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8年末,鄭厲公參加完幽地會盟,回到國都,開始正式整頓鄭國朝政。
鄭厲公大開殺戒,先是把牽涉道雍糾之案的相關人員全部處死,祭仲全家被殺,公子言也受到牽連被殺。
隨後鄭厲公任命兒子叔詹為相國,堵叔為大司徒,師叔為大司馬,三個人聯合執政,史稱“鄭國三良”幫助鄭厲公恢復鄭國實力。
鄭厲公為了挽回自己弒殺的不良印象,于是從衛國接回來了共叔段的後代,任命為鄭國大夫,世代享受士大夫待遇。
而魯莊公被管仲和齊桓公用經濟戰陰了一把,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被迫前去幽地會盟,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等魯莊公回到魯城曲阜,心中怒氣難平,于是決定報復齊國,他找到遂邑的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
告訴他們自己國家被滅,社稷被毀,難道就不想報仇。
遂國人當然痛恨齊國軍隊,于是在魯莊公的慫恿下,回到遂國境內。
這些人拿出美酒,肉食招待招待齊國的駐守遂邑軍隊,趁機灌醉了齊國守軍,然後把齊國的駐守遂邑軍隊全都殺光。
齊桓公得知後大怒,于是派出隰朋前去討伐,殺了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族人幾百人,這件事才算過去,齊桓公最後得知是魯侯使壞,于是大怒,放出話來,早晚和這件事的元凶算賬。
魯莊公听聞嚇得一哆嗦,這純屬慫人干壞事,捅了馬蜂窩,不知道該怎麼辦?
于是魯莊公再次找到母親文姜,文姜出面和弟弟齊桓公交涉,說都是誤會,讓齊桓公不要听信謠言,魯國今後一定擁護齊桓公為盟主,這件事才算平息。
公元前677年五月,周僖王和晉武公同時去世,不知道是上天刻意安排的,還是巧合,行賄人和受賄人攜手歸西。
周僖王去世,太子姬閬繼位為周天子,史稱“周惠王”。
而晉國晉武公去世,太子姬詭諸繼位晉侯,史稱“晉獻公”,同年秋,晉獻公攻打夏國,滅夏國,夫人夏君悲痛欲絕,病死。
晉獻公為了搞好和齊國的關系,正式冊立齊姜為正室夫人,立夷吾為晉國太子。
公元前677年九月,楚文王正要準備再次出兵鄭國,脅迫鄭國反齊國,誰知道楚國自己出問題了。
那就是楚國的那處叛亂了,原來滅掉權國之後,楚武王將權縣交給斗緡管轄,最後斗緡造反,被楚武王殺掉。
隨後楚武王把權縣子民全部遷徙到那處,交給楚國公室的閻敖管轄。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北上滅申國時候,曾經讓閻敖帶領那處和巴國聯軍一起討伐申國,但是閻敖為人驕橫跋扈,居然在行軍途中,恣意毆打和侮辱巴國將領。
當時惹得巴軍相當不滿,于是爆發激烈沖突,巴國人于是叛亂,攻打那處,然後進攻權縣。
閻敖根本沒有把巴國放在眼里,他認為巴國是小國,依附于楚國,所以在巴國和權縣邊境沒有任何防備,被巴國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于是權縣失守,閻敖一看巴國勢大,于是放棄抵抗,一路北撤,巴國一怒之下攻打楚國郢都。
楚文王剛剛出兵,都城傳來消息,巴國進攻郢都,當時就給楚文王整懵逼了,巴國不是盟友嗎?怎麼會突然反水攻打楚國都城。
等調查清楚之後,才知道是閻敖惹出的麻煩,楚文王立即回郢都,這時候閻敖一看抵擋不住巴國,于是放棄權縣,居然泅水逃回郢都。
楚文王只好與巴國談判,楚國承認錯誤,答應巴國妥善處理此事,雙方這才各自退兵,楚文王一怒之下,把閻敖處死,以平息巴國之亂。
這十多年過去了,閻敖的族人一直對此耿耿于懷,認為楚文王為了一個巴國,竟然處死公族大夫,閻敖族人有反叛楚文王之心。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為了給齊桓公的聯盟盟友點顏色看看,于是決定帶兵出方城,滅掉了陳國的附屬國頓國,以此威懾陳國。
而那處的閻敖家族看到楚文王出征,趁著郢都空虛公然叛亂,居然勾結巴國,一起攻打楚國郢都。
楚文王得知消息後大怒,于是趕緊調集軍隊回防郢都,楚文王集中兵力先攻打閻敖部落,因為閻敖部落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是楚文王的對手,一觸即潰。
巴國一看楚文王回防郢都,閻敖部落潰敗,于是趕緊回撤回巴國,楚文王一看巴國撤退,于是心高氣傲,帶著少數軍隊出城追擊巴國軍隊。
守城主將正是當年勸諫楚文王失去一足的蠰拳,蠰拳告訴楚文王,巴國人驍勇善戰,詭計多端,大王不可輕敵,窮寇莫追。
楚文王根本听不進去蠰拳的勸諫,帶著五千楚軍追擊巴國人,巴國人一看楚文王窮追不舍,于是在津地湖北江陵縣)設伏伏擊楚文王。
楚文王早就失去理智,一路追擊而來,正中巴國圈套,巴國人數少,不和楚國短兵相接,而是不斷用弓箭射擊楚國軍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國軍隊損失慘重,並且楚文王被射中面頰,滿臉是血,隨後楚文王下令撤軍,巴國人也退回巴蜀。
楚文王帶著殘兵敗將返回郢都,來到城門前叩門,郢都守將蠰拳看到楚文王抱著頭臉,于是道。
大王出征巴國,是勝是負,楚文王羞愧道。
寡人大意,中了巴國人的埋伏,楚軍大敗,寡人也被射傷面頰,只得回城休養時日,再行討伐巴國。
蠰拳冷笑道“國君不听勸諫,固執己見,造成如此大敗,國君臉頰都被射傷。
自武王以來,楚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現在一個小小的巴國,大王親征居然失敗而回,還讓人破了像,豈不遭天下諸侯恥笑!”。
蠰拳拒不開城門,並告訴文王。
“我把守的城門,只迎接凱旋之師,不接納敗軍之將。
黃國和巴國都是楚國敵人,二國同罪,如果大王能夠夠擊敗黃國,也算是找回點面子,方可向宗廟交代,到時候我自然開城迎接 ,現在你該干嘛干嘛去吧!。
蠰拳一席話給楚文王氣得直跳腳,但是楚文王也不想丟了面子,讓一個瘸腿將軍恥笑,于是楚文王心懷憤然。
隨即調轉馬頭,帶兵向東攻打黃國,黃國根本沒有準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黃國投降求和,楚文王打敗黃國後,這才率領楚軍回師,但是半途中箭傷復發,不久病死回軍途中。
等到楚文王尸體運回郢都,蠰拳親自扶著靈柩運回都城,安葬完楚文王,蠰拳和眾大夫擁立楚文王的太子楚堵敖為楚王。
等到新王登基大典之後,蠰拳出班請奏楚堵敖。
微臣數次諫言先王,言語不敬,先王仁厚,不仁誅殺微臣,如今先王去世,微臣罪不可赦。
微臣請從先王于黃泉之下!”再刖一足,然後引劍自刎。
楚國人念其忠誠,直言不諱,把蠰拳葬于文王墓前。
蠰拳兩次直言敢諫,又自行砍雙足謝罪,使的蠰拳留名千古,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獨特的忠臣形象。
歡迎閱讀下一章,子頹之亂。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