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黃昭明顯是犯難了。
“怎麼,你沒有信心?”金順姬略顯鄙夷地笑問。
“那倒不是!”
黃昭連忙搖手否認,
“只是考科舉是一件極耗精力的事情,”
“可咱們去朝鮮的首要目標,是為公司在咸鏡道開拓原材料市場啊。”
“這個你不用擔心。”
金順姬輕笑一聲,
“你既然喜歡我,那麼對我的身世應該也有所了解,”
“我是朝鮮的犯官家眷,對朝鮮的政局和科舉還是比較了解的。”
“到了咸鏡道以後,你只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朝鮮語和準備科舉之上即可。”
“至于生意上的事情,我會幫你打點的。”
“等你金榜題名,進入朝鮮中樞以後,”
“也可利用職權之便,幫助公司開拓咸鏡道的市場。”
尼瑪,小看這丫頭了!
你該不會是想利用黃昭為你老爹復仇吧?
李國助心里不禁暗暗泛起了嘀咕。
這丫頭的老爹到底犯了什麼罪,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
不過看她的品性,她爹應該不至于是什麼貪官污吏,多半還是黨爭的犧牲品。
朝鮮黨爭的激烈程度,比之明朝也是不遑多讓。
兩者存在一些相似之處,但也有諸多不同特點,
李氏朝鮮的黨爭起源于勛舊派和士林派的分歧。
勛舊派是開國功臣等勢力的後裔,長期佔據朝堂高位,掌控諸多權力。
士林派則是通過科舉等途徑崛起的儒學士人階層,
他們渴望在政治上有更大作為,推行符合儒家理念的政治舉措。
隨著時間的推移,士林派內部又因地域、學術思想等差異進一步分化,
圍繞著王位繼承、官員任免等諸多事務展開激烈爭斗。
如燕山君時期對士林派的大肆打壓,
及中宗反正後士林派重新崛起,且內部分裂斗爭等情況不斷出現。
主要是勛舊派、士林派及其內部細分出的各種小派別,比如東人黨、西人黨,
東人黨後續又分裂出南人黨和北人黨等,西人黨也有老論派和少論派之分。
從整體來看,雖然派別數量也不少,但基本圍繞勛舊和士林這兩大源頭分化而來,
相對明朝基于地域、理念等多元因素形成的眾多派別而言,其形成脈絡稍顯清晰一些。
朝鮮黨爭與明朝同樣激烈,頻繁出現政權更迭中一派得勢打壓另一派的情況,
導致大量官員被流放、罷黜,如“士禍”期間士林派遭受的血腥鎮壓。
而且黨爭也影響到朝鮮國內的政策推行、社會穩定等,
不過朝鮮作為藩屬國,其黨爭主要還是局限在本國國內的政治、社會層面,
不像明朝,黨爭對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及對外關系等方面有著全方位且深遠的影響。
朝鮮黨爭從士林派和勛舊派產生分歧開始,
歷經多代國王在位期間的發展演變,也持續了很長時間,
不過中間有階段性的緩和與高潮交替出現,
比如不同君主采取不同手段調節或者打壓黨爭,
使得黨爭的節奏有起有伏,但總體也長時間影響著朝鮮的政治格局。
在這種大環境下,那些犯官很難說是真的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大罪。
金順姬的父親很可能是有冤屈的,她想復仇倒也情有可原……
“好!我答應你!”
黃昭突然斬釘截鐵地道,然後面向全場舉起右手,朗聲發誓道,
“今天當著小當家和永明學會全體成員的面,我黃昭對天發誓,”
“一定要在朝鮮金榜題名,為娘子一家沉冤昭雪,為公司開拓朝鮮市場!”
“如違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黃昭也不是傻子,很快就猜到了金順姬讓他考朝鮮科舉的用意。
“誒,不要亂發誓呀!”
金順姬急了,連忙站起身來,可惜跟黃昭還隔著幾個人,想去堵住他的嘴也來不及了。
不過從她的急切反應來看,倒也不像是裝的,對黃昭應該還是有真情的,
並不完全是為了利用他復仇。
唉,看來黃昭這輩子命中注定是逃不開政治斗爭的旋渦了……
李國助不禁在心里暗暗為黃昭感到惋惜。
但願這一次,他能夠成功吧。
這樣不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能為公司在朝鮮爭取到利益,倒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說起來,在原來的歷史線中,黃昭真不能算是個聰明人,
他幫助鄭襲與鄭經爭奪延平王爵位時,差不多都是古稀之年了。
都一把年紀了,不好好在家養老,還去趟那趟渾水,到底是圖什麼呀?
要說是為了自己,都快七十歲的人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要說是為了子孫,可自己的失敗,最後反而是害了子孫。
這人呀,還真是既可憐又可恨……
可我又有什麼資格評判他呢?
前世的我難道不也是個既可憐又可恨的人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是我的人生悲劇並不是因為政治斗爭……
但願在這個時空里,他能在朝鮮有個體面的結局吧。
想到這里,李國助故意咳嗽了兩聲,待全場人的注意力從黃昭轉移到自己身上後,說道︰
“既然黃大哥要去朝鮮考科舉,那麼咸鏡道可就不太適合他了,”
“畢竟咸鏡道還有西北禁錮的現狀,對科舉極為不利。”
“不如……李大哥與黃大哥調換一下如何?”
這話剛說出口,李國助就後悔了,
平安道煤鐵礦的品味都比咸鏡道好,西南部還能種植棉花,
必須有一個善于經商,並且能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人坐鎮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與黃昭相比,李德顯然是更合適的人選。
由于西北禁錮,咸鏡道不僅在政治和文化上受到歧視,在經濟上也不能幸免。
咸鏡道與朝鮮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受到嚴格限制,關卡林立,
貿易往來需要經過復雜的手續和審批,導致貿易成本高昂,貿易量有限。
這使咸鏡道的經濟發展難以與其他地區形成有效的互補和協同,受到嚴重制約。
朝廷在經濟政策上對咸鏡道存在歧視,
例如在稅收方面,咸鏡道的稅率相對較高,
而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投入卻相對較少,
導致咸鏡道的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動力。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