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听燭之武所言,心中思忖道“這不用說,這必定是鄭文公派來求和的使節。
秦穆公微微眯起雙眼,思索片刻後,秦穆公面無表情緩緩開口說道︰“此次我大秦出兵伐鄭,那可是因為晉侯要行使其身為盟主的責任。
而我秦國不過是听從晉侯霸主之命罷了,你來此若是想替鄭國求情,我看還是算了吧!
鄭國要滅亡,你不應該來秦軍大營前哭泣,你應該去晉國大營前哭泣!”說完,秦穆公揮了揮手,示意燭之武離去,毫不留情地下達了逐客令。
然而,燭之武卻並未如秦穆公所想那般驚慌失措或者轉身離開。燭之武從容不迫地回應道︰“老臣哭鄭滅國之悲,同時又哭秦國即將大火來臨之哀。鄭國滅亡了不足惜,可惜的是秦國也未必能幸免于難呀!”
秦穆公聞言不禁一愣,隨即大怒道︰“哦?如今鄭國即將覆滅,所能獲取利益者無非就是秦晉兩國而已。
我秦國能有什麼災難?你今天如果說不出個所以然,休怪寡人無情,立即斬首示眾!”。
燭之武不卑不亢道︰“啟稟秦君,秦、晉兩國聯手圍攻鄭國,我們鄭國人自然知道力量懸殊,鄭國滅亡不可避免。
但是,如果滅掉鄭國對您秦國有好處,那我怎麼敢前來祈求秦國退兵。
然而鄭國滅亡,秦國最多是得到了一塊飛地,而得利最大的是晉國。
秦國隔著晉國獲得一塊飛地,想要歸秦國所有,只怕很困難。
您何必要幫助晉國滅掉鄭國,如此一來,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正所謂“強鄰而弱己”實乃不可取也。
假如秦國放棄協助晉國滅鄭,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在函谷關以東的盟友,今後秦國使者往來雒邑和列國,鄭國可以作為秦國的落腳地,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利大于弊。
況且,您應該知道,晉國人乃是白眼狼,全是忘恩負義之輩,先前您三救晉難,泛舟之役,有恩于晉惠公。
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以及河西之地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繼位,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沒幾年的事情,秦君應該不會忘記。
現在的晉侯乃是秦國協助奪位的,然而我听聞晉侯拒秦一起勤王,獨霸護送周襄王回國之功。
秦國幫助晉文公城濮大戰打敗楚國,自己奉天下盟主,晉國賺的盆滿缽滿,而秦君您只是撈一個打醬油角色,請問晉國人可有感恩之心。
晉國是有野心的,您覺得他滅掉鄭國,,今後鄭國作為晉國東部的疆界,難道他就沒有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嗎?
晉國不會長久留著一個強大的鄰居,如果晉國西進,晉國勢必要從秦國手中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
秦君乃是睿智之主,這是列國之間的格局勢態決定的,滅鄭國對于秦國來說,百害而無一利,請秦君三思而行”。
這次秦晉聯合伐鄭,兩國國君都無異議,但是兩國臣子都站在本國利益上極力反對 ,特別是秦國人,不管是軍隊將領,還是百里奚和蹇叔,都已經明確看到,晉文公絕非碌碌無為之輩。
晉國越強大,秦國未來就會面臨越多的壓力,所以百里奚等人勸慰秦穆公,放棄東出,繼續西擴,留著鄭國,遏制晉國。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很有道理,便說道︰“善哉,大夫言之有理,秦國即可退兵,不但如此,我還會派駐秦國軍隊協助鄭國守衛新鄭。”
燭之武大喜,連夜回到新鄭,將這個好消息告訴鄭文公,次日一早,鄭文公和燭之武,叔詹一起來到秦國大營。
秦穆公當即和鄭文公舉行會盟,秦國與鄭國私下簽訂了盟約,秦穆公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位秦國將領,並且留下兩千多精銳部隊幫助鄭國守衛新鄭,秦穆公則不告而別,自己則率領秦軍返回秦國。
晉文公這邊正在商議,聯合秦國準備搶攻新鄭,誰知道此時接到斥候稟報,秦國不知為何,已經率領大軍撤回函谷關。
晉文公得知消息後大怒,在這關鍵時候,秦國突然撤兵,秦穆公不告而別,定然是發生了突發狀況。
國舅狐偃立即上前道︰“主公,我早就說過,秦國人靠不住,關鍵時候秦兵突然撤走,定然是和鄭國私下盟約了。
此時秦穆公估計尚未出函谷關,微臣請命率我的上軍前去追擊秦軍,此地距秦國路途遙遠,再加上還未出晉國國境,秦軍此時歸心似箭,必定沒有戰斗準備。
我們可借此機會,一戰取勝擊敗秦軍,只要我們打敗秦軍,那鄭國定然聞風喪膽,新鄭不攻自破。”
晉文公略加思索後道︰“舅父不可,我之前回國奪位全靠秦穆公的力量,如果沒有秦君,我哪能到今天這步天地?
即便是子玉那樣待我無禮,我尚能退避三舍,以報答楚國的施舍,何況我和秦穆公乃是姻親,今後稱霸路上即便秦國不幫忙,但是也不能和他翻臉成為對手。
鄭國弱小,現在沒了秦國協助,攻打鄭國咱們也壓力不大,正好咱們獨吞鄭國,秦國到時候也說不出什麼來”。
于是晉文公立即兵分兩路,讓下軍駐扎函陵,填補秦國走後的空缺,繼續攻圍鄭國。
鄭文公現在可算是見識了問燭武的能耐,竟然一番口舌讓秦國大軍撤退,確實非同一般。
鄭文公道︰“燭大夫,秦兵撤退,全是靠了您一己之力。但是晉國人還沒撤走,新鄭仍舊被圍,沒了秦國,我們鄭國也照樣打不過晉國啊!”
燭之武道︰“主公,我听說令公子公子蘭流亡晉國,如今深受晉侯的信任,如果派人前去游說晉文公,可以讓公子蘭回國處理國政,鄭國從今侍奉晉國不再和楚國聯系,以此向晉侯請求和解。
同時我們加強城防,讓晉侯知道,鄭國也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晉文公還得考慮楚國,齊國,秦國,魯國的想法,這樣一來晉文公興許就能答應和鄭國結盟放過鄭國一馬。”
鄭文公道︰“此事事大,恐他人不能勝任,還得有勞燭武大夫走一趟吧!。”
此時鄭國大夫石申父道︰“燭武大夫年紀大了,豈能太勞累了,主公,微臣願意替他去晉國大營一趟,定然不負眾望。”
鄭文公點頭同意,于是準備好了貴重禮物,石申父便帶著金銀珠寶出城,直奔晉國大營,求見晉文公要和晉國和談。
歡迎閱讀下一章,拒鼎抗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