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武︰劍出華山

第461章 報傳天下,遠航萬里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Ms咖啡 本章︰第461章 報傳天下,遠航萬里

    總的來說。

    “小冰川計劃”之中,必須立刻投入行動的事情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事情︰派遣船隊出海采購耐寒作物種苗。

    這個事情主要由弘治皇帝負責安排,畢竟朝堂上有那麼多大臣,都可以干活。

    第二個事情︰創辦《大明日報》。

    這個事情施宗義必須親自上陣,因為只有他最清楚如何操作才能辦好一份報紙。

    ……

    三日之後。

    明國皇城西側一座重檐廡殿式建築前,“大明日報編輯部”的鎏金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施宗義親自坐鎮,指揮數十名文吏忙碌穿梭。

    施宗義手持銅尺,認真細致地丈量著《大明日報》的排版樣式︰

    “大家要記住,標題用二號活字,正文用四號,圖片與文字間隔三寸。”

    施宗義這是將現代社會的排版技術與活字印刷結合起來的成果,力求版面清晰易讀。

    “活字印刷術歷經數百年沉澱,如今正是為我所用之時。”

    “《大明日報》必將如同漫天星火,燃遍明國疆域的140府、193州、1138縣!”

    “時政要聞置頂,科學普及配圖,美食推薦附菜譜……務必讓所有人都看得懂、願意看!”

    “大明日報編輯部”被施宗義劃分成了六大工坊︰

    ——時事工坊專門負責收集各地驛報、昭示朝堂動向等等。

    ——政策工坊精準解讀朝廷出台的各種政策動態、新政深意等等。

    ——科普工坊負責破除蒙昧之障、普及各種“物理”以及繪制日心說星圖等等。

    ——娛樂工坊專心編撰各種新編雜劇故事、以娛樂資訊引發市井熱議等等。

    ——生活工坊主要傳授生活常識、講述御寒良方以及轉載各種先進的農耕技巧。

    ——美食工坊則收集傳遞各個地方的特色菜譜,充滿了人間煙火人的氣息……

    在最初階段,施宗義每日親自坐鎮審核內容、調整版式,甚至動筆撰寫頭版社論。

    為了確保《大明日報》能夠快速覆蓋明國疆域,施宗義獨創建立了“三級傳播體系”︰

    ——在京師編輯部完成內容定稿之後,報紙樣板通過飛鴿傳書發往南京、杭州、成都等十二個信息樞紐。

    然後,再由信息樞紐以飛鴿傳書分發到各個縣城。

    每一個信息樞紐都分配了一定數量的負責區域,主要是按照地理位置的遠近分配。

    這樣一來,《大明日報》的標準版面就可以精確、迅速的傳遞到各個縣城的印刷廠。

    同時,各地的《大明日報》印刷廠也是采用統一標準建造,由工部派遣能工巧匠安裝新式活字印刷機。

    這些印刷廠配備專業的校對、排版和印刷人員,接到飛鴿傳書的內容之後可在三日內完成印刷。

    印刷好的報紙由各地驛站馬車、漕運船只,配合民間商隊迅速分發至集市、書院、茶樓。

    首期試刊的《大明日報》頭版,施宗義親自撰寫了發刊詞︰

    “欲通天下大事,先讀《大明日報》。”

    “本報廣納四方資訊,傳播聖賢之道,弘揚科學之理,旨在讓大明百姓知天下、明事理也……”

    當第一份《大明日報》出現在明國京城的各個茶樓之時,立刻引起了轟動的效果。

    朝廷欽點的讀報先生們早已就位,他們手持《宣講指南》,將晦澀政策編成快板,把科學知識融入評書。

    老百姓們圍坐在茶樓里面,一邊愜意地喝茶,一邊听著說書先生朗讀報紙上的新奇內容。

    听完了之後他們還意猶未盡,于是一邊繼續喝茶,一邊就地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有的人討論朝廷新頒布的商稅政策,有的人驚嘆于報紙上刊登的西洋機械圖紙。

    還有一些“吃貨”對于《大明日報》上面記述的美食心生向往、夢寐以求、夜不能寐……

    當載著活字與印版的鏢車碾過結冰的官道,當一份份帶著墨香的報紙在縣衙門前張貼。

    百姓們驚奇地發現,報紙上不僅有朝廷新政,還有預防凍災的妙招、以及異國奇聞。

    甚至就連大江南北各個地方流行的各種特色美食、最新菜式也是繪聲繪色……

    “先生這招‘輿論導向’,實乃大妙哉!”

    弘治皇帝看完《大明日報》的“冬日異象探微”專欄,笑聲中帶著幾分驚喜︰

    “這看似素紙黑字,毫無金戈鐵馬、刀光劍影,卻比千軍萬馬更有雷霆之勢!”

    他撫須凝望窗外交疊的飛檐,目光穿透宮牆。

    “筆鋒作劍可斬沉痾舊弊,墨韻成軍能破蒙昧迷障,輿論戰場雖無硝煙彌漫,卻字字千鈞、直抵人心。”

    “你看這《大明日報》,恰似朕握在手中的尚方寶劍!”

