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寶典

第1章 修行的意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蓮子心 本章︰第1章 修行的意義

    自古以來,凡是修行之人,如果不明白自己修行的真正意義和目的,那麼他們的修行將變得毫無意義。即使他們能夠延長自己的壽命,但這也只是一種徒勞無功的做法,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煩惱和困擾。

    有些人認為,修行的目標就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獲得永恆的生命。然而,對于那些壽命超長的人來說,他們所面對的孤獨和寂寞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在無盡的時光長河中,如果他們無法超越塵世的紛擾和束縛,那麼痛苦將會像影子一樣伴隨著他們,讓他們備受折磨。活得越久,他們所經歷的苦難就會越多,直到最後無法承受這種壓力而崩潰。

    其實,人的生命本可以無限制地延續下去。當一個人離世時,僅僅是其肉身消逝,而靈魂依然存在于宇宙之中。然而,對于那些非意外身亡的人們來說,他們的生命終結並非由他人或外界因素所決定,而是源于自身的意願。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希望、不再有求生欲望時,才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曾經見到一位年齡較大的老人,他的身體狀況尚可。有一次生病住院,得知兒女都不願意來看他和照顧他,他選擇了默默的離去,死的非常安詳。醫生護士甚至不知道他的死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主宰著人類的生死呢?答案並非我們表面所感知到的意識,而是深藏于內心深處的“超我”。這正是佛教所倡導的“明心見性”中的覺悟性。或許有人會質疑︰難道所有因病去世的人都是自願放棄生命嗎?從超我的視角來看,事實的確如此。但對于小我而言,它往往難以理解超我的抉擇,臨死前拼命反抗,痛苦掙扎,也就是這個原因。這便是未能真正領悟到“明心見性”的真諦。

    修行者在覺醒之後,他們便能夠洞悉超我的決策,並且明白其中的緣由。于是,他們會毅然決然地放下小我所執著的一切,順應超我的指引。這個轉變的過程,正是覺醒的關鍵所在。

    修行的真正意義在于脫離苦海,不僅是自我的解脫,更是要幫助所有的眾生一同脫離苦難。佛教講究自渡渡人,只有當一個人具備了足夠的能力和智慧來自渡,才能有資格去渡化他人。如果一個人還沒有覺悟,還沒有明心見性,那麼他自然也不具備渡人的能力。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許多尚未覺悟的人在傳授修煉方法,教他人修行,這就如同盲人引路,往往容易導致邪教和邪法的滋生。當然不是說沒有覺悟就不能教,而是在教的時候一定要說我說的只代表我的理解,並不代表是正確的,如何取舍,還是交給學習的人。

    有的人信仰宗教,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出于好意傳播修行方法,並告訴他人︰“我學習的修行方法非常出色,你應該跟隨我的腳步一同信仰。”然而,實際上他們正在傷害他人,因為他們所傳播的是法執妄想,不是從修心正念著手。這些人並未覺悟,又如何知曉自己所信奉的是否是正確修行之法。世間眾多宗教不斷演變和發展,修行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誰能確定哪個才是正確的呢?在此,請務必記住以下重要觀點︰明心見性的人找到了真我,心靈獲得大自在。如果尚未脫離苦難之海,那就意味著尚未覺醒。此時,請靜下心來專心修煉,切勿追求外在的形式活動如燒香、磕頭、弘法。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苦難之海呢?其實,人類大部分的痛苦都來自于內心深處,只有極少數的痛苦是源自肉體。所以,只要解決了心靈的疾苦,那麼肉體的痛苦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因此,所謂的苦難之海實際上就是人心中執念的海洋。

    人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大自在,並不是肉體上的自由,而是心靈上的自由。只要我們還被束縛在肉體之中,就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然而,在修行的道路上,修行人會逐漸解放心靈上的限制,最終獲得一種心靈上的大自在。這正是脫離苦海的根本原因所在。當我們到達這個境界時,即使肉身已經死去,也不會再對我們的心靈造成任何影響。那時,肉體所承受的痛苦將不再能反映到心靈之上,這才是真正的脫苦得樂、苦盡甘來。

    所以說修行本質其實就是修心,明心見性也就是修真、悟真,從小我過渡到真我,把後天形成的各種執念都去除掉,將心靈上的限制解開,從而達到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而具體的修行方法,則是因人而異的,畢竟每個人的習性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去掉的執念也就有所不同。最為常見和通用的修行方法,就是先做到清心,然後再觀照身心,漸漸覺醒,最終實現明心見性。當年佛陀傳授給世人的禪定之法便是如此。至于道家的性命雙修,也和這個差不太多,只是多了些煉體長生的相關內容罷了。

    我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自從覺醒後,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應該去做些什麼事情。我願意與各位分享我自身的修行經驗,尤其是那些曾經走過的彎路,希望能借此幫助大家避開陷阱,減少不必要的曲折路程。這也是我撰寫此書的主要意圖之一。

    在此,我想特別提醒大家一點︰千萬不要將自己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宗教門派之內。盡管在講述某些修行原理時可能會引用大量來自不同宗教的術語或觀點,但僅僅因為使用了某個宗教的詞匯並不意味著我被該宗教所束縛。

    未來,修行必將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主修課程,因此我們不能讓宗教信仰成為一種限制或定義。接下來,我將以修行覺悟的大智慧來詳細解釋為何這本書被命名為《修行寶典》。

    修行之路充滿艱辛,而這本寶典則是我多年來積累的智慧結晶。它不僅包含了對各種修行方法的深入探討,還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和指導。無論您是否已經踏上修行之旅,或者只是對這一領域感興趣,相信都能從中受益匪淺。

    讓我們一起跨越宗教的界限,共同探索修行的奧秘,開啟內心深處的智慧之門。願這本《修行寶典》成為您修行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引領您走向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寶典》,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寶典第1章 修行的意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寶典第1章 修行的意義並對修行寶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