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師父?”
郭懷一顯然不明白李國助所謂的“你師父”指的是誰。
李國助聳了聳眉,耐著性子道︰“就是教你識字的那位舟師啊。”
“噢噢,教過一點。”
郭懷一連忙答道。
“學得懂嗎?”
李國助目光炯炯地逼視著郭懷一。
郭懷一撓著頭,不太自信地說道︰“還、還行吧……”
“好!那我就當你學懂了。”
李國助抬手奮力一指郭懷一,又用那只手拍了拍他的胳膊,
“明天我去找俊臣哥的時候,順便跟他提一下,讓你到我身邊來做事,你願意嗎?”
“真噠!”
郭懷一驚得瞪大了眼楮。
“那還能有假啊?”
李國助笑著斜了他一眼。
“好,我願意!”
郭懷一滿臉喜色地重重點頭。
“別高興的太早,我可提醒你啊!”
李國助又抬手點指他道,
“跟我做事,你要學很多東西,還要做很多算術題,”
“你要是做不好,我可是會罰你的哦!”
郭懷一立馬一跺腳,站直身子,信誓旦旦地道︰
“小少爺放心!我一定好好跟著你學,好好幫你做事。”
“做不好,甘願受罰!”
李國助咧嘴一笑,又拍了拍他的胳膊︰“好,那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小少爺!”
虞明珠的聲音突然在耳畔響起的時候,一只鯉魚燈籠也隨之出現在李國助面前,
“這只鯉魚燈籠給你,祝咱們南海邊地公司生意興隆,年年有余!”
李國助驚得張大了嘴,歡喜地握住燈籠桿,連連稱謝︰
“謝謝,謝謝,謝謝你的禮物,謝謝你的祝福。”
他突然像是意識到了什麼,連忙問虞明珠,
“誒,對了,這燈籠是哪來的啊?”
虞明珠伸手一指左前方,說道︰“在那邊買的呀。”
李國助順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一個朝鮮少女在那擺攤賣燈籠呢。
他不禁驚喜地說道︰
“可以啊!我以為你們能做完燈會展出的燈籠就已經很厲害了,”
“想不到你們還有余力做燈籠賣錢啊,挺有生意經的嘛!”
“這些燈籠跟展出的燈籠不一樣,完全是我們自己做的。”
趙貞雅突然指著鯉魚燈籠說道,
“小少爺,你看,這上面的紋樣是不是沒有展出的燈籠那麼好看?”
李國助湊近仔細看了會兒鯉魚燈籠,恍然道︰
“哦,好像還真是沒展出的燈籠好看呢……”
說到這里,他像是明白了什麼一樣,會心地笑道,
“看來,這是俊臣哥給你們機會練習繪制錦繡紋樣呢,”
“然後他又不想你們的習作被浪費掉,就讓你們在燈會上出售,還能賺回來一點。”
“你們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嗎?”
趙貞雅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說道︰
“我明白,他是知道我們將來要為南海邊地公司從事織錦業,”
“所以就借著做燈籠,教我們學習繪制錦繡紋樣呢。”
“嗯嗯!”李國助含笑點頭,“就屬你聰明!”
“唉,想不到俊臣哥不但有才華,家境還那麼富裕啊……”
虞明珠突然垂下頭,沮喪地說道。
她那扁著嘴的小表情,簡直就像是把“高攀不起”、“配不上他”這些字明明白白地寫在臉上似的。
你沒有高攀不起,也不是配不上他,
你是抗倭援朝英雄的女兒,能娶到你,是他的福分……
李國助心里這樣想著,卻終究沒能把這話說出來。
他不想揭穿虞明珠的小心思,讓她在朋友面前難堪。
李俊臣教這群朝鮮少女做燈籠,雖然是為了借機教她們錦繡紋樣,
卻也未必就沒有趁機接近她們之中某個人的心思。
反正李國助對這種把妹手段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雖然不打算調戲虞明珠,但也不能什麼都不說。
于是李國助把鯉魚燈籠往她面前一伸,笑道︰
“誒,你這怎麼好像還自卑上了?”
“你剛才不是還祝願咱們南海邊地公司能生意興隆、年年有余嗎?”
“我告訴你,咱們公司將來能不能生意興隆、年年有余,”
“並不取決于誰的幾句祝福,而是取決于錦業能否興旺發達!”
“而錦業的興旺發達,是要靠你們不斷努力提高技藝,不斷努力創新鑽研的!”
“所以你們將來都會是咱們南海邊地公司最倚重的人!”
“如此重要的你們,怎麼還能自卑呢?”
說到這里,它用鯉魚燈籠的嘴巴點指著虞明珠,語重心長地道,
“好好干,不要辜負俊臣哥的良苦用心啊!”
虞明珠臉上頓時泛起了燦爛的笑容,重重地點頭道︰
“嗯,謹遵小少爺的教誨,我一定會努力的!”
李國助含笑點了點頭,突然轉身邁步,瀟灑地說道︰
“好了,不說閑話了,咱們繼續逛燈會吧。”
……
一路走走停停,流連燈海之中,五人終于走到了永明要塞的北門。
李國助突然覺得這一路仿佛走了很長時間,
于是掏出懷表一看,居然已是九點半,這一路居然走了整整三個小時!
永明要塞從南到北,總共也就七百米長,
再減去宴會廳的長度,及城牆的厚度,
這條中軸大街總共也就六百多米長,不會超過六百五十米。
要不是流連燈海的話,正常走這麼一里多點的路,怎麼可能用掉三個小時?
由此可見,我當初決定建這個規模的稜堡是多麼的明智呀。
真的是不大不小剛好合適,足夠讓一萬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樂趣了……
“誒,小少爺,快看天上!”
李國助正在心里沾沾自喜之時,忽然听到虞明珠的聲音,
見她伸手指向南邊的天空,便順著她伸手的方向抬頭看去,
入眼竟是成片的孔明燈正在冉冉升起,如同繁星點點飄向天際,與那一輪圓月交相輝映,如夢如幻。
“誒,這誰呀!怎麼能讓放這麼多孔明燈呢?”
“現在天干物燥的,不怕引起山火嗎?”
面對如此良辰美景,李國助非但沒有詩興大發,反而鬼使神差地想到了安全隱患,實在是大煞風景。
其余四人頓時感到成噸的尷尬壓在了肩上。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