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5章 海盜電影宇宙計劃上)
    嘯風,迪士尼在創造這個角色時,參展的原型是是清朝時期華夏廣東的傳奇海盜張保仔。
    歷史上,這位海盜的勢力範圍覆蓋整個南海,觸角甚至延伸至越南、馬來群島一帶。他們劫掠商船,敢于挑戰清政府的水師與葡萄牙艦隊,使得清廷一時束手無策。
    最後逼的清政府和葡萄牙艦隊聯手圍剿,在這嚴峻的形勢下,他審時度勢最後接受清廷的招撫,為自己和部下爭取到較為優厚的條件。
    他本人則被清政府授予官職,負責鎮守廣東沿海。
    這麼一位歷史上有勇有謀還能得到善終的傳奇角色,到了迪士尼的鏡頭下,卻是光頭、爛面,而且長胡須,長指甲,尤其是那兩條老鼠須,造型設計明顯是參照了漫威的經典反派<滿大人>。
    海盜的長相也不用多麼的偉光正,但這副尊容要說沒點西方世界對東方人的刻板印象,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原時間線,周潤發參演了個角色後,哪怕是和他合作了多年的導演王晶都是數次在公開場合怒噴對方角色涉嫌辱華,不該接演這個角色。
    而現在,林凡負責這個項目,自然不會在允許那副姿容的出現。
    形象設計,只是其一,畢竟大多數外國人看華夏人,跟華夏人看外國人一樣,都是一個樣兒。
    重要的還是角色塑造的失敗。
    在迪士尼原本的設定里,嘯風坐鎮新加坡,手底下有數量龐大的華夏海盜組成的軍隊,大批戎克船唯他所在的旗艦女皇號馬首是瞻。
    他像是皇帝一樣,統治著他的地盤和戰士。即便是當時縱橫四海的東印度公司,在這片海域都要看他的臉色。
    而當戰斗時,他又會化身最勇猛的戰士,揮舞著一把傳統的中國刀沖鋒在前。這位設定強大冷酷的海盜,在《加勒比海盜3》里,一共只出場了15分鐘。
    他的死法,更是憋屈,一發毫無目標的炮彈就把他打飛,然後被一塊突兀出現的破裂木板對穿身體,匆匆下線。
    現實中,對一位將軍來說,能死在自己齊名的將軍手下,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奢望。
    有太多的將軍,都只能憋屈的死在了某個不知名的小兵手上,被這些平日里正眼都不會瞧上一眼的丘八拿著他們的殘肢去換取軍功。
    現實是現實,但這是電影,花了那麼多的錢請來最頂級的演員,動用了那麼多的特效技術和人員,最後只為了讓觀眾看到他被流彈打中,然後死于一塊突兀出現的木板。
    觀眾多少會有落差的情緒。
    林凡更不會允許自己的《加勒比海盜3》里,出現這麼浪費的事情。
    為了復刻原時間線的成功,他不會改變《加勒比海盜3》的故事主線和走向,嘯風這個華夏海盜王肯定還是會死。
    但這次,林凡重新給了一個歸宿。
    他會在一場匹配他身份的戰斗中,以戰士和海盜王的姿態,戰死。
    同時,原劇情里接替嘯風男孩海盜王的,也不再會是凱拉奈特利扮演的伊麗莎白•斯旺,而是嘯風的女兒,一位華人海盜公主。
    嘯風的勢力本身就是華夏海盜聯盟,他的傳承更應該在這個體系內延續。
    至于新出現的海盜公主能否在這個ip的後續開發中佔有一席之地,就要看歐美乃至全球市場對這個角色的接受度了。
    確定主線劇情按照自己之前所想後,林凡又對和華夏海盜相關的幾處支線劇情提出了自己建議。
    現場兩位迪士尼劇本部門的負責人認真做著筆記,跟上一部比起來,這次林凡對這個ip的話語權高了不止一點。
    結束了討論,林凡看向了杰瑞和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項目的負責人。
    “從目前大家對《加勒比海盜2》的反饋來看,人物過多,情節繁雜,是拉低這部電影評價的重點。
    但第三部的出場人物更多,相同的問題出現兩次,一部分苛刻的影迷可能不會容許。
    並且,這也會加大觀影難度。
    你們也不希望第三部上映後,只能吸引那些老觀眾。想要更高的票房,想要進一步開發這個故事,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杰瑞點著頭,附和道︰”的確,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到了。我們之前曾提議增加電影時長,擴展這些支線人物的劇情。但這提議被否決了。“
    迪士尼的項目負責人接過話茬無奈道︰”2個半小時,已經是極限,不只是觀眾的,也是院線的。如果繼續增加片長,我們擔心,全球各地會有大量院線放棄引進這部電影。“
    一天只有24小時,一塊熒幕同一時間只能放一部電影。這是句廢話,卻是院線運營的底層邏輯。
    普通電影一般在100到120分鐘,這意味著去掉基礎的打掃時間,以12小時的營業時間算,一塊熒幕一天的營業時間內可以放映6到7次。
    而加勒比海盜,因為時長足足150分鐘的原因,同一家影院,相同時間內只能放映5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靠著大ip的優勢,帶來的高上座率,院線可以忽視這中間的差距,但如果片長被拉到180分鐘。
    這就不是上座率能彌補的了,院線權衡之下,是真的有放棄這部電影的可能。
    ”所以,我有一個新的提議。”
    林凡掃視了幾人一圈後,說出了他的提議︰
    “衍生劇。為《加勒比海盜3》里登場的新人物,制作拍攝他們的獨立故事。可以是電視劇,也可以是獨立電影。
    通過這些獨立的故事,吸引新的觀眾。同時也可以根據觀眾對這些人物的反饋,決定第三部,乃至第四部出場的核心,就好像樹干和樹枝。
    等這些角色故事足夠深入人心後。
    讓這些角色會以某個大事件作為契機,聚集在一部電影里,徹底引爆票房。我把它稱作<海盜電影宇宙計劃>。”
    電影宇宙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那一時期環球拍攝了《德古拉》《木乃伊》等電影,並讓這些怪物角色在後續作品中交叉出現,這算是早期的電影宇宙了。
    至于這個概念真正形成和爆發,則要到3年後的2008年,《鋼鐵俠》的上映。
    漫威以這部電影做為起點,結合之後推出的《無敵浩克》《雷神》《美國隊長》以及《神盾局》等幾部美劇,最後在2012年推出了大電影《復仇者聯盟》。
    漫威電影宇宙也初見雛形。
    在此之後陸續出現了,索尼蜘蛛俠宇宙,dc英雄宇宙,環球怪獸宇宙。
    現在林凡至少提前3年提出這個概念,絕對是超前的。而他之所以提出,則是為了對抗日後的漫威電影宇宙。
    3年後,英雄電影就會大行其道,甚至橫掃全世界票市場。
    林凡也想分一杯羹,但是漫威的ip都被各個大公司把持,他很難插進去。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打造一個新的電影宇宙。
    細數之下,論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及世界觀得完整程度,《加勒比海盜》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喜歡重生當導演︰開場橫掃戛納電影節請大家收藏︰()重生當導演︰開場橫掃戛納電影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