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老母何許人也。
    想不到親自來地府,居然被這位三界巡查使如此懟。
    自然是不悅。
    “大膽,葉凡你見到本帝為何不行禮。”
    跟隨驪山老母而來的還有她的大兒子。
    紫薇大帝。
    “如何要行禮,三界之內都是講究實力的,這地獄十九層可是吾的道場,你們來這里,不向本座問好,是要如何。”
    葉凡冷聲道。
    紫薇大帝突然啞火。
    他可是接收了他的化身,酆都大帝的信息。
    葉凡以一劍之力,便斬殺了地藏王菩薩。
    整個三界,哪怕是西方如來亦或者他母親出手,也做不到。
    他更是做不到。
    雖三界中,做任何事情,都有著不同關系的考量,可最為關鍵還是自身的實力。
    眼前的葉凡,會如此囂張,並不是完全靠著玉帝這個靠山,而是他擁有斬殺準聖實力的強大修為。
    “好了。”
    驪山老母在旁邊搖搖頭道。
    “葉道友,今日吾前來,並不是想要與你產生爭端,而是想要詢問你一件事。”
    驪山老母口氣也變弱了。
    本想要給葉凡一個下馬威。
    奈何葉凡就是個硬骨頭,根本不敢下嘴。
    不下嘴就算了,還說不定拿著骨頭,給你一骨頭,給你敲疼。
    “今日心情不好,二位請回吧!”
    “你…欺人太甚。”
    紫薇大帝指著葉凡,憤怒的說道。
    “咋的,你們來不帶禮物串門就算了,還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是求饒辦事的樣子嗎?”
    葉凡說罷,身邊便懸浮著一柄飛劍,這是要動手的節奏。
    “葉道友,息怒,紫薇你先去辦你的事情,此事我來處理。”
    驪山老母和氣的說道。
    “母親…他,那母親我便告退了。”
    紫薇大帝走後,就剩下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在腰間掏出一件黑漆漆的物品說道︰“此物乃天地初開形成的五行金精,乃是煉器的絕佳材料,吾觀葉道友擅用劍,手中卻沒有一柄好劍,便見過此物送于葉道友,若是有機緣,倒是可以煉制一柄先天飛劍。”
    葉凡倒是能感受到那五行金精上的先天靈氣,想不到這驪山老母如此大方。
    這可三界都少有的煉器材料。
    “為何要送我。”
    葉凡並未接受。
    東西是好東西,可他在意嗎?
    “葉道友,有所不知,吾誕生天地初開之際,天地混沌,陰陽未分,盤古元靈創混沌,後太上道祖開天闢地後,三清道祖立道。
    吾乃是創世元靈一絲元神所化,誕生之後,便全心投入道法修行,潛心研究生死輪回之道。
    後與天地陰陽二氣交融,孕育了九子,我想葉道友應該知道這些。
    其實不然,吾有十子,其中一子,便是他。”
    驪山老母說完之後,用手指著旁邊的巨大血繭。
    “天蓬?”
    葉凡有點懵。
    難道傳言是真的,天蓬的老母,真的是驪山老母。
    驪山老母點點道︰“是的,他便是吾最小的兒子,當年誕生他之後,便耗盡了我體內的陰陽二氣,後求助那兜率宮的太上老君,賜下一顆九轉金丹,讓其成就大羅金仙道果,享受著天界逍遙。
    奈何最終,他還是被卷入了權利斗爭之中。
    好在他福運再身,葉道友救下他,並收他為徒,以大神通為其重塑真身,更改根基。”
    葉凡好奇問道︰“那你為何不阻止。”
    “西游量劫,或許是他最好的過渡。”
    驪山老母早已經為他這位見不到光的小兒子鋪好路了。
    如此說來,這一切都是在她眼皮子下允許的。
    “原來如此,倒是誤會了,本座以為你是佛門尋來找茬的。”
    葉凡隨意找了一個借口。
    “佛門雖與吾交好,這次並不是佛門所托。”
    葉凡點點頭。
    正好剛剛這位驪山老母說是創世元靈的一縷元神所所化,那麼她應該對這個宇宙很清楚啊!
    “可否邀請老母論道。”
    “善。”
    葉凡便與驪山老母一起論證陰陽大道與輪回大道。
    驪山老母才發現,眼前這位三界巡查使是如何強大,本以為他修的是劍道。
    可曾想,對其他大道領悟之深。
    兩人在地府論道三年。
    葉凡也徹底了解了驪山老母的來歷,自她誕生之後,初始三千年,黎山老母專注元神修煉,壯大神魂,元神乃仙家根本。
    老母憑借創世元神的底蘊,元神境界迅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能夠隨心跨越三千界,跨越時空無有障礙。
    在元神大成後,境界所致,便另闢蹊徑,同時修煉五行之力,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一般修行者只會選擇其中一種精修,而老母卻將五行之力融為一體,創造出了前無古人的\"五行歸一\"之術。
    她堅信萬物雖各不相同,卻同源于一,正是這種獨到見解,讓她創造出威力遠超同階修行者的神通法術。
    除修煉元神與法力外,老母還精通法器煉制之術,她的本命法寶\"混元葫蘆\"堪稱三界奇物,能裝天地日月,收納萬物生靈。
    此寶由混沌初開時的一縷先天靈氣所化,經老母千萬年祭煉,已然具備不可思議的威能。
    隨著修為精進,黎山老母聲名漸漸傳開,許多有緣人慕名求教,她從不拒絕,
    但收徒極為嚴格,千年來僅收七位弟子,每一位後來都成為一方大能,合稱\"黎山七仙\"。
    大弟子玉清真人,主修金行法術,一手\"金光遁法\"迅疾如電,連東海龍王也自嘆不如;
    二弟子碧霞元君,擅長木行之道,能喚醒萬物生機,枯木逢春。
    三弟子滄浪子,掌控水行奧義,呼風喚雨,平息洪澇。
    四弟子赤炎道人,火行大成,一指可點燃三千里荒原。五弟子黃土真君,土行無雙,踏地使山河改道。
    六弟子清虛道人,精通陰陽變化,能預測天機。
    七弟子白雲童子,年紀最小卻悟性極高,被老母寄予厚望。
    自五行大道有成,因為有一日偶然得到天地初開的陰陽二氣,意外誕生九子,天蓬屬于最後一子,陰陽之氣不足,出生之後天賦不足,才會有了借助太上老君仙丹之力,成就大羅。
    正因為如此,驪山的勢力,簡直龐龐大無比。
    隨意拿出一個弟子來,在三界都算是有頭有臉之人。
    更別說,她的九子。
    個個都天賦異稟,身居天庭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