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

(一)過年風俗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廿三秋 本章︰(一)過年風俗

    當朔風卷過皇城根兒,臘月里那一聲聲綿長悠揚的“賣關東糖嘍——”便如約定俗成的信號,1960年代北京內城——老北京人心中那方方正正、由九座城門圍攏的“四九城”,便真正浸入了過年的氛圍里。

    盡管物資尚不豐裕,但那份深植于血脈的年味,依然在胡同深處、四合院內頑強地醞釀、升騰。

    一、臘月除塵布新,迎神祭祖

    祭灶(臘月二十三)小年標志著“忙年”的開始。

    這日黃昏,家中主婦必鄭重其事在廚房灶王龕前擺上香案,供奉特制的關東糖(麥芽糖制成的長條形糖瓜)和糖瓜兒(圓球狀麥芽糖)。此舉意在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祭畢,舊年灶王爺像小心揭下焚化,待除夕夜再請新像歸位。

    掃房(“掃塵”)祭灶後,擇一“宜掃舍”的吉日,全家總動員進行徹底大掃除。

    桌椅板凳、箱籠被褥,悉數搬到院中;男丁綁長竹竿,仔細清掃房梁、椽子、牆壁積年的塵土蛛網;女眷則負責擦洗家具器皿,拆洗被褥窗簾。

    此番“除陳布新”,意在驅除晦氣,以潔淨面貌迎接新年與諸神。

    辦年貨進入臘月,四九城各大副食店、合作社人頭攢動,憑票證購買年貨是頭等大事。肉、蛋、花生、瓜子、水果糖等平日難得之物,此刻成了緊俏商品。

    前門大柵欄、東四、西單等商業街更是摩肩接踵。手巧的主婦們早已開始在家自制豆醬(肉皮凍)、炸素丸子、蒸饅頭、豆包、年糕,灶間蒸汽氤氳,香氣彌漫。

    臘月里,寫春聯、賣年畫、絨花的攤點在胡同口悄然出現,紅紙金字、吉祥圖案,點亮了灰牆黛瓦。

    二、除夕辭舊迎新,闔家守歲

    貼春聯、福字、掛錢除夕當天午後是貼春聯、福字的高潮。門框、門心、影壁、屋柱、米缸、水缸、衣櫃……處處貼上吉祥話語。鮮紅的掛錢(刻有吉祥圖案的剪紙)懸掛在門楣、房檐下,隨風飄動,寓意“掛錢入門”。此時屋內屋外,一片耀眼紅色,喜氣洋洋。

    設天地桌庭院中正對屋門處設“天地桌”,供奉“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神位。供品極其講究成堂的蜜供(一種疊成塔形的面點)、隻果、年糕、素餃子、年飯,並燃起粗大的“高香”,香煙繚繞,徹夜不息,表達對天地神靈與祖先的敬畏與感恩。

    年夜飯(“團圓飯”) 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餐。無論家境如何,必竭力備辦。必備菜肴如取其諧音“吉慶有余”的炖魚(通常留至初一)、象征“全家福”的肉丸子、爽口的芥末墩兒、解膩的豆兒醬(肉皮凍),主食多為餃子(內包象征財富的硬幣或糖塊)。全家圍坐,晚輩向長輩鄭重敬酒祝福,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守歲與踩歲飯後撤去殘席,天地桌供品依舊。全家圍坐一起,嗑瓜子、吃花生糖果、聊天說笑,通宵達旦,謂之“守歲”。庭院及主要通道遍撒芝麻秸,人行其上“嘎吱”作響,稱為“踩歲”(“碎”諧音“祟”),取“踩碎(祟)迎新,步步高升”之意。

    放鞭炮與忌門子時(午夜十二點)將至,全城鞭炮聲驟然轟鳴,震耳欲聾,持續良久,意在驅趕“年”獸,辭別舊歲。鞭炮燃放後,大門緊閉,稱為“忌門”,不再外出,亦不接待外人(拜年始于初一),一家人安靜團聚。

    三、正月拜年賀歲,祈福游賞

    拜年正月初一清晨,開門首件事是燃放“開門炮仗”。早餐必食素餡餃子(取“素靜平安”之意)。

    穿戴一新後,首要向家中供奉的神佛、祖先牌位行禮。接著晚輩依序向長輩行磕頭禮,口稱“給您拜年啦!”,長輩則賜予壓歲錢(用紅紙包裹)。

    同院或近鄰街坊亦互相串門道賀,作揖問候“過年好”、“您吉祥”。

    廟會正月初一開始,各大廟會次第開市。廠甸廟會規模最盛,琉璃廠東西街,攤棚林立。

    風車呼呼作響,大糖葫蘆紅艷奪目,空竹嗡鳴起伏,年畫、玩具、小吃琳瑯滿目,人流如織,摩肩接踵。

    白雲觀廟會則以“摸石猴”(祈求平安)、“打金錢眼”(祈求財運)等特色活動聞名。

    廟會集中展現著老北京的年節風情與民間活力。

    破五 正月初五稱“破五”,此日之前諸多禁忌(如不動針線、不倒垃圾等)宣告破除。

    清晨再次燃放鞭炮,稱為“崩窮”,驅趕晦氣。此日必吃餃子,稱為“捏小人嘴”,寓意新一年不受小人侵擾。

    人日與元宵節正月初七為“人日”,傳說女媧于此日造人,家家食面條,寓意健康長壽。

    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為春節尾聲高潮。四九城內,處處懸掛彩燈。家家戶戶煮食元宵(或湯圓),象征團圓美滿。孩童提燈夜游,街巷流光溢彩。

    部分公園或空曠處有放“花盒子”(簡易煙火)之舉,引得眾人翹首觀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四、娛樂與禁忌

    娛樂除逛廟會外,春節期間,四九城內的茶館、戲園子異常熱鬧。京韻大鼓、單弦、相聲、評書等曲藝輪番上演,京劇名角也常獻演吉祥劇目。

    胡同里、院門口,常見孩童抖空竹、抽陀螺、踢毽子、放“屁簾兒”(簡易風箏),嬉戲喧鬧。大人們則聚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

    禁忌 春節期間講究頗多,如初一至初五不倒垃圾(恐倒掉財氣)、不灑水掃地(恐掃走運氣)、忌動刀剪針線(恐招口舌是非)、忌說不吉利話、忌打碎器物(若不小心打碎,需念“歲歲平安”化解)。

    這些禁忌雖帶迷信色彩,卻反映了人們對新年趨吉避凶、祈求順遂的美好願望。

    1960年代老四九城的春節,如同一幅在特定歷史底色上依然鮮活鋪陳的年俗長卷。

    物資的匱乏未能湮滅人們對傳統儀軌的堅守,那些祭灶的虔誠、掃房的潔淨、年夜飯的溫情、守歲的希冀、拜年的禮數、廟會的喧騰,無不承載著對天地神明的敬畏、對祖先的追思、對家族親情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樸素祈願。

    它不僅是時序更迭的節點,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實踐與情感儀式,在紅火的春聯、蒸騰的熱氣與喧天的爆竹聲中,頑強地延續著古老都城的精神血脈與生活智慧,為那個年代的四九城人,注入了抵御寒霜、擁抱新春的溫暖力量。

    喜歡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一)過年風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一)過年風俗並對四合院︰躲在軋鋼廠的佛系生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