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家瞪大了眼楮,不願意相信眼前的情況“這不可能!你們用的是什麼技術?”
“用的是中國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沈良大聲回答道。
話音剛落,連鑄機傳出的轟鳴聲更加穩定,鋼水在改造過的模具中緩緩流淌,形成一根根標準的鋼坯。
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廢料產生,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李專家不甘心地走近設備,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細節。
他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因為他發現這套改造方案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就算你們暫時成功了,但是穩定性怎麼保證?”李專家咬著牙說道,“技術不是一時的花架子,而是要經得起長期考驗的!”
“李專家說得對,”沈良點點頭,然後朝趙師傅招了招手,“趙師傅,把昨天晚上的生產記錄拿給大家看看。”
趙師傅興奮地跑過來,手里拿著一本厚厚的記錄本“各位領導,這台設備從昨天下午開始,已經連續運行了二十個小時,沒有出現任何故障!而且產量比原來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
王建華接過記錄本,仔細翻看著。
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個時段的產量、溫度、壓力等各項數據,數據曲線異常平穩。
“這個數據……”王建華的語氣開始有些震驚,“如果是真的,那確實了不起。”
李專家搶過記錄本,用放大鏡仔細查看每一個數字,想要找出造假的痕跡。但是讓他失望的是,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而且各項指標都相互印證,根本造不了假。
“即使數據是真的,但你們這種土法上馬的做法,根本不符合科學規範!”李專家惱羞成怒地說道,“沒有嚴格的理論推導,沒有精密的計算,怎麼可能做出真正的技術創新?”
沈良冷笑一聲“李專家,您覺得科學規範就是照搬外國的技術標準?”
“當然!科學是有標準的,不是你們這種胡搞亂搞!”李專家理直氣壯地說道。
“那好,我來給您解釋一下我們的技術原理。”沈良走到黑板前,開始畫起圖來。
他先畫了一個傳統連鑄機的結構圖,然後詳細分析了其中的熱傳遞過程、流體力學原理,以及材料學基礎。
圍觀的人越听越驚訝,因為沈良的分析不僅深入淺出,而且涉及到了很多高深的理論知識。
“這里的關鍵問題,”沈良指著圖上的一個位置說道,“是冷卻速度的控制。傳統方法是均勻冷卻,但這樣會造成應力不均勻,導致鋼材質量下降。我們采用的是分段冷卻技術,通過精確控制不同部位的冷卻速度,實現了最優化的溫度梯度。”
李專家听得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這個年輕的技術員,竟然對理論知識掌握得如此深入。
更讓他震驚的是,沈良提出的分段冷卻理論,確實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另外,”沈良繼續說道,“我們對合金配比也進行了優化。通過調整碳含量和其他合金元素的比例,提高了鋼材的強度和韌性。這些都是有嚴格的理論依據的。”
王建華越听越感興趣“小沈,你這些理論是從哪里學來的?”
“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沈良謙虛地說道,“另外還要感謝廠里的老師傅們,他們的經驗給了我很大啟發。”
趙師傅在一旁听得熱血沸騰“沈工程師太謙虛了!他不僅理論知識扎實,動手能力更是一流。這套設備的每一個零件,他都親自加工過!”
李專家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他原本以為可以輕松地打擊這些“不自量力”的工人,沒想到卻遇到了真正的高手。
“就算你們的理論是對的,但是成本呢?”李專家不死心地問道,“搞技術創新是要考慮經濟效益的!”
“李專家問得好,”沈良早就準備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來算一筆賬。”
他在黑板上列出了詳細的成本分析改造費用、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維護費用等等,每一項都有具體的數字。
“總的改造成本是八萬塊錢,”沈良說道,“但是每天可以增產三十噸鋼材,按照目前的鋼材價格計算,十五天就能收回成本。一年下來,可以增加利潤一百二十萬!”
王建華倒吸了一口涼氣。一百二十萬,這在1980年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沈良繼續說道,“這還只是直接的經濟效益。我們掌握了這項技術,就可以推廣到其他鋼鐵廠,甚至可以對外出口技術和設備。這個潛在的市場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圍觀的工人們听得熱血沸騰。
他們終于明白,沈良不僅僅是在搞技術創新,更是在為整個中國的鋼鐵工業開闢新的道路。
李專家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來了。面對如此詳實的數據和如此深入的分析,他的所有質疑都顯得蒼白無力。
這時,廠門口傳來了汽車的聲音。陳建國急忙跑出去查看,然後興奮地跑回來“沈工程師,是省工業廳的領導來了!听說我們的技術攻關成功了,特地趕來視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王建華的臉色瞬間變了。
省里的領導來了,這意味著什麼他心里很清楚。
如果沈良的技術確實成功了,那他今天的表現就太難看了。
“各位領導好!”沈良主動迎了上去,向剛進門的幾位省領導問好。
為首的是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中年人,看起來很有威嚴。
他就是省工業廳的副廳長張明華。
“你就是沈良?”張明華打量著這個年輕人,“听說你們搞出了什麼新技術?”
“是的,我們對連鑄機進行了技術改造,效果還不錯。”沈良依然很謙虛。
“還不錯?”張明華笑了,“我听到的消息可不是"還不錯"這麼簡單。听說你們的產量提高了三成多?”
“確實如此。”沈良點點頭。
張明華走到還在運行的連鑄機前,仔細觀察著。
作為工業戰線的老領導,他一眼就看出了這套設備的不同尋常之處。
“這個冷卻系統是你們自己設計的?”張明華指著改造過的部分問道。
“是的,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冷卻流道進行了重新設計。”沈良詳細解釋著改造的要點。
張明華越听越興奮。他從事工業工作這麼多年,深知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成果,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小沈,你今年多大了?”張明華問道。
“二十八歲。”沈良回答。
“二十八歲……”張明華感慨地說道,“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在跟著師傅學技術呢。你已經能獨立搞出這樣的創新了,了不起!”
一旁的李專家臉色更加難看了。
剛才他還在質疑沈良的技術水平,現在省領導都對沈良贊不絕口,這讓他感到非常尷尬。
“張廳長,”王建華想要挽回一點面子,“其實我們市里一直很重視技術創新工作……”
“是嗎?”張明華看了他一眼,“那為什麼我听說,你們還有人反對這個項目?甚至建議停止這種"胡搞亂搞"?”
王建華的臉刷地紅了。顯然,省里對今天的情況已經有所了解。
“張廳長,我們是擔心……”王建華想要解釋。
“擔心什麼?擔心我們中國人搞不出好技術?”張明華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這種思想要不得!我們國家要發展,靠的就是像小沈這樣有能力、有擔當的技術人員!”
沈良心中暗爽,但表面上依然保持著謙虛的態度“張廳長過獎了,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工作。”
“不,這不是應該做的工作,這是超額完成的工作!”張明華轉身對陳建國說道,“陳廠長,你們廠有這樣的人才,要好好珍惜啊!”
陳建國激動得臉都紅了“是是是,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沈工程師的工作!”
“光支持還不夠,”張明華說道,“省里決定,撥專款五十萬,支持你們進一步完善這項技術。另外,我們要在全省推廣你們的經驗!”
五十萬!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個數字震驚了。這在1980年,可是一筆巨款!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