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角座星系的這場遭遇戰。
聯邦艦隊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
常規戰斗方式下,鯤鵬級遠程無法保證絕對殺傷,而近程又沒有優勢。
這一次之所以能以損失近700艘戰艦,干掉尼克斯人超過3000艘戰艦,這並非是因為技術優勢,而是...
數量優勢。
畢竟,這是用上萬艘戰艦打3000艘。
結果戰損比依舊達到了4.351。
這要是沒有第一波的超空間偷襲,以及第二波的量子炸彈攻擊。
那這個戰損比,到底誰更多...
還真不好說。
而且,今後如果再遭遇尼克斯人的艦隊,對方便會有所防範。
不會再讓聯邦艦隊那麼容易得手。
尤其是光傳送這玩意。
第一次也許好用,但第二次,第三次,就不好說了。
因為,這東西其實挺容易干擾的。
別說是尼克斯文明了,就是踫上一個四級文明,給他們一些時間的話,其實也很快就能想到屏蔽光傳送的方法。
于是,鯤鵬級c型的全新空間戰艦計劃,被提上了日程。
為什麼要說全新空間戰艦呢?
答案在于,鯤鵬級b型其實並沒有利用任何空間技術。
之前我們說過,想要對空間動手腳,一共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空間科技來進行,這是最為直接,且不需要任何觸媒的方式。
第二種,借用空間寶石的自由特性,以取巧的方式,對空間施加各種影響。
第三種,通過引力來影響空間,並實現一部分空間科技的獨有效果。
而人類,之前並不是掌握了空間科技,而是...
因為林萱的幫助,得到了空間寶石,從而獲得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空間的能力。
說得形象化一些,其實就是林萱給了人類一個作弊器,讓人類在沒有掌握空間科技的時候,便可以使用各種空間攻擊以及防御。
畢竟,原本空間寶石這東西,是需要文明將空間科技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可以擁有勘探空間礦脈的能力。
如果不是林萱出手,別說當時的人類,就連已經半只腳邁入五級文明的德蒙帝國,都做不到。
雖然之後人類因為得到愛爾菲的幫助,逐步真正入門空間科技。
但這個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也就一直沒有對鯤鵬級進行升級,而是繼續沿用空間寶石的技術模式。
那麼,空間寶石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在宇宙中又是怎樣的定位呢?
按照宇宙目前對于科技文明的分級方式,一共有十個等級,也就是一至十級文明。
至于原始文明、超級文明,以及神級文明這三個級別,我們以前也說過,並不是常規星際文明的級別。
所以,單純的常規星際文明,其實就只有十個級別。
當文明開始仰望星空,甚至有能力突破母星,對所在的恆星系統進行殖民以及開發時,便正式成為了星際文明。
也就是,從原始文明邁入一級文明。
在這之後,當一級文明展開星際大航海,走出自己母星所在的恆星系統,對其他恆星系統進行殖民後,便可以稱之為二級文明。
能源技術進一步提升,並開始全面進入能量武器時代後,也就達到了三級文明。
將能量武器發展到極致,同時研發出能量護盾以及躍遷技術後,四級文明便誕生了。
而這時,一道巨大的門檻,也出現在了文明面前。
因為,這時你依靠原有的科技樹,已經很難繼續向上攀爬,必須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才行。
空間科技...
這對于科技文明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時...
也是晉升五級文明,所無法繞過去的坎。
可一旦掌握這項科技,你的文明就會進入一個全新次元,並正式邁入五級文明的門檻。
到這里為止,是大部分文明都知道的內容。
因為,雖然銀河系內只有四級文明,但曾經也是出現過五級文明,並流傳下來了這些信息。
而五級文明繼續往上,就不是銀河系內這些文明所了解的了。
實際上,就像三級與四級文明,都可以被統稱為能量文明一樣,五級與六級文明,其實也都被統稱為空間文明。
很顯然,想要晉升六級文明,則必須要在空間文明的領域進一步深耕。
並且,至少也得比五級文明強上一個次元。
否則的話,同樣為空間文明,還要分成五級和六級,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是空間文明,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兩者之間產生次元差距呢?
答案是,空間寶石!
沒錯,就是林萱用來給人類開掛用的空間寶石。
正常來說,這玩意是要一個五級文明發展到巔峰後,才有可能依靠空間科技發現,並開采的東西。
以一定程度以上的空間科技為基礎,然後輔以空間寶石。
可以使你的空間科技更為強大,甚至是做到一些單純依靠空間科技,所無法做到的事情。
因此,在六級,或六級以上的文明圈子中,空間寶石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
空間科技增幅器!
所以,五級文明晉升六級文明的關鍵,就在于空間寶石。
要是被那些六級文明知道,聯邦是如何使用空間寶石的,絕對會捶足頓胸,大呼暴殄天物吧...
這些信息,目前的聯邦並不清楚。
但第四科研院那邊,之前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就已經發現了空間寶石的增幅特性。
甚至還制造出了一些原型武器。
而最終的測試結果...
以純空間科技打造,再輔以空間寶石進行增幅的全新艦炮,比起鯤鵬級b級上的那種,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要翻十倍不止。
最終,在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原型機與之後一代代測試機的漫長測試後。
相關報告,終于是送到了三巨頭,以及林宇的面前。
最終,在三角座星系的戰斗後,四人一番商量...
直接就拍板確定了下來。
鯤鵬級c型的全新空間戰艦,開搞!
整個項目由銀河系遠東第一艦船設計局,完成設計工作。
同時,由大麥哲倫星系第四科研院,以及其他數百個研究所共同提供技術支持。
要求一年內完成原型艦,並在三年內完成全部測試工作並最終定型。
五年內,完成首輪小批量試產,至少一個滿編艦隊的任務。
隨後,根據這支艦隊的實戰表現,來決定...
是否立刻投入全面生產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