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九年的深秋,養心殿內氣氛凝重。嘉慶帝坐在棋桌前,手指輕輕摩挲著棋子,卻許久未曾落下。一旁的紫檀香爐中,青煙裊裊升騰,可那淡雅的香氣,怎麼也驅散不了嘉慶心中的煩悶。
王公公低垂著頭,小心翼翼地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只見嘉慶帝微微皺眉,“啪”的一聲,將棋子重重拍在棋盤上,長嘆道︰“這天下,何時才能真正太平?朕的新政,推行起來實在艱難!”
王公公趕忙上前,賠著小心輕聲說道︰“皇上,要不奴才去請劉墉劉大人或紀曉嵐紀大人進宮,陪皇上解解悶,下盤棋?二位大人才高八斗、足智多謀,說不定能為皇上分憂。”
嘉慶帝沉思片刻,緩緩點頭︰“也好,你速去請劉墉進宮,就說朕想與他對弈一局。”王公公領了命,匆匆走出養心殿。
沒一會兒,李公公湊到王公公身邊,低聲問︰“王公公,您說皇上今兒這是咋了?愁眉苦臉的,還非得找劉大人來下棋。”
王公公瞪了他一眼,小聲呵斥︰“不該問的別問,皇上的心思,豈是你我能揣測的。不過皇上這些日子為了新政,確實操碎了心,各地官員陽奉陰違,推行不力,皇上能不愁嘛。”
李公公咂咂嘴,點頭道︰“也是,听說山東那邊,新政推行得一塌糊涂,百姓怨聲載道,可地方官還一個勁兒地粉飾太平。皇上怕是知道了這些事,心里窩火呢。”
王公公邊走邊說︰“哼,這些官員,只想著自己的烏紗帽,全然不顧皇上的一番苦心。劉墉劉大人足智多謀、剛正不阿,說不定能給皇上出出主意,整治整治這些歪風邪氣。”
二人一路說著,很快來到劉府。王公公說明來意後,劉墉不敢耽擱,立刻隨他們往宮里趕。等劉墉進入養心殿見到了嘉慶。這邊的王公公和李公公退到了養心殿外候著。
李公公忍不住又說︰“王公公,您說劉大人來了,能讓皇上心情好起來不?這新政的事兒,可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王公公哼了一聲︰“劉大人足智多謀,又敢直言,說不定能給皇上指出一條明路。再說了,皇上找劉大人下棋,也是想放松放松,順便探討探討朝政,劉大人肯定不會讓皇上失望。”
正說著,就听到養心殿內傳來嘉慶帝的聲音︰“劉愛卿,快請坐,朕今兒個朕郁悶無比,與劉大人殺上幾盤如何?”王公公和李公公對視一眼,都站得越發筆直,時刻準備著听候差遣。
殿內,嘉慶帝與劉墉寒暄幾句後,便開始擺棋。嘉慶帝執黑子,率先落下一子,說道︰“劉愛卿,這棋局如如今的朝政,錯綜復雜,朕著實有些舉棋不定啊。”
劉墉微微皺眉,思索片刻,落下白子,恭敬道︰“皇上,棋局講究布局謀篇,朝政亦是如此。如今新政推行遇阻,關鍵在于各級官員執行不力,需整治吏治,方能讓新政暢行無阻。”
嘉慶帝沉思片刻,又落下一子,道︰“朕也深知吏治之重要,可朕派下去的欽差,不少都被地方官員收買,回來奏報的都是不實之詞,這讓朕如何是好?”
