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技術...
這條路線竟然也步入星際時代。
這一刻,會議室內所有人都震驚了。
畢竟,在人類的視角中,蒸汽時代僅僅只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很短暫的一個過渡時代。
這個時代放到現在,根本就是落後的代名詞。
而克萊因族,竟然在這一技術路線上深耕,甚至成為了星際文明。
文件中,也列舉了一些克萊因族的技術。
比如...
開發核反應堆鈾釷熔鹽堆)作為熱源,替代傳統煤炭,產生超高溫蒸汽>1000°c)。
核反應堆與蒸汽渦輪集成,熱效率提升至60以上,同時通過中子反射層和液態金屬冷卻系統控制反應速率。
又比如...
在行星軌道部署巨型反射鏡陣列,聚焦恆星光線至吸熱塔,產生持續高溫驅動蒸汽渦輪,為星際殖民地提供無燃料能源。
還比如...
戰艦的推進器方面,在燃燒室內交替注入水與液態氧,通過火花點火引發爆轟波,瞬間氣化水產生高壓噴射,類似人類曾經的脈沖爆震火箭,但要更強許多。
甚至就連他們戰艦內的生命維持系統,都采用了蒸汽生態循環與機械肺。
船員呼出的水氣通過冷凝管回收,尿液經蒸汽滅菌後蒸餾提純,配合藻類培養艙再生氧氣,水循環效率達98。
同時,生活艙布滿銅制冷凝管道,濕度常年維持在70,牆壁生長著耐濕苔蘚作為生物指標。
文件中還列舉了大量內容。
簡直閃瞎了所有人的眼楮。
從沒人想到過,蒸汽技術發展下去,竟然還能這麼玩。
這還真是開眼界了。
克萊因族的科技,十分特立獨行。
但也是因為如此,他被其他文明給盯上了。
異類文明,從來都是各文明眼中的香餑餑。
畢竟,大家的技術路線都大同小異,可以相互借鑒的地方很少。
而這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截然不同路線的文明,那麼他們的技術對于所有文明而言,都有著很強的可借鑒性。
對于一個文明而言,這就好像是...
換個思路!
于是,幾個二級文明聯起手,一同入侵了克萊因族。
最終,克萊因族雙拳難敵四手,只得啟動火種計劃。
組建了一支流亡艦隊,開啟了逃亡流浪之旅。
並在經過流浪二十多年後,他們來到了太陽系,並發現...
這里有一顆質量極高的生命星球。
隨後在捕獲頓河號護衛艦,並從艦員大腦中提取出情報後...
克萊因族認為,雖然地球有文明存在,但這個文明並不強。
也許過程中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但這些代價與整個克萊因的延續相比...
不值一提!
隨後,克萊因族對于太陽系的正式入侵...
開始了!
老實說。
這份資料給每個人帶來的震撼都很大。
從人類第一顆衛星上天,至今已經600多年。
在這600多年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是否有外星人存在,這始終是一個熱點話題。
而這個問題在今天,終于是有了答案。
外星人,存在!
並且很多!
單單在銀河系內,外星文明的數量就有幾十上百萬之多。
人類自此不再孤獨,但同時...
也不再安全!!
當然了,危機危機,先是危,而後便是機!
危機代表了危險,但同時,也標示著機遇。
根據克萊因族的信息,太陽系周圍上百光年內,都沒有什麼文明。
即便是有,那也是還無法走出母星的一級文明。
換言之,只要能擊敗克萊因族,那麼...
人類立刻就可以走出太陽系,開展大規模的星際殖民運動。
屆時,整個人類將會獲得百倍千倍速度的爆發式發展。
如果說人類的第一次大航海始于地球,而第二次大航海則是繼而走出母星...
那麼,走出太陽系的那一天,便將標志著人類第三次大航海的開幕。
是止步于太陽系,迎來族群滅亡。
還是走出太陽系,向著巔峰邁進。
一切的一切,關鍵就在于木星防線,以及小行星帶這道人類最後的護城河。
在木星削弱敵人。
在小行星帶徹底摧毀敵人。
我,一定會做到的!
台面下,林宇緊緊握住了拳。
“這就是燭龍號,我們將要服役的戰艦?”
火星軌道,第五艦隊臨時母港。
一艘巨大戰艦緩緩停靠,而在港口內,早已經整齊列陣的數千人,此刻一個個眼中全是激動。
他們,各部門的一把手,以及艦橋人員,全都是這幾天林宇以及秦穹兩人,從無數名單內挑選出來,然後將人抽調過來的。
而其余數千人,則都是新兵。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純新兵,至少也是完成聯邦艦隊一年訓練,原本就是要補充給第五艦隊的士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基礎的操作,那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其余的吧,就只能後續訓練了。
好在的是,林宇還有時間,即便克萊因現在就出發,但以他們的戰艦速度,想要抵達母星防線...
仍然需要三百天左右的時間。
三小時後。
戰艦交接完成。
不過,雖說絕大部分負責海試,以及將駕駛戰艦過來的艦員都會離開,但還是會留下不少人。
當然了,並不是永遠留下,而是多留一段時間。
負責協助林宇這邊的人,更好掌握這艘戰艦,以及解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也因此,留下的人中,還有十多名身穿白大褂,來自聯邦遠東第一戰艦設計所,以及科學院的人。
此刻,林宇端坐于艦橋的艦長椅上。
與瓊霄號戰星不同,燭龍號的艦橋要小得多,甚至只和現役的第三代輕巡差不多。
要知道,這可是重巡。
要換成第三代重巡的話,艦橋少說也有七八十個崗位。
可燭龍號呢?
僅僅就只有32個人崗位,這還是算上指揮官、副官,以及參謀組八人在內了。
可想而知,燭龍號的自動化程度是有多高了。
參謀組的席位,依舊還是設計在了艦長位的後方。
而在前方,則是四片弧形區域,分為兩排,每排兩個。
在這四個區域內,包含了舵手、導航、通訊、雷達等的所有崗位。
這,便是燭龍號艦橋的全部了。
雖然看著沒有戰星艦橋那麼霸氣,但勝在足夠簡潔,視覺上也更先進一些。
對此,林宇還是很滿意的!
“舵手,狀態如何?”
“沒問題,艦長!”
“那好,帶我們離開港口!”
“是,艦長!”
喜歡星海霸業請大家收藏︰()星海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