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8章 楚成王伐鄭
公元前659年七月,楚成王召集了楚國文武群臣,商議準備正式和齊國爭霸,但是為了安全起見。
令尹子文建議楚成王,先不要和齊國正面對決,先試探性挑釁齊國,看看齊國如何應對楚國的挑戰,以及觀察齊桓公的聯合諸侯和軍事指揮能力,以便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楚成王于是任命上大夫斗章為主帥,斗梧和斗御疆仍舊是楚國前鋒,申公斗班為後軍,負責押運糧草。
楚國派出三百輛戰車,步卒一萬八千人,正式準備討伐鄭國。
公元前659年秋七月,楚成王派斗章出兵征伐鄭國,理由是鄭國與齊國結盟,試圖攻打楚國,所以楚國以此理由討伐鄭國,楚軍兵鋒直指鄭國南部邊境的汜邑先今河南許昌襄城)。
斗章帶領楚軍從楚國重鎮方城出發,以常規行軍速度不到三天就能抵達汜邑,後勤補給直接由南申提供,補給線也較為輕松。
楚成王此舉主要意圖,就是為了試探齊桓公聯盟對此如何反應,要是齊桓公出手救鄭國,會以那種方式救援,他如何調集盟友軍隊前來鄭國救援。
如果齊桓公不能及時的救援鄭國,那麼楚國立即對鄭國采取軍事行動,迫使鄭國投降和楚國盟約,即便不能打敗鄭國,那麼楚國可以多次伐鄭國,削弱鄭國軍隊的實力,迫使其倒向楚國。
所以此次楚國並非真的跟鄭國動手,于是楚成王讓大夫斗章大張旗鼓的出動軍隊伐鄭。
鄭文公當天就得到消息了,立即派出大夫聃伯,聚集一萬五千鄭國軍隊,陳兵汜邑抵抗楚國討伐。
然後鄭文公立即派人向盟主齊桓公求救,等到齊桓公得到消息已經是一天後,由于楚國早就有所準備,從方城出發,只需要三天時間就能抵達鄭國的汜邑。
齊桓公和管仲商議道“仲父,這楚國討伐鄭國,如今又與陳國和蔡國結盟,這很明顯楚國要從西線入主中原,試圖和齊國爭霸”。
鄭國不能丟,因為鄭國要是失守,楚國直逼雒邑,到時候周天子迫于壓力,就有可能倒向楚國,那對齊國霸業可是致命性的打擊,我們應當立即組織聯軍前去救鄭國。
管仲道“國君如果現在聯合其他列國救鄭國,只是動員軍隊,然後準備大軍出征各種事宜,就得最少三天。
再加上齊國距離鄭國路途遙遠,這樣一來齊國聯軍趕到鄭國時候,前前後後就得需要十日才能抵達鄭國”。
以楚國行軍速度,兩日後就能抵達鄭國,以鄭國實力可以抵抗楚國大約三到五日。
微臣怕的是咱們等到辛辛苦苦帶著軍隊到了鄭國,鄭國已經抵擋不住楚國攻擊,和楚國聯盟了,到時候我們就很被動。
軍隊路途遙遠,等到了鄭國疲憊不堪,鄭國要是反水了,聯合楚國攻打齊國軍隊,咱們勞師遠征一旦陷入困境,那些中立搖擺諸侯就會立即背叛齊國,全部倒向楚國。
齊桓公道“那該如何是好?難道不救鄭國嗎?那諸侯國們立即就得背齊向楚”。
管仲道“君侯勿擾,楚國攻打鄭國無非就是要挑釁齊國,挑戰您的霸業,他們攻打鄭國就是想看看齊國反應。
我們不如這樣,你楚國不是攻打我的盟友鄭國嗎?那好,我就攻打你們盟友陳國。
別忘了陳國和楚國剛剛簽下盟約,兩國軍事協助聯盟,任何一國受到侵犯,無條件前去救援。
這明顯就是楚國也要效仿我們齊國,進行結盟爭霸”。
既然這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鄭國,我就打陳國。
鄭國軍隊實力還是比較強,只怕楚國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來,要想滅鄭國,恐怕楚國傾全國之力也未必可以,可是陳國就不一樣了。
