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曾市長如期抵達紅星錦秀廠,紅星機械廠的林長風、肖愛國、肖愛民、肖愛邦、肖愛玉、林小芳已在路邊等候。
市長一下車,肖愛國便急忙上前握手。“曾市長,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對您的視察指導工作感到無比榮幸。”
曾市長微笑著回應,目光掃過眾人說道︰“今天來主要是想了解咱們廠的實際運營情況,大家不必緊張。”
隨後,肖愛國陪同曾市長一邊向廠內走去,一邊介紹廠里的基本情況。當他們走進生產車間時,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肖愛國自豪地指向兩台經過改造的設備說︰“市長,這設備經過我的自動化改造,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效率是目前國內最新設備的三倍。”曾市長點頭表示贊許。
接著,他們來到產品展示區,肖愛玉拿起一件精致的配件遞給市長看。曾市長仔細端詳後,夸贊道︰“這做工真是精細。”
“是的,我們生產的配件用料比市場上的少30,但我們的轉速是他們的四倍轉得越快,風力越大),這也是我們成本低的原因。”
他們又來到新產品區,一台原本用于生產電風扇的設備因原材料不足而處于半停工狀態。
曾市長看了看肖愛國。
“我們最近接到了價值超過一億的訂單,超過一百萬台,但由于原材料短缺,完成訂單變得很困難。”
“王強,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王強面露難色“量太大了,我們的生產計劃已經是去年制定的。”
“必須解決!”
“堅決完成”,王強以前也是軍人。
曾市長注意到一台造型獨特的風扇,問道︰“這是什麼?”
“這是我們新研發的產品,暖風機。”
“這是冬天用來取暖的,市場潛力巨大。”
一天前,吉大省外貿廳的張杰廳長帶著憂慮找到了曾市長。
原來吉大省是一個重工業城市,生產的都是大型設備,但外商認為種花國的重型工業設備是低端貨,不喜歡采購。
曾市長也感到無奈,生產不出好產品的設備,誰願意買呢。
因此,沒有一家工業企業願意參展,這正是張杰找上門的原因,他希望能在長河市找到合適的產品。
曾市長審視了這兩款產品後,心中一動,回頭對外貿局的局長楊澤凱說︰“把錦秀機械列入廣交會展團。”
“好的,我和肖廠長聯系。”楊澤凱回答。
“我們要盡一切努力解決紅星錦秀廠的物資需求。”
“肖愛國,你們還有其他困難需要曾市長幫忙解決的嗎?”林長風向肖愛國使了個眼色。
“我們這里空間太小,想擴大規模但受限于空間,因此我們前段時間向土地局申請了五百畝土地,但還在審批中。”
土地局的趙敏表示︰“東郊那邊有足夠的土地。”
“五百畝夠用嗎?”
“暫時夠用,等有了進一步發展,我們可能需要再申請。”
“那就申請兩千畝吧。”
肖愛國驚喜地說︰“感謝曾市長的大力支持。”
實際上,肖愛國擔心要求太多不被批準,沒想到曾市長批了這麼多。
當時的土地資源豐富,沒人能預見到未來土地幾十年後會變得很寶貴。
曾市長擔心其他市用土地和廠房吸引紅星錦秀廠,曾市長的目光更為長遠。
曾市長在錦秀廠停留了兩個小時,听取了各種匯報,逐漸了解了紅星錦秀廠。
他不禁感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竟然孕育出了如此杰出的企業。
……
一周後,東郊的土地上三支工程隊同時開工,這里將興建紅星錦秀第一期的四座大型廠房和十棟宿舍樓,建成後,日生產風扇可達十一萬台,暖風機十萬台,還將包括一座辦公樓和一座研發中心。
現在的建築成本很低。不趁機多建,難道要等到價格上漲後再建嗎?
肖愛民經過多方打听和不懈努力,終于成功地與另外一家工廠取得了聯系。
這家工廠擁有三台已經報廢的設備,原本這些設備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可以通過改造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紅星錦秀廠由于內部空間有限,根本無處安放這三台龐然大物般的設備,所以也就無法對其展開任何形式的改造工作。
面對這樣的困境,肖愛民並沒有輕言放棄。他深知機會難得,如果能夠順利解決設備存放和運輸的問題,那麼對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新工廠建設完成之後,才有可能將這三台設備安全、穩妥地運送過來。
同時,肖愛國訂購了兩條新的風扇生產線,雖然是較為落後的國產設備,但它們是全新的。
只需二十個改造點就可以進行改造,但兩台設備也花費了四十個點,新手禮包獲得的一百積分點,現在只剩下四十點了二次改造成暖風機花費了二十點)。
當然,如果沒有改造點,也可以用金錢兌換。這也是肖愛國隨意改造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沒有空間放置新改造的設備了。
肖愛國當然知道企業未來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更是將空調、電冰箱和電視機等家電產品納入了後續的業務拓展計劃之中。
但那只是以後,不是現在的目標。
畢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一地點的工廠布局顯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地域輻射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很大。
在這個尚未擁有高鐵的年代里,交通運輸速度相對較慢。
若僅依賴于從吉大省向外運送產品,其效率必然難以令人滿意。
如此一來,怎麼可能將自家產品快速送達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市場?
這也是肖愛國要考慮的問題。
ps.這一章出現了一個關鍵產品,對下面的情節非常重要。
喜歡國家幫我壟斷請大家收藏︰()國家幫我壟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