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寶典

第21章 共同創造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蓮子心 本章︰第21章 共同創造者

    西方宗教總是宣揚世界是由神創造的,他們將其稱為上帝或其他神明,並堅信人類應該遵循上帝的旨意和安排來生活。這種信仰體系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影響了許多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然而,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人普遍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世界是由人類自己創造的。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到現代的科學技術,無不體現著中國人對自身創造力的自信。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發展,無一不是依靠人類的智慧、努力和科技創新所推動的。無論是工業革命還是信息時代的到來,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覺醒之前,米巧雲也曾認同這種觀點。她相信人類是世界的主宰,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但當她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和經歷後,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她意識到,雖然人類擁有強大的創造力,但也不能忽視自然規律和宇宙法則。

    也就是說,人類並不是像自己所想象的一樣,可以完全隨心所欲的進行創造,但也不是被神控制著。米巧雲與超我連接後才發現真相,人與人是共同創造者的關系。世界並不是神創的,而是眾生共同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者,但是我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選擇。如果我們不尊重他人的選擇,那麼我們的創造將會對他們造成傷害。世界上很多霸權主義就是如此,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的觀點、行為方式等都是正確的,並且試圖將這些強加于他人身上。這種行為不僅會引發沖突和矛盾,也會破壞國際秩序和穩定。

    同時,我們在進行任何創新時都必須充分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影響。這包括對社會、文化、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只有在全面評估並確保創新不會對這些方面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才能推動創新的發展。否則,我們將會面臨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抵制和反對。

    因此,米巧雲領導的海外資本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個體或組織,積極倡導和平、合作與共贏的理念,並通過平等對話來解決分歧和爭端。同時,在追求創新的道路上要保持謹慎和理性,以確保創新能夠真正造福人類社會而非帶來更多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構建一個和諧、進步且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米巧雲深知在這個世界里,個人的自由並非毫無限制,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框架內行事。這種框架意味著不能以犧牲他人利益、隨心所欲地追求所謂的“自由”。因為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對整個集體造成傷害,進而引發集體的懲罰機制。這便是這個世界最基本的運行法則。

    然而,由于每個生命的覺醒程度各異,其創造力也大相徑庭。有些人能夠創造出許多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科技和理論,從而改變世界的發展軌跡;而另一些人則可能一生碌碌無為,未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潛力。盡管如此,這個世界依然會給每個人留下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不會將他們所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強加于身。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本質都是創造者和整個宇宙的造物主是水滴與海洋的關系。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又會影響到整個宇宙。因此,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並學會如何運用它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人感覺自己並不自由,他們覺得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外界的操控。甚至有些人會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仿佛在跟某個看不見的人對話。其實,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源于人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經歷。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和觀念,這些觀念會逐漸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一旦我們接受了某種觀念,它就會成為我們內心的一部分,影響我們日後的人生軌跡。

    人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慣性,如果將人的大腦比作一部手機,那麼這些思維慣性就像是手機上運行的後台程序。它們會不斷地佔用手機的算力和電量,導致手機運行速度變慢,甚至出現卡頓的現象。同樣地,當一個人擁有太多的思維慣性時,他的大腦也會消耗大量的算力,使得他的反應變得遲緩,思考問題的能力下降。

    因此,要想讓自己的思維保持活躍、敏捷,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固定的思維模式。我們應該嘗試打破常規,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吸收新的知識和觀念,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還有一部分人患有心理疾病,這部分人的腦海里存在著許多錯誤的思維慣性,比如心理偏見、恐懼、焦慮等等。這些思維就像病毒一樣不斷地自我復制並逐漸強化自身,從而導致許多人患上了心理疾病。他們整日胡思亂想,陷入各種奇怪的思維怪圈之中,盡管他們的身體保持健康,但在精神方面卻感受到巨大的困難、痛苦、挫折與矛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想消除這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修行內觀。修行內觀是一種深度的自我探索和反思的方法,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情緒和行為模式。通過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感受,我們可以發現那些不應當存在的錯誤思維慣性,並逐漸學會如何應對它們。

    當我們開始修行內觀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和困難。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了某種思維模式或情緒狀態中無法自拔。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不斷地練習,我們就能夠逐漸掌握這種技巧,讓自己從負面的思維和情緒中解脫出來。

    在修行內觀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學會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錯誤思維慣性。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過高,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完美無缺。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會有不足之處。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從而讓那些錯誤的思維慣性自然消失。

    此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如何將修行內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修行內觀並不是一種孤立的活動,而是應該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生活,我們都可以運用修行內觀的方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總之,想要消除心理疾病,必須通過修行內觀,了解自己有那些不應當存在的錯誤思維慣性。當我們明辨是非之後,這些錯誤就會自然消失,並不需要強制的排斥。在覺醒真理的光照下,所有的黑暗都不復存在。而我們也將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以上是一個覺醒者的建議。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寶典》,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寶典第21章 共同創造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寶典第21章 共同創造者並對修行寶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