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明沉吟了一下“從技術角度來說,這個改造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剛才看了一下今天的生產記錄,產量確實有顯著提升,而且鋼材的含氧量也在正常範圍內。”
梁志強臉色有些不好看“可是按照規定,任何技術改造都必須經過審批程序…”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陸廳長打斷了他的話,“如果這個技術真的有效,為什麼不能用?”
“可是萬一出了事故…”
“出了事故當然要承擔責任,但如果因為過分保守而錯失發展機會,那損失更大。”陸廳長看著沈良,“小伙子,你對這個技術有多大把握?”
沈良深吸了一口氣“陸廳長,我敢用我的職業生涯擔保,這個技術是安全可靠的。而且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給我更多的支持,我還能做出更大的改進。”
“更大的改進?”甦明眼中閃過一絲興趣,“比如說?”
沈良看了看周圍的人,心中快速盤算著。這是一個機會,但也是一個挑戰。如果他現在說出一些超前的概念,可能會被當成異想天開;但如果過于保守,又可能錯失這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比如說連鑄技術。”沈良最終決定拋出這個概念,“傳統的鋼鐵生產需要先鑄錠,再軋制。如果能夠直接將鋼水連續澆鑄成坯料,不僅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還能顯著改善鋼材質量。”
“連鑄?”甦明明顯被這個概念吸引了,“你有具體的技術方案嗎?”
“有一些初步的想法,”沈良謹慎地說道,“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試驗。”
這時,李專家終于忍不住了“沈良,你別在這里胡說八道!連鑄技術是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我們國家根本就沒有這個技術基礎!”
“李專家說得有道理,”梁志強附和道,“我們應該實事求是,不要好高騖遠。”
沈良看了看李專家,心中冷笑。這老家伙今天是鐵了心要和他作對。
“李專家,請問您對連鑄技術了解多少?”沈良反問道。
“我…我當然了解!”李專家有些底氣不足,“連鑄技術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技術難度極高,我們現在的條件根本實現不了!”
“那您能說說連鑄的基本原理嗎?”
李專家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他確實听說過連鑄這個概念,但具體的技術細節卻一知半解。
甦明看在眼里,心中對沈良的評價又高了幾分。這個年輕人不僅有技術能力,還有很強的心理素質。
“沈良,你說說你對連鑄技術的理解。”甦明饒有興趣地說道。
沈良組織了一下語言“連鑄的基本原理是將鋼水直接澆注到水冷結晶器中,通過連續拉坯的方式形成坯料。關鍵技術包括結晶器設計、拉坯速度控制、二次冷卻系統等等。”
“具體一點。”
“以板坯連鑄為例,鋼水從鋼包經過中間包進入結晶器,在結晶器內形成凝固外殼,然後通過拉坯輥連續向下拉伸。在拉伸過程中,通過二次冷卻水的噴淋使鋼坯完全凝固。最後用火焰切割將鋼坯切成所需長度。”
甦明的眼楮越來越亮“你還知道什麼?”
“我覺得連鑄技術的核心難點有幾個一是結晶器的材料和設計,需要導熱好、耐高溫、不與鋼水反應;二是拉坯速度的控制,太快容易漏鋼,太慢效率低;三是二次冷卻的水量和位置控制,直接影響鋼坯的內部質量。”
車間里靜得連針掉地上都能听見。
連李專家都不說話了,因為他發現沈良說的這些東西,他根本就听不懂。
陸廳長和甦明交換了一個眼色。
“小沈,你今年多大了?”陸廳長問道。
“二十五歲。”
“學歷?”
“大學本科,冶金工程專業。”
陸廳長點點頭,然後轉向陳建國“陳廠長,我想借你們的會議室開個會。”
“好的好的,您請。”陳建國連忙在前面帶路。
一行人向會議室走去,沈良注意到甦明一直在觀察著他,眼中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興奮。
而梁志強的臉色則越來越難看,他顯然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
到了會議室,陸廳長讓其他人先出去,只留下了甦明、王建設、陳建國和沈良。
“小沈,實話告訴你,我今天來不是因為什麼舉報。”陸廳長開門見山地說道,“是因為北京那邊有個項目,正好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沈良心中一震,表面卻保持著鎮靜。他明白,關鍵時刻到了。
“什麼項目?”沈良問道。
陸廳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甦明“老甦,你來說吧。”
甦明點點頭,神情變得嚴肅起來“小沈,你剛才提到的連鑄技術,正是我們現在急需突破的關鍵技術。國家準備在首鋼建設第一條連鑄生產線,但技術完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關鍵技術還受到西方嚴格封鎖。”
“我們需要自主研發。”王建設接過話頭,“但是國內真正懂連鑄技術的專家屈指可數,像你這樣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年輕人更是難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沈良暗自思量。首鋼的連鑄項目他當然知道,這是中國冶金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原本歷史上這個項目確實是依靠進口技術,花費了大量外匯,而且受制于人。
如果他能參與其中,不僅能夠改變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軌跡,還能為自己在業內樹立威信。
“具體需要我做什麼?”沈良問道。
“首先,我們需要你一個詳細的技術方案。”甦明說道,“包括設備設計、工藝流程、關鍵技術參數等等。如果方案可行,你就將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整個項目。”
陳建國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如果沈良真的能參與國家級的重大項目,那對整個鋼鐵廠來說都是天大的榮譽。
“我可以試試。”沈良點頭答應,“不過我需要一些時間來準備。”
“時間沒問題。”陸廳長說道,“不過有一點,這個項目的保密級別很高,在正式調令下來之前,希望你不要對外透露任何信息。”
“我明白。”
就在這時,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梁志強和李專家走了進來。
“陸廳長,您談完了嗎?”梁志強陪著笑臉問道,“關于沈良的問題…”
“什麼問題?”陸廳長皺眉問道。
“就是他擅自改造設備的事情。”梁志強連忙說道,“按照廠里的規定,技術改造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他這樣做是違規的。”
陳建國臉色一變,連忙說道“梁副廠長,沈良的技術改造效果顯著,我認為應該…”
“規定就是規定!”李專家也跳出來附和,“如果人人都像他這樣我行我素,廠里還要什麼管理制度?”
