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39章 萬兩白銀大約重3.7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39章 萬兩白銀大約重3.7噸

    永明要塞面向金角灣的一面有三座稜堡。

    在靠近灣口的兩座稜堡之間,如今已建好了一座木制碼頭。

    該碼頭有5條直線形木棧道伸入金角灣。

    停靠在碼頭上的,是7艘大小相同而巨大的老閘船。

    其中有兩艘船側擁有10個炮門,顯然是裝備了20門大炮的武裝商船。

    澳門的葡萄牙人在西式船體的基礎上,

    吸收了中式帆裝及船體的部分優點,就產生了老閘船。

    老閘船性能優越,後來在廣東地區也開始建造,並被籠統地納入廣船系列。

    在歷史上,老閘船曾廣泛應用于商業運輸、海戰等領域。

    老閘船的長寬比較大,船首尖銳,利于破浪航行。

    這種設計使得船只在水中行駛時受到的水阻較小,

    能夠提高航速,適合在海上進行長距離的航行。

    老閘船的水上部分的干舷較為低矮,這一點與廣船類似。

    較低的干舷可以減少風對船的阻力,使船在航行時更加穩定,

    同時也便于船員在船上進行各種操作。

    不過,其尾樓相對較高,從外形上看像“鴨屁股”。

    這能為船員提供更好的視野,方便觀察海上的情況,也能作為船上的指揮和控制中心。

    老閘船的水下和內部結構完全是西式的,采用龍骨和肋骨結構。

    龍骨是船的主要支撐結構,類似于船的“脊梁”,

    能夠承受船體的重量和各種外力,保證船的強度和穩定性。

    肋骨則是沿著船體的縱向分布,起到加強船體結構的作用,使船體更加堅固。

    與傳統中式帆船采用水密隔艙不同,老閘船沒有采用這種結構。

    這樣就消除了隔艙大小對安置中重型火炮的限制,

    使得老閘船也能在下層甲板安裝較多符合近代標準的中型火炮。

    采用中式的帆裝索具,這是老閘船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式帆裝雖然綜合性能不如西方帆裝,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也比較容易戧風行駛。

    而且在東南亞地區也比較流行中式帆裝,當地民眾對其使用非常熟悉。

    對于本國人數有限,不得不雇佣中國或東南亞水手的澳門葡萄牙人來說,

    這無疑是大大降低了水手的訓練成本。

    有的老閘船還會安裝棚架,用于支撐收起的風帆,並為甲板活動提供空間。

    棚架的設計既可以方便船員對風帆進行收放和調整,

    又可以增加船上的活動空間,提高船員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適度。

    老閘船的船舵為中式帆船特有的開孔舵。

    這種舵的設計可以減少水對舵的阻力,提高船的轉向性能。

    老閘船采用西式舵架,避免了中國式舵架易損的缺陷。

    西式舵架結構比較堅固耐用,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保證船在航行過程中的轉向控制。

    作為仁王號的設計師,李國助也算有了經驗。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這7艘老閘船都是500噸級的。

    17世紀,在東亞海域航行的大型船只,無論中西,基本都是在300~600噸的範圍。

    其中的歐洲船只基本都是武裝商船,一般都裝備22~28門大炮。

    這是在保證載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火力的方案。

    所以500噸級,裝備20門2024磅大炮的老閘船,也算是不弱的武裝商船了。

    “哇!7艘大鴨屁股!”李國助又驚又喜地看向李旦,“爹,你怎麼才說了兩艘?”

    “自己不會想嗎?”

    李旦翻了個白眼,解釋道,

    “我說的兩艘是裝備了20門大炮的,另外5艘是載貨的,都只裝備了4門大炮。”

    “啊!讓我想想。”

    李國助一邊轉著眼珠思考,一邊自言自語地道,

    “3萬擔糧食,是1500噸,至少得用3艘大鴨屁股運載,要寬松些,就得用4艘。”

    “60門大炮約有200噸左右,3萬枚炮彈也得200噸左右。”

    “這少說也得用一艘大鴨屁股運載,要寬松些,就得用2艘。”

    “300桿斑鳩腳銃如果都是12千克的那種,總重就得3.6噸。”

    “300箱鉛彈,如果都是斑鳩腳銃用的56.7克重的鉛彈的話,總重也得17噸。”

    “3千桶火藥,如果都是20升的中型火藥桶的話,總重就得100多噸。”

    “2000套棉衣,每套按1千克算的話,也得2噸重。”

    “10萬兩白銀大約重3.7噸。”

    “這些倒是用不著一艘大鴨屁股專門運載,那兩艘武裝大鴨屁股隨便哪艘都能運。”

    “這麼大的船,少說也得100多個船員,7艘正好能帶來700個弟兄。”

    他說了這麼多,周圍的人是一個也沒听懂,

    都以為他說的“噸”、“克”、“千克”等度量單位是歐洲人用的。

    但其實就算是三浦按針和考克斯在場,也未必能听懂他說的。

    因為他說的都是公制單位,而公制單位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才開始出現的。

    也就是這兩人不在場,李國助才敢這麼說,否則他倆肯定會質疑。

    首先在當時,英國是有噸這個概念的。

    英噸也叫長噸,1長噸等于2240磅,約等于1.016公噸。

    二者似乎差別不大,但這個“磅”是現代的標準磅。

    而17世紀的“磅”與現代“磅”還是有差距的。

    即使是在當時的英國國內,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之間都有細微差別。

    至于“克”則是在公制體系中被定義的質量單位。

    1790 年,法國國民議會責成法國科學院制定新的度量衡制度。

    科學家們決定以地球為基礎來定義長度單位。

    他們通過測量從北極點到赤道的子午線長度,取其千萬分之一作為基本長度單位,

    便是現在國際通用的“米”。

    對于質量單位,他們以1立方分米的水在4°c時的質量為 1千克。

    1立方分米的水,就是1升水。

    在4°c時,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1799 年,根據這些定義制成了米原器和千克原器,作為標準存放在法國。

    這些原器成為公制單位最初的實物基準。

    隨後,基于米和千克,科學家們又推導出了其他單位,

    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制單位體系。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39章 萬兩白銀大約重3.7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39章 萬兩白銀大約重3.7噸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