我們要是聯合陳國周邊國家圍攻陳國,我可以肯定陳國抵抗不了一日就得投降,要是不投降,五日之內可以滅陳。
到時候我看楚國敢不敢和齊國拿陳國換鄭國,要是他們不管不顧滅鄭國,我們直接滅掉陳國後,長驅直入攻打楚國東部,到時候將戰火直接燃進楚國境內。
楚國要想滅掉鄭國卻沒有那麼容易,更別提他們繞開中原各國攻打齊國了,所以我們應該立即出兵攻打陳國,並且派人前去穩住鄭文公,讓他堅持住楚國進攻,到時候楚國不攻自退。
齊桓公立即派出使者,前去穩住鄭文公,告訴鄭文公,立即出兵陳國,鄭國軍隊實在抵擋不住楚國,那就攻打楚國檉邑,大不了把汜邑給楚國,到時候打下檉邑給鄭國,鄭國也不吃虧。
然後分別聯合了宋桓公,魯僖公,鄭文公,曹昭公,邾文公,以陳國背棄幽之盟,私自與蠻夷楚國簽訂盟約為由,六國聯軍伐陳國。
鄭國出兵三千人從西線進入陳國,宋國出兵一萬兩千人從北部進入陳國,齊國一萬兩千人,魯國三千人,曹國一千二百人,邾國一千二百人共計一萬九千多人從東線進入陳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六國聯軍共計三萬多人,戰車七百多輛,兵分三路進入陳國圍攻檉邑,齊桓公打出旗號,如果楚國敢動鄭國一根毫毛,六國聯軍直接滅陳國,到時候鄭國會和陳國互換土地。
陳宣公一看齊桓公帶兵包圍了檉邑,立即派人前去郢都求援楚成王,他告訴楚成王,如果楚國不來救援,陳國鐵定會被滅國,陳國只能投降。
倘若陳國向齊桓公俯首稱臣、舉旗投降,那麼齊桓公接下來便能夠毫無阻礙地揮師南下,直搗楚國的腹地,請求楚國即刻派遣軍隊前去援救陳國。
一直以來,楚成王都企圖試探一下齊桓公究竟有幾斤幾兩,是否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然而事到如今,種種跡象表明齊桓公此次乃是動了真刀真槍,並非虛張聲勢。
起初,楚成王原以為齊桓公將會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地前往營救鄭國。
如此一來,待到齊國的兵力被牽制于鄭國防務之時,自己便能趁機率領楚軍從東線發動攻勢,一舉殲滅黃國、番國和江國,以及諸多東夷的小邦國,進而順勢擴張楚國在東方地域的影響力與勢力範圍。
只可惜,楚成王精心謀劃的這一招聲東擊西之策卻被齊桓公巧妙識破並予以化解。
齊桓公和管仲采取了交換領土這種高明的戰略手段,出其不意地對陳國發起了猛攻。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楚國方面瞬間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局面。因為他們心里十分清楚,想要一舉消滅掉鄭國幾乎是痴人說夢。
畢竟鄭國無論如何也算得上是一個擁有一定軍事實力的國家。所以,如果楚國在此刻失去了陳國這個重要的盟友或者屬地,那麼其處境必將變得異常艱難且被動。
鑒于此,楚成王當機立斷,迅速派出使者快馬加鞭趕赴前線,傳達命令告訴大夫斗章。
他令斗章暫且停止對鄭國的一切軍事行動,因為楚國原先預期的戰略目標已然達成。
隨後,楚成王又下令讓楚國的大軍立刻撤退至申縣一帶,養精蓄銳,以靜待戰機,從而擇日再度興兵征討鄭國。
歡迎閱讀下一章,檉邑之盟。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