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寶典

第23章 近代史正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蓮子心 本章︰第23章 近代史正見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一部飽經侵略與壓迫的屈辱史,更是一部底層民眾奮起抗爭、書寫民族精神的壯麗史詩。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兩大農民革命浪潮,雖因歷史局限未能完成救亡圖存的使命,卻以鮮血與吶喊證明︰中國人民從未屈服,始終是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主體。那些將民眾反抗污名化為“暴亂”“愚昧”的偏見,恰恰暴露了對歷史規律的無知——正是無數“草芥般”的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民族獨立的基石。

    1851年,金田村的一聲巨響,揭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這場歷時14年、席卷半個中國的農民革命,以“反清妖”為旗幟,將“均田免賦”的樸素理想升華為系統的反封建綱領。定都天京後,《天朝田畝制度》提出“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首次將農民對土地的渴望轉化為政治綱領;設立女科、廢除纏足,打破了延續千年的性別壓迫;焚燒孔廟、批判理學,直指滿清王朝的意識形態根基。這些舉措雖因歷史局限未能完全落地,卻如驚雷般劈開了封建統治的鐵幕。

    在軍事上,太平軍重創八旗綠營,攻破了大半個中國的滿城。迫使清廷不得不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地方武裝。這一權力結構的松動,為後來的地方自治乃至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筆。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國首次將反清與反帝相結合——拒絕承認《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在上海之戰中擊斃“常勝軍”統領華爾,讓列強見識到中國民眾反抗的決心。正如馬克思所預言︰“太平天國是東方革命的曙光”,它撕開了封建帝制的裂痕,讓“改朝換代”的傳統起義升華為近代民族革命的先聲。

    半個世紀後,當列強的鐵蹄踏碎華北平原,義和團的“刀槍不入”雖帶著迷信色彩,卻承載著最樸素的民族尊嚴。這群手持鋤頭、身著布衣的農民,在“洋人吃孩子”的傳言中挺身而出,用最原始的武器對抗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廊坊之戰中,500名義和團戰士倒在血泊中,卻讓聯軍統帥西摩爾發出“若有現代武器必全軍覆沒”的哀嘆。這種“無知無畏”的反抗,本質上是底層民眾對教會特權、殖民侵略的本能反擊——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教堂強佔土地,傳教士肆意干預司法,關稅主權喪失,白銀如流水般外流。面對這一系列的不公和壓迫,手無寸鐵的百姓們並沒有選擇沉默,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著“寧為玉碎”的民族氣節。

    義和團,這個在歷史長河中短暫而又耀眼的組織,他們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他們用實際行動向列強證明︰中國,這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老國度,是無法被直接殖民的。

    相比之下,滿清政權顯得較為軟弱,更容易被列強控制。于是,列強們開始改變策略,從“瓜分中國”轉向“以華制華”,通過扶持滿清政權來實現對中國的間接統治。《辛丑條約》的簽訂,便是這一戰略轉變的重要標志。

    然而,這一轉變並非一帆風順。中國民眾的反抗力量讓列強們感到無奈,他們不得不正視民眾的反抗精神。為了壓迫漢人,西方列強甚至給予滿清政權大力支持,連戰爭賠款都給予貸款,這無疑是對人民反抗力量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義和團雖敗,而其精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這種根植于民間的反帝精神,如同一顆火種,在黑暗中燃燒,為後來的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

    近百年來,一些公知和別有用心的人對太平天國與義和團的抹黑從未停止︰除了胡亂篡改歷史,還斥其為“邪教暴亂”,或諷其“盲目排外”,卻選擇性遺忘了兩個基本事實︰

    其一,反抗源于壓迫。太平天國起義前,廣西農民因“天地會”抗租遭血腥鎮壓,人均土地不足1.5畝,賦稅卻比清初暴漲30倍;義和團興起的直隸地區,教堂侵佔田產達200萬畝,傳教士甚至私設公堂、草菅人命。當官府成為列強的幫凶,當法律淪為剝削的工具,手無寸鐵的百姓除了“揭竿而起”,尚有何路可走?

    其二,進步藏于局限。太平天國的“聖庫制度”雖空想,卻首次實踐了“平均分配”的社會理想;義和團的“滅洋”雖盲目,卻凝聚了民族覺醒的最初吶喊。這些局限,恰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歷史階梯——沒有太平天國對清廷的重創,就沒有後來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沒有義和團對列強的震懾,就沒有“人民戰爭”思想的萌芽。

    這兩場運動的真正價值,在于證明了一個真理︰中國的命運,永遠掌握在人民手中。太平天國讓清廷見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迫使後來的洋務派不得不“師夷長技”以自救;義和團讓列強明白“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放棄了殖民統治的妄想。更重要的是,它們為教員提供了正反兩面的經驗︰既要發動群眾打破舊世界,又要以先進理論避免歷史周期律——這正是“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歷史源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今日回望,太平天國的《資政新篇》、義和團的“天下一家”,雖未完全實現,卻如火炬般照亮了近代中國的覺醒之路。那些至今仍貶低這兩場運動的人,或許忘記了︰當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戊戌六君子的鮮血、孫中山的十次起義尚未到來時,正是這些“愚昧”的農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守護著民族的尊嚴。他們的名字或許未載入史冊,但每一道傷疤、每一聲吶喊,都在訴說同一個真理︰中國人民不可侮,中華民族不可欺。

    近代中國的苦難輝煌,本質上是一部人民抗爭史。太平天國與義和團的意義,不在于軍事上的成敗,而在于證明了︰即便在封建壓迫與殖民侵略的雙重絞殺下,中國底層民眾從未放棄過對公平、尊嚴與獨立的追求。這種“野火燒不盡”的生命力,才是列強始終無法真正征服中國的根本原因。

    當我們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時,更應看到其背後的邏輯陷阱︰否定農民起義,就是否定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污名化底層反抗,就是為侵略與壓迫辯護。正如教員所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從金田村到廊坊,從《天朝田畝制度》到“天下一家”,中國近代史上的每一次抗爭,都是人民用血淚書寫的正名狀——它向世界宣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寶典》,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寶典第23章 近代史正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寶典第23章 近代史正見並對修行寶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