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蓮,你知道為什麼這些人會看不慣你嗎?”道士發問。
    “當然是因為他們迷信嘛,他們已經成了信仰的奴隸。思想被禁錮在狹隘的認知里,因為擔心脫離神佛的保護,所以不敢跳出去。”劉蓮答。
    “說的不錯,這就是作繭自縛。成為了信仰的奴隸,可稱之為信奴。”道士總結道。
    隨著劉蓮舌戰群奴,周圍的人越來越多,看熱鬧人覺得好玩。有人拿出相機準備拍照留念。信奴們以拍照不敬為由,上前制止拍照。
    “為什麼你們說拍照是不敬?拿煙燻就是尊敬呢?”劉蓮不怕事大,提出要命問題。
    “自古以來,敬神就是燒香磕頭,這不是拿煙燻,是燒香。”信奴們非常惱火,搶著回答。
    “你們這個點一把香,那個點一把香。大殿里外煙霧繚繞,不是煙燻是什麼?”劉蓮開始進攻。
    信奴們經過一番思考,又準備挑起戰爭︰“你年紀小,什麼都不懂,燒香是供養。我們要供養神佛,不然他就不能停留世間,幫我們完成心願。”
    “你這麼說我就明白了,原來神佛幫助人們也要收取好處的。這和當官的受賄有區別嗎?”劉蓮繼續進攻。
    “話不能亂講,亂講話會遭報應的。”又有一大堆好心人勸和。
    “我提出我的觀點就是亂說話嗎?懷疑一件事情不正確,不能提出異議嗎?況且你們用人的思想,想象神佛的需要,甚至認為神佛會因為一點小的事情就會懲罰人類,這不是在貶低神佛嗎?”劉蓮很久沒和別人辯論過了,因為她總也說不過道士。這一次終于找到機會了,把道士教她的展現出來。
    劉蓮的思路清晰,徹底驚呆了眾人。畢竟看上去最多不過十歲的小女孩,能說出這些大道理,肯定不是一般人。眾人陷入了沉默。還有一個因素是大多數人認為劉蓮是一個小女孩,跟一個女孩講道理不是多此一舉,斤斤計較嗎!女孩跟你說什麼,你應該說“是的,好的”就行了。
    信奴們很快轉移了矛盾,原因是幾位香客帶來了一個鹵好的豬頭和水果作為祭品,欲放在斗姆元君的香案上。這導致眾多信奴的不滿,認為把豬頭作為祭品是大不敬。
    在道教中,斗姆元君被視為紫光夫人的化身,而紫光夫人是在龍漢年間化生九子的神仙,其中一子就是駐守西北方的豬。因此,斗姆元君的形象中可能會出現豬的元素,以表示她與豬的聯系。比如她坐的車子就是由豬來拉。此外,豬在道教中象征著純潔和自然,因此,斗姆元君騎豬也是純潔和自然的象征。)
    幾位香客也是堅持己見,他們認為,給神仙供養什麼都是可以的,水果、豬頭,還是香火,神仙是來者不拒。
    信奴們則認為豬是斗姆元君的眷屬,殺之作祭品,明顯是侮辱神明。
    兩伙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從罵戰逐漸變成了推搡。有人甚至舉起了拳頭,眼看新年祈福的祭祀就要被破壞。劉蓮決定跳出來罵醒這兩伙人。
    “你們這些無知的人為什麼要堅持自以為是信念?”劉蓮大聲急呼︰“難道要因為一個豬頭而引發血案嗎?”
    “那你認為用豬頭作為祭品,是對是錯?”有人不嫌事大,把矛盾拋給劉蓮。
    “沒有對錯。”劉蓮並不上當。
    “為什麼?”人們不解。
    “雖然你們拜的是一個神像,但是你們對神的認知卻產生了兩個神明。一個神明可以接受豬頭作為祭品,另一個神明不能接受豬頭作為祭品。這兩個神明都是你們想象出來的,所以沒有對錯之分。”劉蓮說。
    “胡說什麼?怎麼說是我們想象出的神明。她是真實存在的神祗。”有人反駁道。
    “你並沒有見過神,你對神的認知都是前人告訴你的。如果讓100個人描述神的世界和神的特點,你就會得到100種結果。這足以說明神都是基于人的想象而存在的。”劉蓮總結道。
    “人體如此奧妙,世界如此美麗,難道沒有一個造物主嗎?這個造物主就是神。這並不是基于人的想象,而是客觀存在。”有人說。
    “不錯,我也認為造物主是真實存在的。造物主應該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道,中國人說三尺頭上有神明,其實這個神明也應該就是道,人和道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形成了道德這種法則,從而對人起作用。
    然而神大多是基于人類形象的幻想創造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外星人來地球讓人類產生的精神崇拜,或是對自然、物品的盲目崇拜。”劉蓮想了一下回答。
    “那造人的女媧是道,還是神?”有人問。
    “無所謂啦,所有生命體都是道的外顯。也許女媧只是外星人,是來地球上的研究生命進化的科技人員。她將很多物種進行了改良,于是創造出了現在的人類。即使她創造了人類,現在也沒有多少人類祭拜女媧呀。主要是傳說中女媧補天後耗盡精力死了,所以拜她沒有好處。不論神話傳說的真假,人類還是有點唯利是圖呀。”劉蓮調侃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小姑娘,你可不要亂講話呀,你知道嗎?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我家孩子去年生病,就是在斗姆元君像前拜了拜,後來就好了。神明尊貴可不是我等凡人可以隨意胡說的。”一個好心的中年大叔提醒道。
    然而,這話卻引起了道士的關注︰“李大叔,你的孩子並不是我去看好的嘛,明明給他用了針灸和艾灸,你怎麼說是拜神拜好的?”道士不滿的插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這時候眾人才發現,原來大師就在邊上。為什麼大家一開始都忽略了呢?
    “大師,對不起,我說錯話。我孩子病是您看好的,但我也去拜了神,雙管齊下,不算完全胡說。”大叔解釋道。
    “信則靈,不信則不靈。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說明人的信心對事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正信可以導致好的結果。信心喪失,做事就半途而廢了嘛。但是後來這句話也被很多邪教拿去用來騙人,有的邪教騙子自稱能給人治病。但需要別人捐獻家產,如果沒治好就說對方信心不夠,還需要多捐些,以此為借口去斂財。所以現在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這句話的往往是騙子。”道士總結道。
    “原來如此,我覺得這句話可以改成︰正信則靈,迷信不靈。正信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必須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永久性、普遍性、必然性。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于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劉蓮補充說。
    “你舉個具體的例子,說說什麼是正信,什麼是迷信。”有人問。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正信。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這就是迷信。”劉蓮答。
    “說得好!”眾人接受了這個觀點。于是不再糾結什麼祭品,繼續參與到新年祈福活動中。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