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書第三卷各章都是隨心所發,比較散亂,有人看到此處的時候,或許早已將本書先前所講述的那些話語拋諸腦後、忘得一干二淨了。然而,關于“修行”究竟為何物這個關鍵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再一次著重強調一番。畢竟本書名為《修行寶典》。
    所謂修行,其核心本質在于修心。我們常說的心性修養,便是這一概念的具體體現。只有通過不斷地磨礪自己的內心世界,讓心靈變得堅韌、純淨且充滿智慧,才能夠真正踏上修行之路。修行之路並非行善積德,而是走正路。雖然走正路,有時候看上去就是行善,但內涵卻不同。
    而煉氣和煉功呢?它們固然重要,但僅僅只能作為修行途中的輔助手段罷了。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樓大廈,如果只注重外在的框架搭建即煉氣與煉功),卻忽略了內在基石的穩固也就是修心),那麼這座建築終究不過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而已。無論外表看起來多麼華麗壯觀,一旦遭遇風雨洗禮或是輕微震動,便會瞬間崩塌瓦解,化為一片廢墟。
    因此,請諸位切記︰修行之路上,切不可舍本逐末!務必時刻將修心放在首位,以心為本源去引導煉氣和煉功,如此方能穩步前行,最終達成超凡脫俗、登峰造極之境。
    真正踏上修行之路的人,務必在初始之時就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決然不能與那些心懷不軌、品行惡劣之人同流合污,因一旦如此,修行之路便會被重重阻礙,難以再繼續前行。
    修行者心懷對天道自然規律的敬畏與尊崇,而愚痴者卻只對王權富貴或宗教領袖的光環盲目崇拜,這便是世界觀層面的天壤之別。
    修行者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良知與道義的這一邊,以內心的善良與公正作為行事準則,絕不賺取不正當的利潤,如高利貸,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奸商卻唯利是圖,將利益視為一切行為的出發點與歸宿,這體現出價值觀的背道而馳。
    修行者努力做事,是期望世間眾人皆能過上幸福美滿、安然喜樂的好日子,共享世間的美好與安寧。惡魔卻一心只為奴役他人,妄圖躋身特權階層,高高在上地統治他人,此為人生觀的正邪對立。
    修行覺醒是極為崇高人生課程。那些三觀不正之人卻與此神奇的課程無緣。他們心靈扭曲,道德淪喪,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踏上修行之路。更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以及修行的意義。
    所以有人傳正道,必有人傳邪法,在眾多文學作品里,特別是一些網絡小說當中,我卻看到了這樣一種現象,許多作者似乎完全不顧及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肆意地編寫著各種離奇荒誕且充滿扭曲三觀的故事。這些小說中的角色行為乖張,思想偏激,將原本應該純淨美好的修煉界描繪得烏煙瘴氣,一片混亂。
    這種情況無疑給廣大讀者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年輕一代在閱讀此類作品時,可能會受到錯誤觀念的誤導,逐漸喪失對正邪的判斷力,甚至有可能模仿其中不良行為,從而走上歧途。如此一來,不僅損害了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也使得整個社會的風氣變得污濁不堪。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秉持正確三觀的作者站出來,用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去引領潮流,還修煉界一個清明純淨的形象。
    這里拋磚引玉,提出幾點看法,並不全面。
    一、修行者在修行途中,需全力克服虛榮心,不執著名利。虛榮心常會悄然滋生,讓人在不經意間渴望他人的夸贊與欽羨;需克制那強烈的炫耀欲,莫要總是急于展示自己的些許成就與優勢;更要摒棄那想要出風頭的欲望,不被外界的關注與榮耀所迷惑,堅守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然而,在當今的一些文藝作品當中,竟然大肆鼓吹那種所謂的“裝逼打臉”和“作秀”等行為方式,還對種種此類風騷至極的操作津津樂道、大肆宣揚。這種現象與真正有價值的藝術追求簡直就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這些作品往往只是注重表面的浮夸和虛榮,通過虛構出一系列不切實際且令人咋舌的情節來吸引讀者或觀眾的眼球,但卻缺乏深刻的內涵和真實的情感表達。它們以一種低俗化、功利化的手段迎合市場需求,全然不顧及對社會價值觀以及人們審美觀念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此這般的文藝作品,實在難以稱之為優秀之作,甚至可以說是在褻瀆藝術這一神聖領域。
    二、有些修行者在修行中不斷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但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這樣就必定能夠收獲成功。因為修行之路崎嶇而又漫長,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修煉,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承受了許多艱辛困苦,其修為境界也未必就能超越他人。
