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寰首先選定施工的是黃河流域的三門峽水利樞紐,這項工程在歷史上本來是1957年開工、1960年竣工的,然後又在1973年進行改建增設泄流孔防止泥沙淤積減小庫容。
現在由于有了趙驥事先提醒要注意蓄清排渾,所以吳震寰在初始設計時就直接一步到位,兼具防洪、灌溉和發電的功能。
吳震寰在長江流域選定施工的則是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這項工程在歷史上是1971年開工興建,1972年停工,然後1974年復工,1980年大壩合攏,1988年全部竣工,而後又一直增質提效直到新世紀。
趙驥對葛洲壩工程的要求是防洪優先、發電第二,要求吳震寰在設計時要把發電需求考慮進去,但在施工時要優先合攏大壩,至于裝機的事可以留到後邊再說。
同一時間,陸水水庫、下荊江裁彎工程、劉家峽水電站、青銅峽樞紐和三盛公樞紐等工程也相繼啟動,各省尤其是北方各省的縣級水庫也紛紛投入施工。
在那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年代,廣大老百姓對在自家門口興修水利表現出了巨大熱情,趙驥最開始時還擔心這些龐大的工程能否如期完工,但當親眼目睹了數萬百姓如同螞蟻築巢般分成數層站在幾十米高的三門峽壩基上築土時,他就知道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
此情此景使得趙驥不由想起了自己前世在重慶涪陵參觀過的防核工程遺址,當時身為後世人的他是很難想象在那個重型機械幾乎為零的年代,人力是如何完成如此龐大且艱巨的工程項目的。
還有五年時間,趙驥相信我們中國人只要能被發動組織起來,就一定能戰勝這場罕見的天災。
視察完三門峽樞紐工程的施工情況,趙驥才剛回到北京就接到了謝和賡送來的一份意見征求文件,文件標題用醒目的紅色大字寫著“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並為大社的意見”。
公社化運動其實早在剛建國時就開始探索試行了,發展到今天1954年)已經形成了每社大約兩百戶左右的規模,因為考慮到眼下大興水利的人力需求,所以把小社合並為大的聯社以集中力量的想法,便在提前大興水利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而然地提前孕育而生了。
趙驥拿著文件反復細讀了好幾天,思考成熟後才在上面提筆寫到︰完全同意,但在執行中要高度重視幾點,一是不得取消農民家庭副業,同時應當保留農民一定面積的自留地,二是集體食堂包括城市集體食堂必須根據就餐人數嚴格限定配額,堅決杜絕浪費糧食的情況。
簡單來說,趙驥現在的態度就是在大方向上不對著干,但在具體細節上盡量糾偏。
意見報上去以後,趙驥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倒還因為支持小社改大社而得到了點名表揚,甚至相關部門的具體經辦人還被召集起來要求認真研究這兩點意見,更何況這個當口趙驥正當紅,即便有個別潛在的野心家也不敢公開對他指手畫腳。
其實對于小社變大社的事情,趙驥並不十分看重,因為任何制度都是要符合當時的生產力背景的,在那個農業生產水平跟一千年前的古代沒多大提高,依舊停留在看天吃飯的時代,聯社制實際上的確能更好的幫助農民應付種種難以預測的難關。
要改也得等到大興水利的階段結束,農業生產力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再改,否則要是就連豐年都填不飽肚子的話,還談什麼後邊的事情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的阿三,直到現在都沒能完全解決糧食自給自足的問題,不要因為後來的問題而否定當時的決策)。
而趙驥的兩點修正意見實則就是原時空里針對聯社制執行中出現的問題而提出來的,現今不過是提前做了預防罷了。
總體來看,目前全國形勢可謂一片大好,國庫還算充盈,甦聯援建的“156+19”項目都在按部就班,各項水利建設如火如荼,戰場上也取得了連場大捷。
就在這個一片火紅的時刻,科研部門也錦上添花地送來了幾個好消息。
<e264遠程轟炸機的轟一型轟炸機成功定型投產了!
由于這個時空軌跡中,我軍獲得了系統獎勵的噴氣式轟炸機技術資料,所以並沒有浪費時間和精力去仿制英國霍克輕型轟炸機轟一)、美國b6重型轟炸機轟二)、英國劍魚魚雷轟炸機轟三)、美國b17重型轟炸機轟四)、甦聯伊爾28型輕型轟炸機轟五)等一系列型號。
當趙驥在王守競的陪同下第一次親眼看到轟一的樣機實體時,他整個人都不由得呆住了,因為這架飛機簡直就是後世的轟六pus版呀!
<e264的原始技術資料和後來甦聯援助的圖16型轟炸機資料後,轟一設計團隊直接兩者取其長搞出了一款本來不存在的新飛機。
<e264的設計思路,強調洲際打擊能力,航程超過了一萬六千公里。
動力系統方面,轟一則充分借鑒了圖16的技術改進,由活塞引擎加噴氣助推的混合動力改為了百分百完全渦噴式動力,氣動布局也從平直翼改成了三十五度後掠翼設計,優化了高亞音速飛行性能,載彈量也大幅提升到了十六噸。
不僅如此,王守競還跟束星北合作,給轟一的機頭加裝了雷達,讓這款遠程轟炸機具備了掛載上游1k空射型反艦導彈的功能,後續還能掛載正在研發中的核武器。
第二個好消息則是導彈研究所的東風1型短程導彈射程大概六百公里)和東風2型中程導彈射程大概一千五百公里)都接連試射成功了,如此一來,整個第一島鏈就首次納入到了我軍的打擊能力範圍之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