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隊伍直接來到一個院子里面。
這里就是梁嬸的家了。
這個院子倒是挺寬敞的,土牆圍起來的面積大約就有兩畝多了,土牆的外面還有一大片菜地。
院子里面分布著兩處房子,加起來一共有十來間比較陳舊的大大小小的土坯房子,目前一共生活著五口人。
之前施宗義也問過一次梁嬸家里面的事情,但是當時梁嬸並沒有細說所以施宗義後來也就沒有再問了。
今天來這里的路上梁嬸才說起了一些情況。
原來梁嬸是從外地逃荒到了這個陶家村嫁給了一個老實憨厚的男人,然後就安心在這里落腳過日子了。
她的丈夫心地善良待她極好,結婚不久之後他們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過的和和美美。
可惜七年前梁嬸的丈夫上山打獵不幸死在了深山里面,之後梁嬸帶著四歲多的女兒日子過得就比較艱難了。
梁嬸因為是外地來的對于陶家村這邊的一些事情有些不太適應,所以她六年前就到了華山派去做幫工。
而她的女兒就支付了一些費用托付給了一個好心腸的鄰居幫忙照顧著,她每年也都會回來看望幾次。
她的那個好心的鄰居也是住在這個院子里面,叫做陶大樹,是梁嬸的丈夫的堂兄弟。
陶大樹家兩口子因為只有一個兒子,本來就很想要有一個女兒,所以也挺願意幫梁嬸照顧一下孩子。
陶大樹的兒子叫做陶大牛,今年十二歲。
梁嬸的女兒叫做陶小花,今年十一歲。
就是這樣的一個樸實無華的情況。
因為施宗義他們的馬車隊伍進入村子的時候動靜比較大,這個時候院子門口也來了許多村民正在圍觀。
過了沒多久村長也听到消息趕了過來,陶家村的村長是一個精神矍鑠的老大爺,頭發胡子都是半青半白。
施宗義今天來到陶家村還特意帶上了五車的年貨當然不止是送給梁嬸一家的。
他這次來也算是給梁嬸站台來了,今天的事情過去之後相信梁嬸在這個村子里面生活可以過的很硬氣了。
因為施宗義預備表明自己是華山派弟子的身份,並且會公布自己已經認了梁嬸為干媽,還會把年貨分給陶家村的村民一部分。
等會兒給村民們分發這些年貨也正好需要村長的協助,所以施宗義見到村長來了也就直接上前去搭話。
施宗義上來直接就喊村長陶大爺。
“陶大爺您好!我是華山派的弟子施宗義,我也是梁嬸的干兒子,我這次是跟著干媽一起來陶家村這邊看看。”
“現在咱們陶家村一共是多少人?今天我順路給大家帶來了一點兒年貨,等會兒還要麻煩您安排人手來分發一下。”
村長陶大爺看到出來搭話的人居然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孩感到有點兒詫異,不過一听說是華山弟子就釋然了。
畢竟華山派在華陰縣境內還是排面最大的勢力。
“這位施少俠,我們陶家村現在一共是318口人……”
一番友好的交流之後,施宗義分了四個馬車的年貨給其他村民,梁嬸家里面留下了一個馬車的貨物。
分發年貨的地點就是梁嬸家的院子,因為施宗義必須讓村民們全都清楚明白的知道今天的年貨福利是梁嬸帶來的。
看著村民們在院子里面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分發年貨,施宗義就獨自走出來院子外面隨意轉轉。
轉了一陣之後施宗義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事情,就是陶家村的左邊有一大片滿是亂石的荒地。
施宗義依稀記得之前來的路上還沒有過那個石橋的時候,河對面那邊附近也是有一大片的亂石灘。
難怪這個陶家村不怎麼富裕,因為這個地方分布著許多的亂石荒地,極大的壓縮了可耕種的土地面積。
導致這里的村民們分到的可耕種田地不太多,往往需要搞一些副業來幫補家用。
梁嬸的丈夫極有可能也是因為上山打獵補貼家用而出了意外。
施宗義逛了一圈回到梁嬸院子里面的時候村民們已經全都散了,帶來的年貨也已經順利的分發完畢。
來的時候那五輛馬車也只留下了一輛空馬車,其他的馬車和伙計們已經先回去車行了。
經過這次的事情村民們也已經記住了梁嬸的好,並且知道了梁嬸在華山派有一個首席弟子身份的干兒子作為大靠山。
以後梁嬸一家在村子里面的生活想必也會好過一些。
施宗義和杜心悅以及韓雪茹、鄧勇貴在梁嬸家里吃了一個午飯,陶大樹一家三口也過來梁嬸家一起吃。