    實際上,真正的修行並不是一種刻意為之的行為,它更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和飲食一樣,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下,還是夜晚繁星閃爍之時,修行者都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驕不躁,不居功自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們深知,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所以,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始終保持謙遜與低調的姿態,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遠,最終領悟到那至高無上的真諦。
    近來某些文藝作品里所描繪的是完全相反的情節,認為一個人只要付出了一定數量的努力或者代價,就必須相應地獲取同等甚至更多的回報,並且一絲一毫都不能容忍自己處于吃虧的境地。例如各種系統加身的小說,系統成了金手指,這過于理想化和狹隘化。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往往會面臨各種無法預料的情況和挑戰,有時候即使竭盡全力去付出,最終的收獲可能也不盡如人意;相反地,偶爾看似吃了虧,但從長遠來看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與成長。因此,將“付出多少就要得到多少”奉為絕對真理,並堅決不肯接受任何程度的吃虧,無疑是一種片面且不切實際的想法。
    三、修行者不可對自身所處的環境心生嫌惡與不滿。因為每一個環境都蘊含著無盡的機緣和挑戰,就如同擺在眼前的一本厚重書籍,等待著有心之人去翻閱、領悟。這些環境,無論是寧靜祥和還是艱難險阻,都是上天精心安排的課程,旨在錘煉修行者的心性與意志。
    所以,真正明智的修行者會將其視為一堂必須全身心投入去完成的功課。他們不會怨天尤人,更不會逃避現實,而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投身到改善和優化自身生活環境的實際行動當中。這種行動,並不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的改變,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升華。
    當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時,修行者們或許會親手開墾荒地,種植蔬果;又或者修築堤壩,抵御洪水猛獸的侵襲。然而,他們所做的遠遠不止于此。更為關鍵的是,他們能夠在內心深處保持平和與堅定,用寬容和善良去對待周圍的一切。即使身處逆境,也依然能笑對人生,從困境中汲取力量,不斷成長進步。
    而當處于繁華喧囂的塵世之中,修行者們同樣懂得如何堅守本心,不為物欲橫流所迷惑。他們會努力淨化心靈,摒棄雜念,以一顆純淨之心去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同時,還會以身作則,傳播正能量,影響身邊的人一同走向正道。
    所以積極地參與到改善和優化生活環境的行動中來,不僅是修行者提升自我境界的有效途徑,更是屬于每個人的一份至關重要且意義深遠的“作業”。只有認真完成這份特殊的“功課”,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穩,最終實現超凡脫俗、明心見性的至高目標。
    現實社會中,有大量的人對于自身所處的生活環境心存不滿和抱怨。這些人內心深處始終懷著一個強烈的渴望,那就是期待能夠有朝一日穿越到一個截然不同、充滿新奇感的全新世界里去。在那個世界中,他們堅信可以毫無束縛地展現出自己潛藏已久的卓越才華和非凡能力。
    正是基于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穿越類題材的書籍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並迅速佔據了市場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古代王朝的風雲變幻,還是神秘奇幻的異世界冒險,亦或是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科幻場景,各種不同類型的穿越故事紛紛登場,吸引著無數讀者沉浸其中,盡情暢想。
    可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這樣的想法其實多少有點脫離現實狀況。畢竟,將獲取成功的全部希望都押注于虛無縹緲的幻想之上,無疑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雖然在虛構的文學世界里,主角們可以憑借穿越這一神奇設定輕松改變命運,但在真實的生活中,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靠的絕不是空想和逃避,而是腳踏實地的努力以及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毅力。
    要知道,真正的成長與進步往往源自于我們對于眼前困境的勇敢面對以及不懈努力。即便身處並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之中,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恆的毅力以及靈活多變的應對策略,那麼依然有可能通過自身的拼搏奮斗來逐步改變現狀,並最終創造出一片更為理想的天地。倘若只是一味地逃避現實,寄望于那遙不可及的夢幻世界,那麼恐怕永遠也無法實現心中真正渴望達成的目標。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