劉墉看著棋盤,一邊落子一邊說︰“皇上,可另選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之人擔當欽差,且多派幾路,暗中查訪,相互印證,如此方能知曉真實情況。同時,對于那些欺上瞞下、收受賄賂的官員,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嘉慶帝微微點頭,手中的棋子在棋盤上徘徊,良久才落下,道︰“可這嚴懲官員,也需顧慮各方關系,若是處置不當,恐引發官場動蕩。”
劉墉微微一笑,道︰“皇上,治亂需用重典。只要皇上秉持公正,以國法為準則,處置得當,不但不會引發動蕩,反而能讓官場風氣為之一新。況且,如今新政關乎國家興衰,百姓福祉,不容有半點懈怠。”
養心殿外,王公公和李公公豎著耳朵听著,李公公忍不住小聲嘀咕︰“王公公,劉大人說得頭頭是道,皇上能听進去不?”王公公瞪了他一眼︰“別說話,听著。”
殿內,嘉慶帝與劉墉的棋局越發激烈,兩人的對話也在繼續,而這場關于朝政的探討,似乎也如這棋局一般,正朝著一個未知卻充滿希望的方向發展。
養心殿內,嘉慶帝與劉墉的棋局進入膠著狀態。嘉慶帝看著棋盤,微微皺眉,手中棋子懸而未落,說道︰“劉愛卿,依你所言,整治吏治乃當務之急。可這吏治一途,牽連甚廣,朕若大刀闊斧地整治,朝中必定人心惶惶。”
劉墉拱手道︰“皇上,如今官場積弊已久,若不及時整治,恐積重難返。新政的推行,本就是為了革新除弊,若吏治不清,新政不過是一紙空文。”
嘉慶帝輕輕嘆息一聲,將棋子落下,道︰“話雖如此,可朕也需顧慮朝中各方勢力。就拿那直隸總督來說,他在朝中根基深厚,門生故吏眾多,若朕貿然處置,恐怕會引發一系列麻煩。”
劉墉看著棋盤,思索片刻後落子,緩緩道︰“皇上,對于此類官員,不可操之過急。可先暗中查證,待證據確鑿,再行處置。如此一來,既名正言順,又能讓朝中官員心服口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嘉慶帝微微點頭,目光仍停留在棋盤上,道︰“劉愛卿,你說朕這新政之中,鼓勵農商發展一策,為何到了地方,卻難以落實?百姓依舊困苦,商業也未見繁榮。”
劉墉捋了捋胡須,道︰“皇上,此乃地方官員執行偏差所致。一些官員為了政績,對農商非但不扶持,反而巧立名目征收賦稅,使得百姓和商戶苦不堪言。皇上可嚴令地方,減輕農商賦稅,並設立專門機構監督,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養心殿外,王公公和李公公听得入神。李公公忍不住低聲對王公公說︰“王公公,您說劉大人這一番話,皇上要是真照做了,這官場和民間可都要大變樣啊。”
王公公瞪了他一眼,輕聲道︰“別亂說,皇上聖明,自有決斷。劉大人只是給皇上出主意,具體如何施行,還得看皇上的意思。”
殿內,嘉慶帝又落下一子,神色凝重道︰“劉愛卿,朕听聞近日京城內有一些流言蜚語,說朕的新政是勞民傷財,是何居心?”
劉墉坦然地拱手道︰“皇上,此乃別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謠言,企圖擾亂新政推行。皇上可下令嚴查,揪出幕後主使,以正視听。同時,加大新政宣傳力度,讓百姓知曉新政之益處。”
嘉慶帝微微頷首,看著劉墉道︰“劉愛卿,你也是跟隨朕多年,忠心耿耿,又足智多謀。朕想讓你暗中調查朝中官員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之事,你意下如何?”
劉墉趕忙跪地,道︰“皇上重托,臣萬死不辭。臣定當盡心盡力,查出真相,為皇上分憂。”
嘉慶帝扶起劉墉,道︰“此事關系重大,切不可聲張,以免打草驚蛇。”
兩人繼續下棋,氣氛卻越發嚴肅。嘉慶帝邊落子邊說︰“劉愛卿,如今邊疆也不太平,那西北的叛亂雖已平定,但余孽未除,時常騷擾邊境百姓。朕該如何是好?”
劉墉沉思片刻,道︰“皇上,對于邊疆之事,一方面要加強軍事防御,鞏固邊防;另一方面,可采取懷柔政策,安撫當地百姓,分化叛亂勢力。雙管齊下,方能長治久安。”
嘉慶听後嘆了口氣說道︰“劉愛卿,話雖如此。人人都知道先皇這天下號稱盛世,可如今朕接手後諸多事務棘手難辦,真讓朕難以為之。”
劉墉手中的黑子在空中稍作停頓,緩緩落下,說道︰“皇上,盛世易治,只因承平日久,國家根基穩固,政令易行。然而,人心難平啊。人皆有欲,欲望一起,便生出諸多事端。朝堂之上,官員們為了權勢地位,勾心斗角;民間百姓,也會因利益紛爭,不得安寧。”
嘉慶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那依愛卿之見,朕當如何安撫人心?”
劉墉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嘉慶︰“皇上,為君之道,在于公正。親賢遠佞,以民為本。用人要明察秋毫,選拔賢能之士,讓真正有能力、有品德的人入朝為官,為百姓謀福祉。同時,對于貪腐之輩,定要嚴懲不貸,以正朝綱。”
棋局繼續,黑白棋子在棋盤上展開激烈交鋒,恰似這朝堂上的風雲變幻。
隨著棋局的推進,嘉慶的思緒飄回到了往昔。“劉愛卿,朕記得在做太子之時,您便擔任過皇子們的師傅,想必對朕也曾寄予厚望。不知在您心中,朕如今可有辜負當年的教導?”
