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

第71章 早餐店的斗笠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一行白鷺飛上天 本章︰第71章 早餐店的斗笠碗

    這天,楚健將老大葉文軒喊了出來。

    葉文軒得知他買了豪車,要過過手癮。

    其實,葉文軒自己也有車,但很少開。

    幾分鐘後,楚健和葉文軒來到一間經營早餐的小店。店面不大,也有些老舊,但很干淨衛生。

    “靚仔,吃什麼?”老板招呼道。

    “瘦肉雞蛋腸粉。”葉文軒答道,然後微轉頭對楚健問道︰“你呢?”

    “生蠔雞蛋,另外再來兩碗白粥。”楚健看了眼貼在牆上的菜單。

    “好咧!先找位置坐,馬上給你做。”

    腸粉是一種非常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屬于粵菜系,源于唐朝時的瀧州(今廣東羅定市)。

    它一開始並不是叫腸粉,而是龍龕餈,腸粉之名大有來頭。

    據說,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游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誘惑,專門轉到羅定州吃龍龕餈。

    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龍龕餈時,乾隆贊不絕口,並乘興說“這餈並不算是餈吧,反而有點像豬腸子,不如就叫腸粉吧”,腸粉因而得名。

    腸粉有軟潤爽滑,入口彈口,色白甘香,回味無窮的特點,是羊城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選之品,老廣記憶中的美食之一。

    就一會的功夫,兩份還冒著絲絲熱氣的腸粉就端了上來。碟中的腸粉被切成約3厘米長的小段,剛好能一口吃掉,上面撒了些炒香的芝麻和澆了少許香油,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邊上擺放兩棵熟菜心,淋上特制的豉油,看得直流口水,

    葉文軒和楚健兩人二話不說,直接操起筷子,嗦嗦地將腸粉往嘴里送,期間還不忘喝口白粥。

    “夠爽、夠嫩、夠滑!”吃掉碟中最後一塊腸粉,葉文軒感嘆道︰“怪不得,乾隆皇帝游玩江南,回到京城還對腸粉念念不忘。”

    楚健也頗有同感︰“還是一如既往的爽滑可口,回味無窮。吃了一份,還想再來一份。”

    “老板,這里再來兩份,跟剛才一樣的。”葉文軒直接對老板喊道,他感覺自己還能再干兩份。

    老板聞言大喜︰“好的!馬上就好。”

    這不僅是多賣出一份,更是得到了顧客的認可。它能讓人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滿足感,自己的勞動付出是值得的。

    很快,兩人又把腸粉消滅掉了。

    其實,腸粉能這麼受人喜愛,除了美味可口,還有就是花費時間少。一份腸粉只需兩三分鐘就能做好,而且不燙嘴。無論是在馬上吃,還是打包帶走,都特別適合趕時間的上班族和學生。

    打了個嗝,葉文軒站起來道︰“解決了溫飽,走,準備去干正事!”

    “你那是解決溫飽嗎?”楚健瞟了眼葉文軒微微凸的小腹吐槽道。

    “嘿嘿!”葉文軒尷笑一下,直接往外走。

    楚健起身,準備跟上去。就在此時,鄰桌一只佔有些許食物殘留的碗吸引了楚健的目光。

    葉文軒走了幾步,才發現楚健沒有跟上,轉頭一看,“咦,這家伙又在干啥?居然對著一只碗發呆。難道那碗有貓膩?”

    對楚健的撿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又覺得不可能,如果真是古董,萬一不小磕踫或摔碎,還不心疼死?

    返回後,葉文軒小聲問道︰“有什麼發現?莫非那碗真是個老物件?”

    “還看不準。”沒上手看過,楚健不敢確定那碗到底是真還是假,除非動用左眼的能力。

    畢竟,我國的古代藝術品制作,歷史悠久,樣式眾多,產量龐大,除了歷代流傳下來大量的傳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層出不窮。

    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出于各種動機,對古董作了大量復制品或偽品 ,真真假假,魚目混珠,也額外增加了不小鑒定的難度。

    兩人反常的舉止,引起部分食客的注意。

    其中的一位食客,二十出頭的樣子,對著楚健瞧了又瞧,突然,猛拍大腿喊道︰“哎呀!您不就是那個……那個啥拍賣行的鑒定師嗎?”

    循聲看了過來,是個陌生的面孔,個頭不高,五官長得還算端正,只是臉上早年長的青春痘的時候,被他擠得坑坑窪窪的,有點影響儀容。

    “我是楚健,擔任羊城木棉花拍賣行的鑒定師,請問你是?”楚健答道。

    那出聲的食客,一下子躥了過來,興奮中夾著崇拜道︰“您好!您好!我叫沐川,曾有幸在鄭培強的直播中見過您。沒想到今天能見到真人,真幸運!”

