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急忙跪地︰“殿下請消氣,我們確實處理不當。”
“坦白說,我們和大白茅並非完全沒關系……”
朱貴挑了挑眉,果然跟自己猜想的一樣。
“這話總算實誠了,你們明明和他有聯系,卻故意瞞著本王,這不是欺君是什麼!”
“殿下請原諒我們吧,當初確實有些往來,但我們並沒有真正參與大白茅的計劃。”
“我們一向忠于殿下,絕不會做出危害國家的事!”其他官員也紛紛跪下請求寬恕。
“沒有實際參與,就不是合謀了嗎?”
朱貴接著問︰“好,既然你們說自己不是跟他毫無關系,那就說說到底有什麼來往!”
“殿下,當初大白茅找上門時,確實提過一些不該談的話題。”
“但我們馬上回絕了,並沒有答應或者插手這些事,只是……我們沒把這些談話報告出來,這確實是我們的過錯!”
朱貴冷冷一笑︰“不舉報就是包庇壞人,一個個看起來挺像樣的人,居然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那些違法亂紀的事發生!”
眾人又一次叩頭認錯。
朱貴繼續問︰“那你們為什麼當初不說出來?”
“殿下,那時我們都小看了大白茅,覺得他沒什麼分量。
另外我們也怕這事傳出去會引起動蕩,于是就壓了下來……”眾人低頭答道。
听完這些話,朱貴心中已有判斷。
果然如此,這些人出于輕視和自保心理選擇了沉默,但這麼做,本身就是種過錯。
然而對大逆之事視而不見,是犯了大錯。
可如今他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也算是知錯了願意改。
朱貴緩緩開口︰“好,既然你們真心悔過,這次我就寬容一回,放你們一馬。”
“但是,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必須第一時間報上來,不能再當沒事人,听清楚了嗎!”
“多謝殿下開恩,臣等一定吸取教訓,盡心為國家和百姓效力!”大家齊聲回應。
朱貴點點頭,這趟問責也算把事情查明白了。
但願他們說到做到,從此改頭換面,為國出力……
盡管朱貴這次放過了大部分人,但他對這些人當初裝聾作啞的做法還是很不滿。
因此,他決定重罰幾個與大白茅牽連最深的官員,用實際行動向天下人表個態。
殿上,朱貴一臉嚴肅地說︰“雖說本王寬容了大多數人,但有三個人,和大白茅往來極深,罪責難逃。”
“為了整頓朝廷秩序,我要將這三人從官職中除去,終生不得復任!”
頓時,那三人臉色發白,沒想到在得到寬赦的情況下,仍難逃脫這般懲罰。
“殿下,請息怒,我們固然有錯,但也請您再給次機會,讓我們證明自己的忠誠,重新為朝廷效力!”
朱貴冷聲道︰“你們有機會卻不把握,反而選擇旁觀,容忍那些顛覆政權的事情發生,這就是辜負國家啊!
現在免掉你們的官職,正是對失職行為應有的懲罰。
還有誰要反駁嗎?”
他掃了一眼下面的大臣,所有人噤若寒蟬,無人敢應聲。
最終,那三人流下眼淚,低頭求情︰“殿下,請再開恩一次,我們絕不會再錯,必將鞠躬盡瘁報效國家……”
朱貴一擺手,打斷他們︰“報效國家?連最基本的守土職責都沒做到,還說什麼鞠躬盡瘁?
本王看你們只會嘴上說說!”說完,三人徹底無言,只能含淚起身,走出殿堂,永不回頭。
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朱貴微微嘆口氣。
雖然做出這個決定也讓朱貴難過,但這正是一個國主該下的決心。
同時懲辦害群之馬,也能震懾其他人,讓百官更明白身上的責任有多重大。
朱貴凝望著滿堂大臣,語氣堅定︰“今日處置這幾人的結果,各位都看在眼里了。
我一心為江山社稷,誓要肅清宵小,守護大明根基。
所以,誰要是懈怠了自己的本分,那就是他們的結局!希望各位用心記住,忠于朝廷,擔起責任!”
“臣等謹記教誨,必將鞠躬盡瘁,兢兢業業,興利除弊,效忠陛下!”眾臣異口同聲說道。
朱貴點頭。
盡管剛才做的這個決定讓人不忍,但現在見到眾臣態度認真,朝堂也漸漸恢復威信。
希望經過這場教訓後,能讓他們更加懂得擔當,凝聚人心,為民做事。
這樣下去,他的治國理念才有機會獲得萬民敬仰和支持。
朱貴清除貪官的事迅速在布雷恩城傳播開來。
普通百姓對朱貴的欽佩之情前所未有地高漲。
大家都覺得,這才是一位真正的賢君所應有的魄力。
某日,朱貴外出巡游,街上老百姓敲鑼打鼓高喊“萬歲”,熱情迎接他的到來。
朱貴親眼看到這份熱情,心頭十分感動。
他停下車,面向群眾,真誠地說︰“本王深深感謝市民們的愛戴,內心萬分感激。”
“作為一國之君,我會全力以赴保障百姓平安幸福。”
一位老大爺上前,動情地說︰“殿下賢德,鏟除奸賊,挽救民眾于水火之中。
今日人人呼喊萬歲,都是由衷支持您的統治。”
“我們盼望殿下繼續清明公正,為百姓排憂解難!”
朱貴點頭回答︰“我定不負大家期望。”
“我也需要你們的支持和理解,只有上下一條心,才能打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讓國家繁榮,人民安定。”
老頭忙行禮答道︰“殿下金玉良言,我們定當積極響應政令,合力對抗一切不良現象,共同擁護殿下治理大計!”
周圍的人們紛紛拍手附和,歡呼聲不斷。
朱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慰,有百姓的信任做後盾,他的治國之路也會越走越順。
他笑著說道︰“謝謝百姓的擁護。
現在,本王特賜予你們進諫權。
如果發現政策不便,或者有官吏行事可疑之處,歡迎隨時上書,我會親自核實調查。”
老人家再次感謝︰“萬分感激殿下恩準我們發言的機會。”
“我們一定會為殿下分憂,把民間真實的聲音反饋回來,共同努力解決小事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