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5個問題後,王霽停了下來。
不是因為說完了,實在是現場聲音愈發嘈雜,不得不打住。
嘈雜聲來自于吳浩團隊,開始是竊竊私語,漸漸地聲音蓋過了王霽︰
“臥槽,他是看完我們代碼了麼?直接就點出問題?”
“好像很專業,連具體數字都有,應該做過相關研究吧?”
“遠哥,這段代碼是你寫的吧?他講的有道理麼?”
“我正在想,之前沒考慮過這個方向,感覺很牛逼……確實,我的噪聲抑制算法有問題,他講的正好在點上!”<是我寫的……臥槽,他講的我居然都沒意識到……”
“代碼周五才給他們的吧?2天就找出那麼多問題?”
“是從neuraink挖過來的大牛吧?比我們領先很多啊……”
“不可能,neuraink的大牛我都認識,沒這麼年輕的……”
趁他們議論的功夫,王霽歇了歇。
順便喝口水。
等聲音漸小,繼續道︰“你們先听,這個模塊還有27個問題……”
收購吳浩團隊後,王霽立刻要來代碼,用周末時間啃了一遍,在稀釋法幫助下,輕易找出了所有問題。
有的是具體bug,有的是參數錯誤,有的則是算法方向問題。
講具體bug時,吳浩他們在交投接耳,互相確認bug情況。
間或發出驚訝和稱贊。
講參數錯誤時,都懵住了。
因為這些參數的選擇,只有做過研究、掌握實際結論才能給出!
他們懷疑,王霽一定在世界頂級研究所待過,否則不可能如此肯定。
講算法方向時,全場極其安靜。
連一聲咳嗽都沒有。
仿佛在聆听一位大師演講,生怕錯過一句話。
因為每句話都是他們沒想過的方向,或者沒深入研究過的環節。
不知不覺,40分鐘過去了。
吳浩團隊都在低頭做筆記。
生怕漏了關鍵信息。
王霽見沒人提問,繼續講「非線性建模」問題︰
“再看來這部分,voterra級數展開的建模方法,存在幾個問題……”
“第一,你們用三階核建模視皮層非線性響應,這個不合適,初級視覺區的話,非線性特性主要是二階交互……”
“第二,神經元響應采用了一個假設,是所有神經元均勻編碼,實際上神經元分成子群,更適合稀疏編碼……”
“第三,做突觸可塑性機制建模時,用了相對簡化的標準stdp規則,但視覺系統會按對比度做依賴調節……”
“第四,對不同神經遞質系統的調控作用,模型沒做區分,當信號注入時,設備無法適應宿主疲勞狀態……”
又是足足39個問題!
40多分鐘又過去了……
不知不覺,會已經開了1個半小時。
沈月、小雪發現,一個團隊見面會,開成了代碼revie會。
被revie代碼這幫人卻恭恭敬敬,跟學生一樣記筆記。
她們的觀感沒錯,對于吳浩團隊而言,這個會是大師指導會……
他們很想提問,但看到後邊有一連串問題,實在舍不得打斷。
等王霽喝水的功夫,吳浩終于小心翼翼問︰“王總,您是不是投稿了很多核心期刊論文?還沒刊登麼?”
腦科學中心研究處于世界前沿,所有相關論文吳浩都是看過的。
但完全記不得今天提的內容。
更沒听說過王霽這個作者。
只有兩種可能——
要麼剛投稿,還沒刊登。
要麼憋著沒發表,準備放大招。
王霽笑道︰“沒投稿,只看過一些前沿研究,具體不能說……”
吳浩登時會意︰“我懂了!您是投資過其他團隊……”
見王霽比劃了個噓,立刻捂住嘴,連連點頭。
似乎猜到,是從國外弄到的技術。
這是許多公司彎道超車的法寶。
倒不是抄襲,而是眼界足夠寬,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團隊,各自都有一些尖端成果,拼湊成了整體。
如果國外公司已經有完整成果,早就商業化了,根本抄不到。
吳浩喜不自勝︰
“這些研究太有價值了!”
“絕對超出這個時代5年……不,超出10年以上!”
“我有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思路一下子活了!”
“原本我們的研究已經進入死胡同,感覺至少20年才能突破……”
“經過您的指導,我感覺,10年內真的有望搞定腦機啊!”
不止是他,其他人臉上都洋溢著躍躍欲試。
跟歡迎會時的拘謹完全不同,一個個摩拳擦掌起來。
沈月、小雪、宋默都在現場,由于王霽講的太專業、太枯燥,插不上話,只隱約看出王霽代碼能力很強。
听到吳浩的判斷,都驚呆了。
沈月、小雪異口同聲問︰“10年內真的可以解決?”
在她們看來,如果10年內能商業化,絕對超級成功的投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劃時代的產品,需要10年是極其正常、極其能接受的。
宋默沒有問,呼吸卻越來越快,側耳認真傾听,手都捏出了汗。
明視3號對他意味著太多,既有作為盲人的夙願,也有企業家的夢想,還有一份不敢接受的情感在等著。
吳浩朝沈月、小雪點頭︰
“是的,絕對有可能!”
“王總點撥的方向,解決了腦機研究最難的部分……”
“視覺皮層信號作用的原理,王總給出了系統的拼圖!”
“有了這些指引,算法方面只剩下最後一關……”
“由于個體差異,視覺編碼的個性化適配仍然需要解決。”
“除此之外,想要產品能用上,還得解決信號注入問題。”
“這是材料和實驗的問題,我判斷,10年內電極材料也會有突破!”
小雪坐在王霽身旁,一臉驕傲,仰起臉笑盈盈道︰“你真有辦法!”
王霽朝她眨眨眼,噓了一聲。
回頭轉向吳浩︰
“我還沒講完呢……”
“你說的個體差異問題,我們繼續!”
點擊觸摸板,屏幕切換到新代碼——
「個性化適配模塊」。
“這里問題更多,因為關于個性化部分,你們的算法還很粗糙……”
“第一,你們用的bod信號均值有問題,本身它就不合乎視障人群標準,更忽略了皮層微結構的拓撲變異……”
“第二,動態適應算法收斂速度方面,你們的模型訓練不夠,導致反向傳播調節需要2000次刺激迭代才能穩定……”
“第三,神經可塑性有個體差異,長時程增強閾值差異有2.8倍之多,你們突觸強度調節系數卻是統一的……”<ri引導的eeg源定位有問題,沒考慮個體頭骨厚度的電磁衰減差異,編碼信號出現空間扭曲……”
喜歡試用期碼農,你讓我拯救公司?請大家收藏︰()試用期碼農,你讓我拯救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