沈良冷眼看著這兩個人,心中的火氣蹭蹭往上冒。
這兩個家伙明顯是看到自己要被重用,急了眼了。
“梁副廠長,李專家。”沈良站起身來,語氣平靜但透著一股寒意,“我想問你們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梁志強有些心虛。
“如果按照你們的邏輯,國外的技術我們不能學,自己的技術改造不能搞,那請問我們的鋼鐵工業要怎麼發展?”
“這…”梁志強張口結舌。
沈良步步緊逼“是繼續用幾十年前的老設備老工藝,還是等著外國人施舍技術?”
“你這是強詞奪理!”李專家惱羞成怒,“我們當然要發展,但是要按規矩來!”
“規矩?”沈良冷笑一聲,“什麼規矩?是讓技術改造在你們的會議桌上討論三年五年,然後不了了之的規矩嗎?”
陸廳長和甦明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贊賞。這個年輕人有技術能力,有膽識,還有銳氣,正是國家急需的人才。
“沈良!你太放肆了!”李專家氣得臉色發紅,“你知道你在跟誰說話嗎?”
“我當然知道。”沈良毫不示弱,“我在跟阻礙技術進步的人說話。”
這話簡直是當面抽耳光。李專家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沈良說不出話來。
梁志強見勢不妙,連忙打圓場“大家都是為了廠里好,有話好好說…”
“梁副廠長。”陸廳長終于開口了,語氣很平靜,但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我想知道,沈良的技術改造到底有什麼問題?”
梁志強心中一緊,硬著頭皮說道“主要是程序不規範,沒有經過集體討論…”
“效果呢?”甦明問道。
“效果…”梁志強支支吾吾,“效果確實不錯,但是…”
“既然效果好,程序問題可以事後補辦。”陸廳長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我看你們是在為難技術人才。”
這話說得很重。梁志強和李專家的臉色都變了。
陳建國見狀,連忙站出來表態“陸廳長說得對,我們廠對技術人才的支持還不夠,以後一定改進。”
“行了。”陸廳長擺擺手,“小沈,你什麼時候能把技術方案拿出來?”
“一個星期。”沈良想了想說道。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陸廳長站起身來,“老甦,我們走吧。”
一行人魚貫而出,留下梁志強和李專家面面相覷。
梁志強的臉色陰沉得像要滴出水來。他做夢也沒想到,本來想要整治沈良的事情,竟然讓沈良攀上了更高的枝頭。
“這小子走了大運。”李專家酸溜溜地說道。
“走什麼大運?”梁志強冷笑一聲,“他以為抱上了大腿就萬事大吉了?技術方案哪有那麼容易做?到時候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丟人的還是他自己。”
李專家點點頭“連鑄技術那麼復雜,就憑他一個小技術員,能搞出什麼名堂?”
兩人正說著,沈良推門進來了。
“梁副廠長,李專家。”沈良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剛才忘了跟你們說一聲,如果我的技術方案通過了,可能就要調到北京工作了。到時候,這里的一些技術改造項目,就麻煩你們多費心了。”
說完,沈良轉身離開,留下兩個人臉色鐵青。
走出會議室,沈良心情舒暢。
多年來積壓在心中的那口氣,總算是出了一部分。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拿出一個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的技術方案。
連鑄技術雖然復雜,但對于擁有未來幾十年技術發展記憶的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關鍵是要結合當前的技術水平和材料條件,設計出一個既先進又實用的方案。
回到宿舍,沈良攤開紙筆,開始了他的技術方案設計。
他要用這個方案,徹底改變中國鋼鐵工業的命運。
沈良點亮台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鋪開稿紙。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輕敲著,腦海中回憶著前世對連鑄技術的了解。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