    得到肯定的回答,沐川好奇地問道︰“那是什麼碗,看起來很少見啊?”

    桌上的碗,通體奶白色,口徑約14厘米、底徑約4厘米、碗身高約10厘米、底腳高約5厘米。

    “這叫斗笠碗,把它翻過來再看,是不是像一只江南斗笠。”楚健解釋道。

    “哦,確實像。難怪看著有些眼熟。”

    “名符其實。”

    “怪不得叫斗笠碗,原來如此。”

    ……

    那些于無聲中,慢慢靠近湊熱鬧的食客,紛紛恍然大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許有人會認為愛看熱鬧是國人的劣根性,其實不然,外國人也愛湊熱鬧。

    究其心態,大概有以下幾種︰一是好奇心理使然,遇事想弄個明白;二是為茶余飯後準備談料;三是業余生活貧乏,沒什麼樂事,望生活中出現一點新鮮的事情來刺激一下平淡的生活。

    在征得店里老板同意後,楚健開始鑒定斗笠碗。

    在場的食客絕大多數都是圈外人,對古董鑒定了解不多,便邊鑒定,邊普及道︰“古董鑒定主要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辨偽︰即鑒定這件古董是真品,還是後代的仿品或偽作。這是鑒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例如,一件帶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應鑒別出它確是康熙時期制作的瓷器,還是後代仿造的偽品,要仔細識別。”

    “第二斷代︰即鑒定古董的制作的時代。例如,龍泉窯瓷器,宋、元、明均有生產,要鑒別出它是宋代、還是元代事明代的產品。”

    沐川適時地送上一杯水,楚健也不客氣,喝口水,潤下喉嚨,繼續道︰“最後是斷窯口︰即鑒定古董的產地,屬于某一窯口的產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鑒別它窨是耀州窯制作還是臨汝窯制作、或是其它窯口制作的。”

    十來分鐘後,楚健對手中的斗笠碗有了猜測,再用左眼驗證,果然如此。

    沐川也是個會察顏觀色的主,看出楚健鑒定完畢,就有點迫不及待問道︰“楚大鑒定師,這斗笠碗是古董嗎?”

    “這是唐宋時期的大邑瓷碗。”

    “啊!大邑瓷碗!這就是杜甫都想要的碗!”一位國字臉的食客驚呼道。

    對于杜甫,大家並不陌生,知道其是唐代著名詩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只是這碗怎麼就跟大詩人杜甫扯上關系了呢?

    霎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到國字臉食客身上,使其壓力大增,有點緊張說道︰“昨晚,輔導孩子語文時,剛好有提到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呃君家…”

    本來就有點緊張的食客,臉色一下變得通紅,沒想到緊張之下,忘詞了,後兩句詩怎麼也想不起來。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楚健出聲解圍道。

    國字臉食客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十分感激向楚健道謝。

    “其實,這里面有段實實在在的歷史典故。”

    楚健接著說道︰“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親戚朋友、同僚身居高位者眾,本人在朝廷曾任左拾遺,還為皇妃作過碑文,名聲顯赫,在蓉即成都)期間,與各級地方高官也頗有交往。”

    “然而,想要求得一件精美的大邑燒瓷,也得到相當于現世主管經濟副縣長的韋少府處去乞。這首《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就是杜甫頗有些自嘲意味地記錄下這個小故事的。”

    “老三,這碗值多少錢?”葉文軒踫了下楚健。

    這斗笠碗已斷定為老物件,好像還跟詩聖杜甫有關系,大家都非常好奇價值幾許。而當中,又數店老板最為緊張與期待。

    店老板年紀還不到五十,就兩鬢就有些花白,穿著比較樸素,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隱約能見幾個小補丁。從中可以看出,家庭經濟並不是很好。又或者,店老板本身比較節儉。

    “雖然這碗只是民窯出產,但其胎壁薄而輕巧,釉質細潔,釉面滋潤,而且保存完整,能值個三五萬吧。”楚健給出心中的價格。

    “哇!這就值三五萬。”人群中不少人發羨慕的聲音。

    店老板不知何時握成拳頭的雙手,暗自揮動一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也許,可以考慮如何用這筆巨款怎樣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就在楚健猶豫要不要拿下這碗時,一位著西裝,卻不打領帶,反而露出小指粗的大金鏈,不倫不類,腆著大肚子的食客,揮手喊道︰“五萬,這碗我要了!”

    因為這斗笠碗是楚健發現並鑒定的,有些意動的店老板,目光落到楚健身上︰“楚大鑒定師,你看?”

    “你隨意即可。”

    本來楚健就沒有撿漏的意思,哪怕真要買下,也會給個合適的價格,現在有人接手,最好不過了。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方便以後閱讀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第71章 早餐店的斗笠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第71章 早餐店的斗笠碗並對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