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寶典

第56章 修心不外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蓮子心 本章︰第56章 修心不外求

    中國上下五千年,無數人在尋求大道,然而直到現在,仍然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什麼是道。拜佛求神者固守著自己的信念,當然是因為不知“道”。當然不是說拜佛和求神無用,人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心,這就是信仰的用途。

    然而,真正知“道”的人,明了“道”不在外,無需外求,也就沒有必要拜佛求神了。

    王陽明也說過︰“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劉蓮看過《傳習錄》,非常佩服王陽明,並認為古往今來真正把“道”講清楚的人,除了老子,只有王陽明了。王陽明有四句明心見性之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劉蓮覺得格物這個詞大家不懂就改為了修行。“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修行。”這樣對道和修行都有了概括的描述。以此作為心意拳修行的總綱正好。

    學了心學,讀了心外無物,一個自大的入魔者會說︰“我掌控了宇宙,心是一切的主宰。”然而這是一種極其狂妄的偏見和誤解。

    王陽明說︰“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是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萬物眾生與造物主本為一體,平等對待,非掌控,這才是大道。

    簡單來說,王陽明認為真正的聖人應該具有博大的胸懷和包容的心態,能夠與自然和人民融為一體,並且善于運用各種學說,教育民眾整體提升,來追求真理和大道。而只關注個人修行和解脫的人則只是入小道,難以達到真正的聖人境界。

    劉蓮並不反對個人修行提高,多數人修行都是由小及大,先修小道,再修大道。只要踏上修行之路,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就是修行。有不少佛學者認為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別人修的是小乘,自以為了不起這是不對的。修行人不應有分別心,歧視別人,攻擊別人的信仰,來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還有很多人一直在尋找修行方法,總覺得佛道兩家的修行方法不好,看不到什麼效果。听到別人講出某種神奇的修煉方法,就兩眼發光,心就開始向外求。似乎天下真有什麼神奇的修行方法,只要一拿到就可以改變人生。然而,劉蓮回顧自己的修行經歷,她知道改變是從內心開始的,一個人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性,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磨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性,由凡入聖,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清晨,劉蓮來到一個公園。這里是老年人晨練的聚集地。作為一個年輕人,在這里出現是很少見的。練武術的就更少見了。劉蓮演的是心意拳。按照武學劃分,現在劉蓮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境界,所有動作沒有重復,隨氣機而動,行雲流水卻符合大道。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看到劉蓮打拳的姿勢,覺得非常好看。看了一會,如同喝醉酒一樣,如痴如醉,身體晃晃悠悠,不自覺跟著動了起來。劉蓮停下來,他也停下來。小男孩剛才覺自己宛如一葉扁舟,進入了驚濤駭浪,不自覺隨著波浪而動,身不由己,這種感覺從未有過。劉蓮不說話,他也沒有話可說,思想好像都被壓制了。

    “我在演心意拳的時候,所帶的場能和震動頻率影響到你。所以你會隨著我的氣機而動,無形中幫你調理了身體,消除了你身體的一些隱患。”劉蓮說。

    小男孩憋了好半天,終于想起來一句話“師父,能教我形意拳嗎?”說完就跪下了。

    “這不是形意拳,而是心意拳。學拳是很辛苦的,你每天上午五點都能來這里,就可以找到我。我只教你十天。能領會到什麼程度,就看你自己了。”這個小男孩本來就劉蓮要收下的弟子,但是小男孩能不能吃苦,還需要考驗一下。

    之後的十天,小男孩每天上午五點,都會提前趕到這里等待劉蓮。劉蓮以武載道,除了拳法也將修行方法也傳授給了小男孩。第十天,功法傳授結束,劉蓮要離開這里了。

    小男孩拉住劉蓮的手說“我以後煉成武功,我要做大俠,飛天遁地,無所不能。師父,你還會來看我嗎?”

    “如果你以後成了一個作家,我就來看你。因為只有在小說中,你的夢想才能實現。飛天遁地,無所不能,都是可以的。修行的本質是練心,所以是踏踏實實的做人,並不會飛天遁地,也不會無所不能。”劉蓮說完,飄然離去。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寶典》,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寶典第56章 修心不外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寶典第56章 修心不外求並對修行寶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