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爹臉上不僅沒有露出一點兒被留下來的失望表情,反而非常高興,陳偉南立刻放下心來,推著自行車直奔公社鴿子市。
公社大部分老百姓都處在剛剛吃飽肚子階段,手里幾乎沒啥閑錢,家里遭不得一點兒災。
萬一發生點兒意外,需要用錢,只能靠賣口糧,賣雞……這些辦法來籌錢。
馬上就要過年了,公社肯定有不少社員沒錢買年貨。
所以每年到了這時候就有不少社員扛著口糧,抱著老母雞來公社換錢。
進入鴿子市不到十分鐘,陳偉南就以三塊五的價格買了四只老母雞。
還花一塊五毛錢買了一條三斤多重的大鯉魚。
花了五塊錢買了兩條差不多十斤重的大鰱魚。
買完過年要用的必需品,陳偉南就變得悠閑起來,推著自行車開始閑逛鴿子市,看看能不能買到一點兒其他好東西。
最後還真讓他給找到了。
漳縣的糧食作物以水稻跟苞谷為主,沒人種小麥。
如果家里想要吃頓餃子,必須去供銷社跟糧站去買白面。
但生產隊社員本來就是種糧食的,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肉票,布票,上面是不發糧票的。
這種情況下大家只能想辦法去鴿子市買白面。
但因為漳縣不產小麥,就連鴿子市也很少有白面賣。
去年陳偉南想盡辦法才給家里搞了兩三斤白面,包了一頓餃子吃。
這也是陳偉南重生以後第一次吃餃子。
他雖然生在南方,但特別喜歡吃餃子。
加上媳婦兒屬于北方人,也喜歡吃餃子,猛然間看到鴿子市竟然有半袋子白面賣,注意力瞬間就被吸引過去,直接一副期待表情問。
“大娘……這些白面是怎麼賣的?”
“兩毛一斤……”大娘猶豫了一下回答。
陳偉南一听價格就知道對方半袋子白面為什麼在鴿子市沒遭到搶購了。
糧站一斤大米的價格一毛四,白面價格雖然貴一點兒,但也不會超過一毛六,哪怕加上去鴿子市買糧票的價格也才一毛八到一毛九的樣子,對方張嘴就要兩毛錢,這也太貴了。
有買白面的這個錢還不如多買點兒大米吃。
看陳偉南臉上一閃而逝的震驚表情,大娘似乎也知道自己喊價太好,不然幾十斤白面也不會現在都沒賣出去,趕緊解釋。
“小兄弟……”
“我賣的可不是一般的白面……”
“你听過富強粉嗎?最好的白面。”
“這就是富強粉……比糧站幾的白面更白,口感更好。”
“我兒子在北方工作,這是他從北方扛回來的,整整一袋子……”
“我吃慣了大米,吃不慣白面,這才決定留了半袋子,把剩下半袋子賣掉……”
“要是我兒子在家,兩毛一斤他都舍不得賣。”
陳偉南仔細一看才發現,袋子里的白面確實比自己去年搞回家的白面更白。
臉上的震驚表情迅速被感興趣給取代。
如果對方賣的真是富強粉,兩毛一斤的價格確實不貴,當即做出決定︰“總共多少斤,我全買了……”
大娘面色一喜,趕緊回答︰“我在家里都秤好了︰加上袋子總共二十六斤,白面肯定超過二十五斤,我就按二十五斤給你算,總共五塊錢。”
陳偉南抓起袋子提了一下,雖然沒法兒確定白面的真實重量,但也差不了多少。
當即掏出五塊錢買了下來。
十分鐘後陳偉南又花了八塊錢買了一百六十多顆雞蛋,四塊錢買了八十來顆鴨蛋,幾乎把鴿子市里的雞蛋跟鴨蛋一掃而空。
鴿子市快要逛完時,竟然還踫到一個賣甲魚的。
整整四斤多重的一個大甲魚竟然只賣五塊錢,而且還是野生甲魚,比豬肉都便宜。
對方是個中年人,身上穿著的棉襖上全是補丁,胡子拉碴,正帶著滿臉祈求表情看著面前來往社員。
見陳偉南盯上自己帶來的甲魚,生怕他走了似的,趕緊開口︰“小兄弟……”
“這個王八是我在河邊挖了整整一個下午才抓到的……我听人說這東西大補,只要五塊錢……”
雖然現在的甲魚沒有後世那麼高的價格,但如果送到縣城,踫到不差錢的主兒,七八塊錢肯定能賣到,甚至還有可能賣到十塊錢。
但在公社就不一樣了。
別看鴿子市人頭攢動,一眼掃過去最少有幾百號人,到這些人里面還真找不到幾個不差錢的。
想在這里賣出高價幾乎是不可能的。
果不其然,他的話一說完,旁邊一個賣老母雞的中年人就忍不住開口……
“大兄弟……”
“不是我說你……”
“甲魚全是骨頭,又沒啥肉,還要五塊錢一個,你在這兒等一天估計都沒人買。”
“我一只老母雞才賣三塊五毛錢……”
“如果是我,寧肯花三塊五買一只老母雞炖了吃,也不願意花五塊錢買一個全是骨頭的王八。”
“剛才有個人出兩塊錢你就應該賣了……”
“現在你就算賣一塊五毛錢我估計都沒人會買。”
賣甲魚的中年人很無奈回答︰“我也想兩塊錢賣掉……”
“但兩塊錢不夠家里開銷啊。”
“前段時間兒子生病把家里錢都花光了。”
“媳婦兒不讓我賣母雞跟口糧買年貨,我運氣好在河邊找到這個王八,就指望它換掉點兒錢買年貨。”
“真要是兩塊錢賣掉兒,連兩斤豬肉都買不回家。”
賣母雞的中年人長嘆一口氣回答︰“誰的日子也不好過……”
“生產隊分下來的那點兒錢都還債了,就指望這兩只老母雞換點兒錢買年貨,給孩子做身新衣裳。”
見兩個人長吁短嘆,陳偉南雖然很同情對方遭遇,但他自己也沒到錢花不完的地步,能省一分是一分。
直接開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道︰“大哥……”
“五塊錢價格太貴了,都快能買五斤豬肉了……”
“我最多只能出四塊錢,同意的話我就買下來……你也能拿著錢去供銷社買年貨,不用一直在這兒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