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跑了這麼多地方啊。”
易中海吃驚的看著桌子上的油紙包。
“有摩托車還真的是方便,騎著自行車跑這麼多地方,再加上買東西浪費的時間,最起碼要兩個小時。”
這解釋夠合理!
李衛國內心暗笑。
什麼一小時、二小時的,自己要是想的話,一分鐘都用不上。
這系統就是方便!
雖說不能種田,可大部分物資都可以兌換的情況之下,不比種田香嗎?
至于說需要情緒值...
有這麼多妖魔鬼怪的,這情緒值從來不缺少。
“來大爺,咱們趁熱吃!”
李衛國沒有在這個話題上面和易中海繼續“糾纏”,拉著易中海坐了下來。
爺倆推杯換盞。
李桂芬拿了一些吃的,就繼續回屋照顧秦淮茹去了,爺倆也樂的消停。
半個小時後,易中海臉色通紅。
“今兒高興啊,這才幾杯酒下去,怎麼就感覺暈乎乎的了呢?”
听這話,可不是平時的易中海能說出來的。
所以李衛國相信,易中海正如他自己所說,是真的...暈了!
“大爺,暈了就早些回去休息。”
“今天白天在醫院可忙乎了不少的時間,明兒還要上班呢。”
李衛國放下手中的酒杯。
易中海高興歸高興,可情緒在大起大落的時候,大量飲酒對身體絕對沒有好處。
“好,听你的!”
“酒就不喝了,這覺暫時也不能睡!”
李衛國錯愕的看著易中海,這是什麼意思?
易中海嘴角泛起弧度。
“當然是回去給我大孫子起名字嘍,衛國我和你說,這名字很重要,我一定要給他取一個響亮又不失文雅的名字。”
這...
大爺你別鬧!
李衛國瞬間傻眼,還好自己姓李不姓齊。
可總有一種古怪的既視感是怎麼回事?
“那行,我就不管您了,您啊多注意保重身體,我這還等著您幫我帶孩子呢。”
“剛好我大媽也忙了一天了,您和她回去吧,淮茹我來照顧!”
秦淮茹身體這麼些年調整的不錯。
生個孩子,用不著如此的金貴。
可因為是第一個男孩,李桂芬直接把重視程度拉滿。
李衛國和秦淮茹無奈,可這是好心又如何能拒絕?
開始的時候,秦淮茹還和李衛國商量,看看是不是把她秦家莊的母親喊過來。
一來幫忙照顧一下,二來呢,也順便讓她們拿些糧食走。
這是李衛國的主意,現在災難還沒有開始,給些糧食也不會有什麼風險。
畢竟是自己的丈人、丈母娘,李衛國不能看著他們出事。
“還是你小子孝順...”
听到李衛國關心自己還不忘記李桂芬的話,易中海內心更加感慨。
這是上天可憐他易中海沒有孩子,送到他身邊的寶啊,就算是有親生的,能有這個好?
“大爺,我扶您吧!”
看著易中海搖搖晃晃的樣子,李衛國剛剛要有動作,就被易中海直接阻攔。
“我沒喝多扶什麼?”
老易必須要里面。
扶著桌子站起來後,看了看李衛國“好好照顧淮茹,等明兒一早我就讓你大媽過來,吃的方面也不需要你操心。”
“哎!”
有人幫忙,李衛國樂得清閑。
招呼了一下李桂芬,二人離開了李家。
李衛國走進里屋,秦淮茹躺在床上,身邊躺著正在熟睡的孩子。
至于李盼,此時早已經呼呼大睡。
似乎這樣的事情對她沒有太大的影響。
心大好!
女孩子要是心思太多很累!
“衛國哥!”
“不用擔心,我幫你針灸一下,明天就可以下地了。”
人多的時候李衛國沒有如此做,剛好讓秦淮茹休息下。
“那敢情好!”
听到自己明天就可以下地活動,秦淮茹眼前一亮!
這麼躺著,時間一長人是真的受不了。
這對于李衛國來說不過是小意思。
簡單的診療之下,秦淮茹的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恢復,這和雞湯等補充營養的東西不可相提並論。
食補原本就是長期才能見效。
“衛國哥你真厲害...我感覺身體好多了,很有力氣!”
秦淮茹雙眼放光,這樣的感覺,就好像和沒有生孩子的時候一般無二。
“我厲害不厲害,你還不知道嗎?”
秦淮茹白了李衛國一眼。
都是老夫老妻了,這樣的話自然不會讓秦淮茹臉紅。
可厲害是真的厲害。
不就是因為這個,陳雪茹才有了這樣的地位?
要是連自己都不能滿足,秦淮茹可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來。
“行了,早些睡吧。”
李衛國躺了下來,和秦淮茹說了一些知心話,這時候可什麼都不能做。
...
一個月後!
秦淮茹早就徹底恢復,又恢復到了之前的狀態。
平日里,李衛國不在家。
有李桂芬陪伴幫著帶孩子,秦淮茹無比的輕松。
而隨著時間進入秋季。
問題終于出現。
旱!
大旱!
一夏天,熱的人心慌。
降水量肉眼可見的減少,相比較于去年,足足少了三成到五成。
不種莊稼懂得這些的人不多,可大家都知道肯定會旱。
這時候還不至于引起什麼慌亂。
去年糧食產量很充足,眾人依舊該如何就如何。
可這災害已經開始,初露端倪。
“衛國啊,還要不要繼續存糧食?”
晚上,李家和易家聚在一起吃飯。
易中海想了想詢問起來。
“大爺,這段時間存了多少?”
李衛國一直都沒有去管這件事情,都是易中海帶著李桂芬弄得。
“棒子面有500斤,還有一百斤的白面。”
听到這個數字,李衛國都忍不住對易中海豎起了大拇指。
將近600斤的糧食,足夠他們一家四口吃半年左右。
這僅僅是這一段時間弄回來的。
現在糧價比較穩定,易中海買這些糧食使用的大多都是糧票。
二人都是干部崗位,比正常工人得到的票據多不少。
即便如此,之前所積攢下來的糧票也已經消耗殆盡。
按照這個比例,李衛國知道易中海顯然是用了一些細糧票兌換了粗糧。
不管粗糧、細糧,填飽肚子才是關鍵。
這是正常人的思維,李衛國總不能告訴易中海,就算外面一粒米都沒有,自己也能讓他們吃上細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