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剛至此,彭亦成全神貫注,如痴如醉,渾然未覺前方有一個大坑,險些跌入溝中。
道釋驚得魂飛魄散︰
“老彭!如今事已解決,莫要心急,且坐下抽根煙,歇息片刻再行!你順便將白蓮教的往昔給我細細道來!”
彭亦成適才遭此驚嚇,亦有些力不從心,正好借機歇息。
他停下車輛,摸出一包華子,自取一根,隨即將整包遞予道釋︰
“你也換換口味吧,嘗嘗這煙中極品!”
道釋接過華子,尚未吸食,一股馥郁的香氣便撲鼻而來,令他如沐春風︰
“果然是好煙!想必價格不菲吧?”
彭亦成輕笑一聲︰
“倒也不算太貴,一盒華子,足以換取四條胡老師所抽之鳳凰公主!”
道釋倒抽一口涼氣︰
“我去!如此昂貴!抽了豈不是要白日飛升了!”
彭亦成為道釋點上煙︰
“白日飛升自然是無稽之談,不過,的確是好抽!這算得了什麼,還有更為上乘的煙,一盒可換十條華子!”
道釋被一口煙嗆得咳嗽不止,好一會兒才緩過氣來,說道︰
“我勒個去!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啊!”
彭亦成發出一聲長嘆︰
“誰說不是呢!似我們這般隱士,不圖名利,只求守護大夏國、乃至全人類之安危,卻常遭誤解與打壓!而有些人,卻是名利雙收,過著奢靡的生活!”
道釋悠悠地吐出一個煙圈,雲淡風輕地道︰
“佛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全當是我們在修來世的福報吧!罷了,莫要再提這些,扯得有些遠了,且說說這白蓮教吧!”
彭亦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神安定下來,眼神中閃過一絲如潮水般復雜的情感,仿佛那段被歲月塵封的歷史如畫卷般在他眼前徐徐展開。
他緩緩地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飽經滄桑的韻味和感慨,仿佛每一個字都是從歷史的深處走來,承載著沉甸甸的歷史分量︰
“這白蓮教的故事啊,在我們這里可謂是家喻戶曉,幾乎每個老一輩的人都能信手拈來幾句。那些故事在夜晚的篝火旁,在老人們的茶余飯後,被一遍又一遍地傳頌著,仿佛成了這片土地上永恆的旋律。”
“據傳他們當年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將大量的金銀財寶藏在了各個隱秘的角落,宛如沉睡的巨龍,等待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振雄風。那些財寶不僅僅是金錢的象征,更是他們復興的希望之光,是他們心中永不磨滅的信仰之火。”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憶著什麼,眼中閃過一絲若隱若現的追憶光芒,接著說道︰
“而陳家寨發現的這批金元寶,便是他們藏匿財富的一處。當時考古隊還挖掘出了一些白蓮教的秘籍和信物,那些泛黃的紙張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猶如天書一般,斑駁的銅器上刻著晦澀難懂的符號,仿佛在低聲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些發現猶如一把把神秘的鑰匙,輕輕開啟了通往那段塵封歷史的厚重大門。”
彭亦成的目光變得愈發深邃,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了那些曾經的血雨腥風和悲歡離合。
他無奈地嘆了口氣,聲音中夾雜著幾分惋惜和悵惘,繼續道︰
“然而,這些金燦燦的元寶最終還是被政府收歸公有,用于了公益事業。財富雖如過眼雲煙般消散,但那段歷史卻猶如鐫刻在人們心中的豐碑,成為這片土地上永不磨滅的記憶。至于白蓮教的余孽,听聞他們並未善罷甘休,依舊在暗地里尋覓其他的藏寶之地,妄圖重振他們的聲威。他們恰似幽靈一般,隱匿于歷史的幽暗角落,靜待某個契機再度現身。那些隱藏在暗處的眼眸,猶如獵豹的眼楮,時刻凝視著這片土地,伺機而動。”
話至此處,彭亦成的嗓音變得低沉起來,眼眸中掠過一絲憂慮,仿佛預見了未來可能掀起的驚濤駭浪︰
“故而啊,雖說當下看似風平浪靜,但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歷史的經驗教訓警示我們,任何勢力都不可能輕易銷聲匿跡,它們總會如雨後春筍般,以某種形態重新嶄露頭角。那些被深埋的財富,那些被塵封的信仰,隨時都可能成為點燃新沖突的導火索。我們必須時刻枕戈待旦,謹防歷史的悲劇再度重演。”
他的言辭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惴惴不安,也令人不禁對那段蒙塵的歷史展開更為深邃的思索,仿佛那些古老的傳說和未解的謎團,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今的生活。
道釋並未打斷彭亦成的沉思和講述︰
白蓮教乃是唐、宋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神秘宗教結社,隸屬大夏國民間宗教教派。
其源頭可追溯至東晉慧遠所創的白蓮社,與佛教淨土宗存在淵源。
正式創立于南宋紹興年間,創始人乃是江甦吳郡沙門茅子元。
據傳這位茅子元與茅山教創始人三茅真君關系匪淺,據傳為其第九代嫡系後裔。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
其教義比較簡單,經卷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樂于接受,所以常被用于組織人民群眾反抗壓迫。
白蓮教教徒的主要特征是燒香、誦偈,信奉彌勒佛和明王,他們的經典有《彌勒下生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等等。
白蓮教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對貧苦農民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非常迅速,在當時成為一股巨大的社會力量。
在元、明兩代,白蓮教曾多次組織農民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秘密組織,雖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鎮壓,但到了嘉慶元年,白蓮教大起義成為嘉慶年間規模最大的一次白蓮教起義,前後持續了九年之多。
白蓮教起義爆發于四川達州一帶,以王三槐與徐天德為首,迅速蔓延至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
起義軍被清軍圍剿鎮壓,經數次激戰,剩余起義軍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後來起義軍殘部被清軍陸續擊破,起義被平定。
白蓮教從始創到清朝中葉的幾百年中,始終不被視為正統宗教而受崇拜,而是作為異教被排斥。
元明兩代,農民群眾曾多次利用白蓮教的形式來動員、組織起義隊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元末韓山童在江淮的起義;明初永樂年間山東的唐賽兒起義;嘉靖年間四川的蔡伯貫起義;天啟年間山東的徐鴻儒起義;清朝乾隆中期山東的王倫起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