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26章 南海邊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26章 南海邊地

    “可以。”

    李國助點了點頭,下意識地看了眼周圍,發現金角灣口東岸開闊了不少。

    這主要是因為過去的7天里,陳勛命人砍伐的,就是這一帶的樹木。

    砍伐金角灣口東岸的樹木,不僅可以為建造永明要塞清出場地,

    也可以為修築永明要塞的木制城牆提供材料。

    李國助目測,已被砍伐的區域大約是邊長200多米的方形。

    這與永明要塞的設計佔地面積還差了很多。

    何況還有大量殘留的樹樁和樹根沒有清理呢。

    他不由皺眉道︰“現在說開工修建城牆還有些早吧……”

    陳勛聞言一怔,隨即下意識地看了看眼前的情形,連忙訕笑道︰

    “呵,是我大意了,慚愧,慚愧……”

    李國助莞爾一笑︰“沒什麼,反正都要砍樹開荒,不如先幫我個忙吧。”

    “小少爺請說。”陳勛連忙說道。

    李國助沉吟片刻,說道︰“幫我開墾5畝田地。”

    “義不容辭!”

    陳勛左右看了看,問道,

    “請問小少爺,這5畝田地要開墾在哪?”

    李國助道︰“留200人在這邊繼續伐木,剩下100人跟我來。”

    “好的,請稍等。”

    陳勛連忙召集眾人過來集合,等湊夠100人後,他又對李國助道,

    “人數夠了,請小少爺示下。”

    “嗯,跟我來。”

    說著,李國助就轉身向東走去。

    直到走出大約1里,他才停下來問陳勛道︰“我們走多遠了?”

    陳勛回道︰“大概有1里了。”

    李國助點了點頭︰“好,就在這里開墾!”

    “遵命!”

    陳勛應了一聲,便立即吩咐人行動起來。

    李國助在旁邊看了將近半個時辰,就開始覺得無聊了,便尋思著要找點別的事去做。

    過了將近一刻鐘,他突然想到了要做什麼,便對陳勛道︰

    “你們忙,我回船上去了。”

    回到仁王號上,李國助從自己的船艙里取出一個帶有刻度的測量儀器。

    這儀器大體上是由兩根在一端交叉連接的長木條和兩個帶有刻度的弧形木尺組成。

    其中較長的那個弧形木尺的中部還有一個形似目鏡的裝置。

    這個儀器叫做反向天體高度觀測儀,是1595年,由英國的約翰•戴維斯發明的。

    它的作用就是通過測量海平面和特定天體之間的夾角來計算得出觀測者所在的緯度。

    相比星盤、直角象限儀、十字測天儀等舊式天文儀器,

    反向天體高度觀測儀巧妙地借助一個鏡面系統,把天體的影子投射到刻度尺上,

    從而克服了測量時直接目視天體的缺點。

    也就是說,借助反向高度儀,人們可以在白天觀測太陽,

    而不必擔心直視太陽,會灼傷自己的眼楮。

    直到1730年,八分儀被發明之前,反向高度儀一直是測量緯度的最佳工具。

    李國助就是想在永明要塞建成之前,測繪出“南海邊地”的海岸線,

    從而為將來繪制出南海邊地,乃至整個外東北地區的精確地圖做準備。

    所謂“南海邊地”,是指南起圖們江口,北至錫霍特山脈中段以東的日本海沿岸地區。

    《明太祖實錄》載︰

    “南海邊地女直野人散成哈等來朝,命散成哈為指揮僉事,保孛路等為千戶等官,隸喜刺烏衛,賜誥命、冠帶、襲衣及鈔幣。”

    可見“南海邊地”也是明朝喜刺烏衛的轄境。

    歷史上,南海邊地的地圖測繪工作主要是由俄羅斯人完成的。

    他們的工作從17世紀40年代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

    此外,耶穌會使團也曾奉康熙皇帝之命測繪過這一地區。

    不過南海邊地第一部精確的地圖,最終還是由俄羅斯人于19世紀60年代繪成的。

    如今李國助既然打算在南海邊地建立永明城邦,

    他就不會允許建奴入關建立清朝,更不可能讓俄羅斯人奪走外東北。

    如此一來,南海邊地的地圖測繪工作便只能由未來的永明城邦來完成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國助對現代制圖學偏偏只知道個大概。

    至于具體如何操作,卻是一點都不會。

    好在他的老師三浦按針,是一位優秀的領航員。

    經過他的悉心教導,李國助如今也是一位專業的領航員了。

    所以用經緯法繪制地圖,如今對他來說也是輕車熟路的。

    要想精確測繪一個地區的地圖,就必須準確掌握其中各地的經緯度。

    在這個時代,精確測量維度已是十分簡單的事情。

    緯度是地球上某點與赤道平面的夾角。

    測量方法有多種,在這個時代,基本是利用天文觀測,

    主要有北極星高度法和太陽高度角法。

    在北半球,北極星的高度角近似等于當地的緯度。

    在晴朗的夜晚,使用測角儀器測量北極星的仰角,得出的結果就是當地的大致緯度。

    另外,在不同的日期和時間,太陽的高度角會隨著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而變化。

    通過測量太陽高度角,並結合日期和時間,可以計算出當地的緯度。

    可惜精確測量經度的問題,卻至今仍未解決。

    歷史上,直到1761年英國鐘表匠約翰?哈里森制成精密、便攜的航海天文鐘後,

    這個問題才終于得到了解決。

    精確測定經度的關鍵在于精確測量時間。

    地球自轉360度為24小時。

    以0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線為起點,從東向西分成24個時區。

    每個時區對應經度15度,時間與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

    如此一來,只需計算所在時區與0經度時區的時間差,就能確定所在位置的經度。

    借助航海鐘,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讀取已知經度的出發地的時間。

    當到達未知經度的地點時,通過測量太陽高度角確定當地時間,

    而于正午時刻讀取航海鐘顯示的出發地時間,便可得出當地與出發地的時間差與經度差。

    遺憾的是,現在離航海鐘問世還有146年。

    除非李國助能發揮穿越者的優勢,提前搞出航海鐘來。

    否則他就只能通過純粹的天文方法來測量南海邊地各地的經度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26章 南海邊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26章 南海邊地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