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妃都是有女兒的,自然要早做打算,避免女兒被嫁到蒙古。但是她們討好文靜算是討好錯了,文靜就算是和親公主的犧牲品,她可不會同情比自己過得好的人。
    若非文靜成了系統,有商城可以買東西,此時文靜應該會和其他蒙古女子一樣在深宮之中當一個透明人。
    不過文靜也不會多說什麼,這是以後的皇帝,她的兒子要考慮的事情。此時的文靜在例行送宗室子送死的時候就是盯著皇帝,免得被皇帝一道聖旨帶走。
    不是文靜多此一舉,而是這個皇帝真的能干出這種事情來。事實證明文靜的直覺是沒有錯的,在文靜發現皇帝有向她動手的意向之後就先下手為強把皇帝整成了攤子。
    皇帝不行了,朝廷需要一個繼承人,雖然大臣們對于文靜的出身有些在意,但是此時也只有文靜生的孩子能夠繼位,所以眾臣也沒有說些不合時宜的話。
    皇帝雖然不甘心,但是他更不甘心自己的位子傳位給別人,所以最好還是選了文靜的大兒子。只因為六阿哥是和皇帝像的一個,其他都隨了文靜。
    皇帝點頭下了聖旨,眾臣開始籌備登基大典,文靜也開始為了自己之後的生活考慮。這時華貴妃來找文靜,想要讓文靜把皇後和端妃交給她處理。
    對于她的想法文靜不太想管,只說不要鬧出什麼事,而這話對于華貴妃來說就是同意了,也沒有說什麼,讓人放下手中的賀禮之後就轉身離開了。
    文靜看著華貴妃氣勢洶洶的離開,心里有點羨慕,這種氣勢只有被寵的人才能有,而文靜原來的世界中,沒有覺醒的文靜怎麼可能會被別人寵著寵著呢?
    不過文靜對如今自己的狀態也很滿意,如今弘瞻已經登基,她也要準備自己的去處了。文靜並不準備和那位順治皇帝時期的太後一樣輔政,她不想也不願意干這種累活,想著要離開皇宮。
    而且順治帝最後可是和太後政見不合的,就是如今的皇帝和太後也一樣關系不好,文靜可不想年輕的時候和皇帝丈夫斗,老了和皇帝兒子斗。
    于是在前朝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文靜就病了,原因是產後失調。這讓文靜的幾個孩子都有些接受不了,不過文靜可不會因為他們一時的哭泣就心軟,她最愛的還是自己。
    最終,文靜重病不治身亡,臨死前讓弘瞻不要為難身邊的奴才和太醫。因為是文靜的“遺言”,所以她身邊的人弘瞻也沒有動,就連太醫也是一樣,這讓文靜的聲望直接飆升。
    之後,文靜從自己的墓里出來,改頭換面去了江南,她還是喜歡這種風景。對于京城的事,文靜也從來沒有打听過,那些已經是過去式了,她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
    文靜“死”了之後,弘瞻等六個孩子難過了一段時間就緩了過來,之後就將精力放在治理大清上,大清也因此接上了國際的軌道。
    喜歡我成了生子系統請大家收藏︰()我成了生子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