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接過文件,快速翻閱了幾頁,心里暗自點頭。
這些資料雖然沒有他掌握的未來技術先進,但對于當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些資料很有價值,對我們的項目很有幫助。”沈良真誠地說道。
“那就好。”李建國滿意地說道,“我還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院里決定派一個專門的技術小組來協助你們的項目,組長是我們的副總工程師陳博士,他在連鑄技術方面很有經驗。”
這確實是個好消息。有了鋼研院的技術支持,項目的成功概率又提高了不少。
“太感謝了!”沈良由衷地說道,“有了陳博士的指導,我們更有信心了。”
“不用客氣。”李建國擺擺手,“這個項目對整個行業都有重要意義,我們當然要全力支持。不過,我也要提醒你們,三個月的時間確實很緊,你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們一定會抓緊時間的。”沈良保證道。
李建國在車間里轉了一圈,對設備狀況和人員配置都做了詳細了解,然後才離開。
送走李建國後,沈良立即召集了項目團隊成員開會。除了趙師傅,還有電工小李、鉗工老張和小劉,以及幾個技術員。
“同志們,這個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沈良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項目的總體方案。”
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略的工藝流程圖,詳細解釋了連鑄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點。
“我們的試驗裝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鋼液供應系統、連鑄機主體和控制系統。”沈良邊畫邊解釋,“鋼液供應系統相對簡單,主要是一個小型的感應加熱爐。連鑄機主體是核心,包括結晶器、拉坯機和切割裝置。控制系統負責整個過程的自動化控制。”
小李舉手問道“沈工,控制系統用什麼方案?繼電器控制還是可編程控制器?”
“可編程控制器。”沈良毫不猶豫地回答,“雖然成本高一些,但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更好。”
老張有些擔心地說道“可編程控制器我們沒用過,會不會有問題?”
“沒關系,鋼研院會派專家來指導。”沈良安慰道,“而且我對這方面也有一些了解,可以幫大家學習。”
會議開了兩個多小時,沈良詳細分配了每個人的任務,制定了時間節點,確保項目能夠按計劃推進。
散會後,沈良獨自留在辦公室里,開始制作更詳細的技術方案。雖然他對未來的技術發展了如指掌,但要把這些知識轉化為當前技術條件下可行的方案,還需要大量的細致工作。
夜已經深了,辦公室里只剩下沈良一個人。他桌上擺滿了技術圖紙和計算草稿,手中的筆沒有停過。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沈良抬頭一看,是張國強走了進來。
“沈良,這麼晚還在工作?”張國強關切地問道。
“張廠長,您怎麼還沒下班?”沈良有些意外。
“我也剛處理完事情,看到你辦公室還有燈就過來看看。”張國強在椅子上坐下,“項目準備得怎麼樣了?”
“基本方案已經完成,明天開始就可以進入設備采購和安裝階段。”沈良匯報道。
張國強滿意地點點頭“你的效率很高。不過我得提醒你,現在全廠的目光都盯著這個項目,壓力不小啊。”
“我知道。”沈良坦然地說道,“有壓力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說得好!”張國強贊賞道,“不過你也要注意身體,別把自己累倒了。項目很重要,但人更重要。”
“謝謝張廠長關心。”沈良心里一暖,“我會注意的。”
張國強站起身來“那我就不打擾你了,你也早點休息。有什麼困難隨時找我。”
送走張國強後,沈良又工作了一個小時才回宿舍休息。雖然身體疲憊,但他的心情是興奮的。
這個項目不僅是他在這個時代的第一次大膽嘗試,更是他改變中國重工業面貌宏偉計劃的重要。他相信,只要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未來的路會越來越寬廣。第二天一早,沈良就開始忙碌起來。他首先聯系了鋼研院的專家,確認技術支持的具體安排,然後開始著手設備采購清單的制定。
“小李,你負責聯系感應加熱爐的供應商,規格按照我昨天給你的參數。”沈良一邊翻閱著技術資料,一邊分配任務,“老王,結晶器的材料很關鍵,銅管的質量必須過硬,寧可多花點錢也不能將就。”
老王點頭應承“放心吧沈工,我跑了這麼多年采購,什麼貨色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就在這時,車間主任劉大海急匆匆地走了進來。
“沈工,出事了!”劉大海臉色不太好看,“剛才二車間的老馬找到我,說你們這個連鑄項目就是瞎折騰,浪費廠里的錢。他還說,要是項目失敗了,責任你擔得起嗎?”
沈良眉頭微皺。老馬是廠里的老技術員,資歷很深,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老馬怎麼說的?”沈良平靜地問道。
“他說連鑄技術在國外都還不成熟,咱們一個地方小廠憑什麼搞成功?還說你一個毛頭小子,沒吃過豬肉還想趕豬跑。”劉大海有些為難地轉述著。
小李听了忍不住說道“這老馬也太過分了,沈工的技術水平大家有目共睹。”
“算了。”沈良擺擺手,“老馬有這樣的想法也正常,畢竟這個技術確實很新。這樣吧,劉主任,你安排一下,明天下午我在大會議室給全廠技術人員做一次技術交流,把連鑄技術的原理和前景詳細講解一下。”
劉大海有些意外“你要公開講解技術方案?”
“對,與其讓大家在背後議論,不如擺到台面上來討論。”沈良胸有成竹地說道,“技術問題就用技術來解決。”
消息很快傳開了,不僅廠里的技術人員,連一些老工人都對這場技術交流會產生了興趣。畢竟,一個年輕的技術員要向全廠的老師傅們傳授“洋技術”,這在廠里還是頭一回。
下午,大會議室里坐得滿滿當當。除了本廠的技術人員,還有幾個兄弟廠的工程師也趕來旁听。老馬坐在第一排,雙臂抱胸,一臉的不以為然。
沈良走上講台,環視了一圈會場,開口說道“各位師傅,各位同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連續鑄鋼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前景。”
他首先從傳統的模鑄工藝講起,詳細分析了模鑄工藝的缺陷鋼液浪費大、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低。
“我們現在的模鑄工藝,鋼液利用率只有75左右,也就是說,每生產四噸鋼,就要浪費一噸。”沈良的話讓在場的人都皺起了眉頭。
接著,他開始介紹連鑄技術的基本原理。在黑板上畫出了連鑄機的結構示意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著鋼液如何在結晶器中冷卻成型,如何通過拉坯機連續拉出鋼坯。
“連鑄技術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沈良停頓了一下,“第一,鋼液利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第二,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第三,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台下開始有人竊竊私語。這些數據確實很誘人,但也讓人半信半疑。
老馬終于開口了“沈工,你說得天花亂墜,但這技術在國外都還不成熟,咱們憑什麼能搞成功?”
沈良早就料到了這個問題“馬師傅說得對,連鑄技術確實還在發展階段。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如果等技術完全成熟了,人家憑什麼轉讓給我們?而且即使轉讓,價格也會高得嚇人。”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堅定“再說,我們中國人難道就比外國人笨嗎?人家能搞的技術,我們為什麼搞不了?”
會場里響起了一些贊同的聲音。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