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6年二月末,重耳流亡二十載,最後終于回到晉國都城絳城。
隨後重耳帶領文武群臣正式祭拜宗廟,然後繼位為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
重耳四十三歲開始流亡逃往翟國,五十五歲流亡齊國,六十一歲才到了秦國,如今回國為君時,已經年過六十二歲了。
晉文公即位後,並沒有對原來的朝廷官職做大的調整,這是因為剛剛繼位,局勢不明,朝堂暗流涌動,分不清敵我。
晉文公于是決定暫時按兵不動,但是狐偃告訴重耳,朝堂上的官職可以暫時不動,以穩定人心。
但是軍隊不調整不行,必須把兵權收到自己手中,要不然萬一發生不測,後果不堪設想。
晉文公和狐偃,趙衰,胥臣,先珍,魏 等人商議,如今剛剛繼位,我還不能立即提拔你們為高官。
因為朝廷上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就會像當年那樣,利益分配不均,再次陷入混亂,我們先行調整職務,讓這些卿士們自己先內耗。
于是晉文公繼位後召開第一次朝政會議,會上晉文公對呂甥和 芮,並沒有追責,而是讓他們繼續擔任原來的職務。
呂甥仍舊是大司空, 芮還是相國,但是晉文公讓士會擔任士官的同時,兼職大司寇,主管禮法和刑律,直接插手呂甥和 芮主管的這一塊。
此次是晉文公免去了呂甥的上軍將的職務, 立即提拔了 觳為上軍將,而 芮作為 氏家族宗主,是上軍佐,輔佐 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