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

第512章 三國鼎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棠梨煮雨 本章︰第512章 三國鼎立

    孫策看著案頭的兩道聖旨,不由深感為難。

    不管自己接了哪一道,都必然會得罪另一家,著實難辦啊。

    少時,一人入內,正是叔父孫靜。

    孫靜見孫策愁眉不展,忙上前道“伯符,因何憂心啊?”

    “叔父來得正好。”孫策一見,忙拿起案頭上的兩道聖旨說道“張塵與劉協接連稱帝。這是魏帝旨意,加封我為揚州牧、鎮東將軍、吳亭侯。這一道是漢帝旨意,加封我為揚州牧、驃騎將軍、廬陵鄉侯。叔父你看,這兩道旨意,我該接哪一道為好?”

    孫靜听罷,沉思片刻,道“魏雄踞中原,佔天下九州,勢不可擋。漢雖衰頹,但漢帝正名登基,亦為正統,名正言順。我江東方經大戰,元氣有損,此時只能擇一而依附,然依附一國則必開罪另一國,實難抉擇啊!”

    孫策道“我也正為此而煩憂,此事關乎我江東生死存亡,不可輕忽啊。”

    孫靜又道“兄長在世之時,常教誨主公,‘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如此大事,何不將他二人喚來,問上一問?”

    孫策听罷,忙道“如此甚好,快,傳子布與公瑾前來!”

    孫靜領命,隨即前去傳召二人。

    少時,二人領命前來,上前拜了孫策。

    張昭,字子布,現年四十,彭城人士。當年為避戰亂而遷居揚州,後為孫堅拔擢,現任江東長史,撫軍中郎將,總轄江東文武政要。

    周瑜,字公瑾,年二十歲,廬江舒縣人士,前洛陽令周異之子。光熹元年,孫堅應詔討董,家人移居舒縣,周氏讓出自家宅院,供孫家居住,自此與孫氏結交。

    周瑜不但文韜武略皆精,且志向遠大,為人重諾守信,在江東聲譽極高。現任建威中郎將,領柴桑太守。

    孫策見二人前來,不由大喜,忙將聖旨一事告知二人,並詢問應對之策。

    二人听罷,也不由深深思索。

    良久,張昭微微一笑道“主公,如今魏、蜀兩國相爭不下,皆要拉攏我江東。既然兩相為難,與其二者擇一,不妨行第三條路。”

    “哦?還有第三條路可選?”孫策奇道,“子布,快快講來。”

    “這第三條路……”

    張昭微笑著,環顧眾人,只見孫靜面露疑惑,周瑜則神態淡然。

    張昭道“這第三條路,便是主公開元立國,登基稱帝,與魏、蜀兩國同列尊位。如此,則天下三分,成三足鼎立之勢!”

    此話一出,周瑜仍是面色無波,孫策、孫靜則俱是一驚。

    良久,孫策微微皺眉,道“張塵稱帝,因其雄踞九州,擁兵百萬。劉協稱帝,因其是漢皇之子,名正言順。可我……一無廣袤疆土,二無帶甲百萬,三無貴冑之名,何敢為之?”

    張昭又道“漢室,自孝䭲帝駕崩,氣數已終。而今,劉協也好,張塵也罷,皆是逐鹿天下之梟雄也。他們做得,主公如何做不得?”

    此話一出,孫策不由眉峰一凜,眼神中透出一絲炙熱。

    難道,我真的也能坐上那至高無上的皇權寶座?

    孫策心中並非沒有過這樣的想法,只不過那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念想,被他深埋在心里。

    可今日,張昭的提議,卻無疑令這個念想被放大了無數倍!

    張昭又道“主公得天時、地利、人和相輔,稱帝開國,亦是順應天命,非不可為也。”

    “哦?”孫策聞言,不禁眼前一亮,趕忙問道“先生可否細言,我登基稱帝,真的是天命所歸,有天時、地利、人和相輔嗎?”

    張昭點了點頭道“漢室惜經四百年,氣數已盡,凡有能者,皆可裂土分茅,獨霸一方。主公此時稱帝,無有悖逆之嫌,而是克成王業,此天時也。主公據有江東六郡八十一縣,更有長江天塹,以為屏障,此王霸之資,乃地利也。江東人口繁盛,英才輩出。雖經戰敗,元氣有損,但數月以來,休養生息,元氣漸復。我江東子弟,皆感先主之恩德,欲報之于主公,此人和也。有此天時、地利、人和,主公登基稱帝,豈不是順應天命?”

    張昭一語言罷,孫策頓時大喜過望。

    “先生一言,真令策茅塞頓開啊!”孫策道,“如此說來,我登基稱帝,極為可行。既如此,這兩道聖旨,自然不必理會。”

    “主公登基稱帝,江東實力固然在三國之中最弱,但劉協與張塵勢同水火,必要一戰。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到時,獲利者必是我江東無疑!”

    “哈哈!不錯,不錯!”

    孫策心中歡喜,一邊說著,又看向一旁的周瑜,只見周瑜眉頭微蹙,沉默不語。

    孫策一見,連忙問道“公瑾,你之意如何?”

    周瑜道“主公,若是張塵與劉協皆未曾稱帝,我定不會勸你稱帝,不過,如今之勢,我認為子布先生所言在理。”

    “真的?!”孫策大喜道,“公瑾,你也這麼認為?你也覺得我稱帝是可行之事?”

    周瑜道“我雖認同子布先生的觀點,卻並不認同方才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之論。在我看來,以江東如今的情況,無論是疆域、兵馬、錢糧,皆不足以支撐主公成就帝業。但是,大勢如此。主公若不稱帝,則必要從這兩道旨意中擇一而從,無論主公偏向哪一方,另一方必視我們為死仇。反之,若主公稱帝,則三足鼎立之勢形成,彼此互相牽制,主公兩不相從,兩方卻都要拉攏主公。主公稱帝,利大于弊,因此,我認同子布先生的觀點。”

    “嗯……”孫策聞言,沉吟道“既是大勢所趨,又是利大于弊,那何不為之?我意已決,擇吉日登基稱帝,開元建國!”

    “陛下聖明!”

    漢興平二年三月初六,孫策于建業登基稱帝,建立吳國,改元黃武,定都建業。

    自此,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格局終于形成。

    ……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第512章 三國鼎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第512章 三國鼎立並對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