿槍上陣殺敵,”

    “我們就更不怕建奴殺過來了。”

    考克斯點了點頭,說道︰

    “增加火槍兵的數量的確是提升軍隊戰斗力的一條捷徑,”

    “荷蘭從拿騷•莫里斯親王開始,就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1599年,他們就把重型火繩槍穆什克特的重量減到了大約十三四磅,”

    “口徑也略有縮小,使其更加輕便易用,從而增加了軍隊里火槍手的數量。”

    “小當家這是跟莫里斯親王想到一起了啊。”

    現代提供的數據,是荷蘭人把穆什克特的重量減到了6~6.5千克。

    只因當時還沒有千克這樣的單位,考克斯才會說成十三四磅。

    “我就是跟莫里斯親王學的。”

    李國助齜牙一笑,轉眼卻又垮下臉來,哀嘆道,

    “唉,要是有一種火槍既不用增加彈重,也不用增加槍管長度,”

    “就能確保射程、精度、破甲性能,那該有多好啊。”

    “可惜我到現在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槍。”

    “這種槍是存在的!”

    廉司南突然開口說道,

    “它叫做來復槍。”

    “16世紀初德國紐倫堡的鐵匠戈特發明了直線式膛線槍,”

    “使球形彈丸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裝填。”

    “16世紀末,意大利文獻記載出現擁有螺旋形膛線的槍支,”

    “螺旋形膛線可使彈丸在空氣中穩定地旋轉飛行,提高射擊準確性和射程。”

    “本世紀初,丹麥軍隊最先裝備使用來復槍,”

    “但由于來復線制作成本高,加上從槍口裝填彈藥不便,許多國家的軍隊都不願裝備。”

    “所以至今,來復槍主要還是獵戶在使用。”

    “軍隊里只有極少數神射手在使用,他們被稱為獵兵,主要還是獵人出身。”

    “與增加彈重和槍管長度相比,來復槍對射程和精準度的提升是顯著而穩定的,”

    “有效射程是滑膛槍的 2到3倍,精度是滑膛槍的3到5倍。”

    “只可惜因為加工難度太高,裝填彈藥困難,它很難在軍隊中實現普及。”

    “如果你想要來復槍,我可以幫你搞到一些,”

    “用來打獵或者組織少量獵兵御敵倒也不錯。”

    “好呀,好呀!”李國助兩眼放光地搓手道,“老師能幫我搞到多少?”

    “最多20支吧,我去南洋做貿易的時候,可以試著從歐洲商人手里收購。”

    廉司南說話的語氣,就像是在說“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似的,

    “畢竟他們之中並不乏喜歡以打獵取樂的家伙。”

    “啊,還要等你去南洋才能收購到呀……”

    李國助失望地嘟起了小嘴,沉吟片刻道,

    “加工膛線的工藝很復雜嗎?我們能不能自己摸索出來?”

    廉司南沉吟著摸了摸下巴,安慰性地笑道︰

    “主要是太麻煩了,特別費時費工,尤其是加工螺旋形膛線。”

    “因為這個原因,哪怕是直線型膛線都沒能被歐洲軍隊廣泛接受。”

    “不過中國工匠特別心靈手槍,如火繩槍、加農炮、寇菲林長炮等,”

    “只要稍加提點,他們就能仿制出來,”

    “甚至完全靠自己摸索著仿制出來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所以我想你們的工匠應該也能靠自己摸索出加工螺旋形膛線的方法。”

    “此外,雖然我和考克斯都不是槍匠,但多少也了解一點加工膛線的工藝,”

    “多少也能給你們的工匠一點指導的。”

    “太好了!那就趁這一個月,讓永明鑄炮廠的工匠好好摸索一下加工膛線的方法吧。”

    李國助迫不及待地說道,同時興奮地看著高貫。

    “看我干嘛……”高貫露怯了,“我師傅在呢,你找他,一準能在這個月內給你搞定!”

    “有道理啊!”李國助馬上兩眼放光地看著翁翊皇,賊兮兮地笑道,“那翁叔……”

    “哈哈哈!”翁翊皇爽朗地笑了,“那我就趁這個月,試試能不能造出一支來福槍吧。”

    “好耶!”李國助一蹦三尺高,“好了,咱們趕緊回永明要塞吧。”

    其實李國助剛才的哀嘆根本就是裝出來的,他怎麼可能不知道線膛槍。

    他就是抓住考克斯的話茬,故意把話題往線膛槍上引。

    也多虧廉司南給力,李國助一說不增加槍管長度和彈丸重量也能提高射程和精度的槍,

    馬上就把話題扯到線膛槍上了,讓李國助輕而易舉就得逞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這個結果,正是李國助所期望的。

    在場的人都親眼見證了廉司南向他推薦線膛槍的過程。

    以後南海邊地的線膛槍技術來源于歐洲和廉司南就成了公認。

    怎麼都比他自己突然毫無來由地跟高貫說要制造線膛槍來的合情合理。

    等翁翊皇摸索出了手工刻制膛線的方法後,

    他再吩咐林翌研制加工膛線的機械,先把線膛槍的產量提上去。

    然後再找個像樣一些的由頭,把米尼彈搞出來,

    便可以讓建奴提前兩百多年體驗到八里橋之戰的酸爽了。

    一想到這個,李國助簡直要開心的飛起。

    當然他也很清楚,八里橋之戰中英法聯軍的戰績靠的並不僅僅是線膛槍,

    還有榴彈炮、康格里夫火箭、線列步兵、近代化騎兵等因素的功勞。

    而這些都不是南海邊地公司在短期內能擁有的。

    尤其是要建立一支數量高達五千的正規軍,

    還要像鴉片戰爭中的英法聯軍一樣熟悉火器戰法,

    最快也得等薩爾滸之戰後,先接引到幾萬逃往朝鮮的遼東難民才能考慮。

    那少說也是三五年後的事情,再要跟建奴野戰,恐怕還得十年。

    不過在這之前,米涅彈線膛槍倒是可以成為一種山地作戰中的大殺器。

    它的精準度和遠射程非常適合在山坡上狙擊山谷中的建奴將帥。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206章 來復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206章 來復槍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