    弘治皇帝將茶盞重重擱在檀木幾上,釉面漣漪倒映出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

    “以輿論為刃,在時代浪潮中劈開新航道;化文字為舟,載著革新之策駛向四海八荒。”

    “政令借文章之勢,如浩蕩春風穿堂入戶,哪怕邊陲萬里,亦能政令如流,民心歸附。”

    “完全不必生硬說教,治國方略已潤物無聲,這一紙文書,勝過百座傳驛啊……”

    施宗義望著窗外漸濃的暮色,想象著明國疆域之內那一千多個新建成的印刷廠。

    活字印刷術樣板踫撞的叮當之聲,正在點點滴滴的匯聚成改變時代的磅礡樂章。

    這場以文字為刃、以紙張為甲的無聲革命,就這樣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大明日報》正以極為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明國疆域之內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

    成為了施宗義應對“小冰川”,將危機轉化為發展契機,推行新變革,發布新政令。

    以及凝聚民心的重要工具。

    ……

    番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原產于美洲,距離明國非常遙遠。

    六十多年以前,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沒有帶回番薯、玉米和土豆。

    鄭和的船隊雖然已經到達了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等地區,但並未抵達美洲。

    他們船隊航行的路線之中,與美洲最近的距離差不多還有五千公里左右。

    而蕎麥就好辦得多了,因為神州大地亦是蕎麥的起源中心之一。

    在明國疆域之內的一些地區如︰陝西、甘肅、山西等地皆有種植。

    明國朝堂可以安排人員直接在這些地方尋找蕎麥種苗、改良品質、擴大種植規模。

    不過,為了保證種苗的數量和質量,也可考慮從周邊有種植蕎麥的國家和地區引進一部分。

    ……

    弘治十年暮春。

    文華殿燭火搖曳,一張長約丈二、寬近八尺的嶄新世界輿圖鋪滿了整個龍案。

    厚重的宣紙泛著新墨特有的烏潤光澤,邊緣以金線勾勒海浪紋。

    整張輿圖展開後非常寬闊,幾乎佔據了整個龍案。

    弘治皇帝需微微前傾才能看清美洲大陸南端標注的火地島南端岬角細節。

    輿圖上面,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陸輪廓清晰,標注著密密麻麻的經緯度與港口符號。

    ——這是施宗義耗時耗力,在鄭和下西洋古圖基礎上,結合現代地理知識修正完善的成果。

    這個“世界地圖”,已經非常接近現代社會的版本了,堪稱這個時代最為精確的全球海圖。

    “陛下,哥倫布已經開闢美洲航線四年了,但是歐洲人尚未深入美洲的腹地。”

    ——為了便于溝通,施宗義干脆把整個世界的大致情況都和霓裳公主、弘治皇帝說了一下。

    並且,他正在著手雕刻制作一個“地球儀”,是在一截三人合抱的大木頭上面雕刻。

    因為施宗義只是業余時間隨意的雕刻一下,所以那個“地球儀”還只完成了十分之一。

    施宗義用一個“指揮棒”在輿圖上的加勒比海地帶虛畫了一個圈︰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仍未被系統性地開發、傳播,此乃天賜良機也!”

    弘治皇帝凝視著輿圖上完全陌生的大陸,眉頭緊鎖︰

    “先生所言極是,但是鄭和之後又有何人能擔此重任?船隊又如何抵達萬里之外?”

    對于這些事情施宗義早有籌謀,他不疾不徐地沉聲說道︰

    “臣以為,對于這個事情,咱們可以三管齊下。”

    他指向輿圖上曲曲折折的航線︰

    “其一,派遣出一支精銳船隊潛伏在大西洋,截擊往來的商船。”

    “這樣做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如果順利得手的話就可以迅速地獲取作物樣本。”

    “這個任務非常重要,必須膽色過人的大將才能勝任,臣舉薦福建衛所游擊將軍陳海。”

    “陳海出身漁家,熟稔南洋航道,去年更是率領船隊擊潰過倭寇,兼具航海經驗與作戰謀略。”

    ——有了暗部精英的“天羅地網”監察天下,施宗義對于明國疆域之內的許多事情都了如指掌。

    “其二,咱們還可以組建遠航船隊直抵美洲境內。”

    施宗義順手鋪開了輿圖邊角的造船圖紙︰

    “初步的遠航方案為︰以鄭和寶船為藍本改良船體,加裝新式龍骨與可調節的風帆。”

    “此行程需要精準導航,臣擬調欽天監博士林宇隨行,他精研天文歷法,能以星辰定位。”

    “另外,鴻臚寺少卿王瑞通番語、善周旋,可以應對原住民與歐洲殖民者。”

    “而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第三條路……”

    施宗義指著輿圖上面未被歐洲人標記的美洲東海岸地域︰

    “咱們還可以利用原住民貿易網絡,以瓷器、鐵器、絲綢等商品作為敲門磚,沿著港口深入內陸。”

    “我已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才︰楊大牟家族世代都是以打魚為生,擅長和漁民周旋。”

    “而林宇精通定位導航、王瑞足以順暢地溝通土著,如此三人協作、定能避開歐洲耳目。”

    弘治皇帝眼楮閃亮、重重拍案叫絕︰

    “好、好、好!即刻通傳陳海、林宇、王瑞以及楊大牟等人進宮受封、商討遠航事宜!”

    “另外還得催促工部加快造船,戶部籌備物資,欽天監協助繪制航海分圖……”

    當夜,施宗義獨坐書房,摩挲著輿圖邊緣泛黃的鄭和古圖殘片。

    紙上新舊筆跡交錯,恰似兩個時代的重疊︰

    ——六十年前鄭和的驚世壯舉,即將在他手中續寫新篇。

    窗外,夜風呼嘯,卻吹不散他眼底的熾熱。

    這一次。

    大明船隊將搶佔先機。

    趕在歐洲前面帶回改變國運的種子!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綜武︰劍出華山》,方便以後閱讀綜武︰劍出華山第461章 報傳天下,遠航萬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綜武︰劍出華山第461章 報傳天下,遠航萬里並對綜武︰劍出華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