劉墉听聞,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笑容︰“皇上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心懷天下。如今登基為帝,更是兢兢業業,老臣深感欣慰。只是這治國之路,猶如這棋局,步步皆需謹慎。”
嘉慶輕輕嘆了口氣︰“朕深知責任重大,可有時仍覺力不從心。這朝堂上下,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稍有不慎,便會引發事端。”
劉墉放下棋子,認真說道︰“皇上,當年老臣教導諸位皇子,著重強調為君應具備的品德與擔當。要善于傾听大臣們的意見,不可偏听偏信。遇到問題,需冷靜分析,權衡利弊。在用人方面,更要做到人盡其才。”
嘉慶回憶起往事,感慨道︰“那時師傅常教導我們要以史為鑒,如今朕每日處理政務,愈發覺得歷史的厚重。前朝興衰,皆有其因,朕定要吸取教訓,不讓大清重蹈覆轍。”此時,嘉慶盯著棋盤,似乎在棋局中看到了大清未來的走向。
“劉愛卿,朕近日在考慮官員任用之事。朕咨詢您,那嘉慶六年殿試第一名進士顧皋若當知府,您回朕‘尚可’,這其中可有深意?”嘉慶的目光緊盯著劉墉,試圖探尋他心中真實的想法。
劉墉微微欠身,說道︰“皇上,顧皋才華出眾,學識淵博,自是有其過人之處。然而,知府一職,不僅需要學識,更需具備治理地方的經驗和能力。老臣回‘尚可’,一則是肯定他的才學,二則也是提醒皇上,在用人之時,要全面考察,不可僅憑一時之印象或一次科舉成績便委以重任。”
嘉慶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愛卿所言極是。這用人之道,朕確實需要更加謹慎。朕深知人才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可如何才能真正選拔出賢能之士,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墉思索片刻,說道︰“皇上,選拔人才,需不拘一格。不僅要從科舉出身的人中挑選,對于那些在地方上有治理才能、口碑良好的吏員,也應給予晉升的機會。同時,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定期對官員進行考察,對于政績卓著者予以嘉獎,對于庸碌無為甚至貪腐者,堅決予以懲處。”
嘉慶拿起一枚黑子,緩緩落下,說道︰“朕明白了,這就如同下棋,每一步棋都要深思熟慮,每一個棋子都要放在合適的位置,方能掌控全局。”
棋局逐漸進入尾聲,勝負已初見端倪。“劉愛卿,朕還有一事,一直縈繞心頭。當年皇阿瑪明知和 貪腐,為何卻遲遲不處理他呢?”嘉慶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
劉墉輕輕嘆了口氣,說道︰“皇上,這其中緣由復雜。和 此人,雖貪腐成性,但在某些方面確有其才能。他善于揣摩聖意,辦事能力極強,你皇阿瑪在許多事務上確實需要他的輔佐。而且,和 黨羽眾多,在朝堂上盤根錯節,若貿然處置,恐引發朝堂動蕩。再者,你皇阿瑪花錢如流水,他可不想交給後世之君一個國庫空虛的大清。留著和 ,有讓後世之君,用以充盈國庫之意。另外你皇阿瑪就是在給後世之君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鏟除和 及其黨羽,既能充盈國庫,又能確保朝廷的穩定。”
嘉慶豁然開朗,說︰“這麼說是皇阿瑪故意留給朕來查辦與他。只是,和 倒台後,朕發現朝堂上仍存在不少隱患,一些官員依舊不思進取,結黨營私。”
劉墉點點頭︰“皇上,這正是整治吏治的關鍵所在。要徹底清除和 余黨帶來的不良影響,還需皇上持之以恆地整飭官場風氣,樹立清正廉潔的為官之道。”
此時,棋局結束,嘉慶略勝一籌。但兩人的心思顯然都不在這棋局的勝負上。
“劉愛卿,今日與您一番暢談,朕受益良多。還有一事,朕听聞漕政弊端叢生,愛卿對此有何見解?”嘉慶將話題轉到了漕運之上。
劉墉神色凝重,說道︰“皇上,漕運乃國家命脈,關乎京師的糧食供應和經濟穩定。然而,如今漕運中漏洞百出。漕運官員與地方勢力相互勾結,克扣漕糧,中飽私囊。而且,漕運過程中損耗巨大,船只維修、運輸費用等開支不合理,導致漕運成本居高不下。”
嘉慶眉頭緊皺︰“如此嚴重,那該如何解決?”
劉墉胸有成竹地說︰“皇上,首先要加強對漕運官員的監管,選派清正廉潔、有能力的官員負責漕運事務。建立嚴格的漕糧驗收制度,防止克扣現象發生。再者,要對漕運的各項開支進行詳細核算,削減不必要的費用,提高漕運效率。同時,可以鼓勵民間參與漕運,引入競爭機制,打破漕運官員的壟斷。”
嘉慶听後,深以為然︰“愛卿的建議甚好,朕會盡快安排下去,務必整治好漕政。”
夜已深,劉墉起身告辭。嘉慶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敞亮了許多。要以此次與劉墉的交談為契機,大力整頓朝綱,開創大清的新局面。而這紫禁城的夜晚,在這場君臣論道之後,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