施宗義吃過飯就準備回忠義武館了,梁嬸則會留在家里面過了年之後再上華山。
在離開陶家村之前施宗義給了梁嬸一個五百兩銀子的紅包,給了陶大樹一個一百兩銀子的紅包。施宗義還說了一個事情︰年後可以讓陶小花到華山上去生活。
或者也可以到忠義武館那邊去生活,因為施宗義發現這短短的半天時間下來,韓雪茹和陶小花兩個人居然已經玩到一塊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既然她們兩個小伙伴能夠相處的這麼融洽,那陶小花如果到忠義武館那邊生活的話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說不定陶小花還可以加入暗部呢,既然她是梁嬸的女兒,那妥妥的就是自己人了,只要她自己願意就隨時都可以加入暗部。
施宗義把忠義武館的情況大概的和梁嬸說了一下,反正過年期間也有十來天的假期,梁嬸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考慮。
然後施宗義和杜心悅、韓雪茹以及鄧勇貴四人就乘坐特意留下的那個馬車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施宗義特意讓鄧勇貴把馬車的速度控制的慢一點。
一路上施宗義都是站在馬車上仔細的觀察著道路兩邊的地形地貌。
因為施宗義覺得,陶家村這個地方其實非常不錯。
前面的那條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個隔離帶,讓山腳下的這一大片地域顯得自成一格。
陶家村左邊的這一片亂石荒地雖然不利于耕種,但是在施宗義的眼里也自有它適合的用處——施宗義預備把那片荒地買下來用來建設忠義武館的第一個基地!
因為施宗義覺得昆侖山那個設想中的基地建設可能會是太久以後的事情了,想要建成那樣的基地真的不是短時間能夠辦到的事情。
所以現在施宗義決定稍微的轉變一下自己的思路——可以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建立一個小一點的基地先用著。
至于昆侖山的那個秘密基地就等到機會合適的時候再去開始建設,畢竟,凡事不能太過于強求。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而且那一大片的荒地面積非常大,建立一個普通的基地大約只需要用到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積。
所以今後再有什麼新的工廠創立的話也可以建到荒地那邊去了,如果有必要甚至還可以建立一個水泥廠。
因為施宗義發現那些滿地堆放的亂石就是石灰石,是生產水泥的一個重要原料。
在陶家村河對面的那個河灘邊上有一片更大的亂石灘也有很多的石頭,不過施宗義覺得自己也用不了那麼多所以就沒太在意了。
回到忠義武館之後施宗義就聯系了鄧雲。
請他專門派了一個錦衣衛的人員陪著杜心悅去幫忙一起辦理一下買下那片荒地的手續。
有了錦衣衛親自出面,整個買地流程的辦事效率就是最高的,僅僅是第三天施宗義就拿到了一張地契。
施宗義也非常爽快的直接支付了一百兩銀子的報酬給那位幫忙買地跑前跑後的錦衣衛兄弟。
施宗義展開地契,只見上面畫著簡易的草圖標明了荒地的位置,並且還附有詳細的文字說明。
這個地契上面標注的荒地面積有一千六百畝,杜心悅卻說只花了八千兩銀子,施宗義估計這應該算是很低的價格了。
現在既然已經把荒地買下來了,施宗義也就開始籌劃基地一號的建設事宜,基本上在年後就可以開始動工。
銀子方面武館錢莊還有十萬多兩,施宗義還準備把儲物空間里面的那些寶箱里面的金銀也全部拿出來用掉,足夠用很久了。
其他的方面也都沒有多少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手不夠,基地建設的工程量和當初院子的建設規模已經不是一個級別了,需要的人手不是一點點。
面對這種情況施宗義覺得自己可以再變通一下,就是對于一些可以借助外力的事情沒有必要都讓自己人去做。
而對于人手方面的事情,施宗義覺得找錦衣衛那邊探听一下是最合適的。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