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圍攻上蔡,蔡哀侯求救,齊桓公作為盟主,並沒有發兵救援蔡國,但是怕面子上過不去,就聯合北杏之盟盟國,發表了嚴厲譴責聲明。
楚文王才不會把一紙空文的譴責放在眼里,于是繼續進攻上蔡,蔡哀侯無奈之下,只得開城投降,楚文王進城將蔡哀侯拘押,告訴蔡國人,楚文王邀請蔡哀侯去楚國,和故人息侯相會,把酒言歡。
于是楚文王將蔡哀侯俘虜帶回郢都,這是周王朝歷史上第一次擄掠他國國君行為,楚文王卻毫不在意,他才不相信齊桓公的什麼北杏之盟,能把他楚國如何奈何。
而此時楚國大夫蠰拳勸諫楚文王,何不殺了蔡哀侯,直接滅掉蔡國,楚文王害怕會惹怒齊桓公,因為他不知道齊桓公這個聯盟的虛實,所以拒絕了蠰拳的建議。
蠰拳是個直性子,直接罵楚文王為了女人出兵蔡國,既然打了還不敢滅掉蔡國,慫貨一個。
楚文王大怒,嚴厲斥責蠰拳以下犯上,想要治他的罪,但是蠰拳是公族大夫,又是諫官,楚文王只好諷刺他不懂禮節,隨意取笑君王,可知道自己有罪。
蠰拳听聞此言,于是自己砍掉一只左腿,表示自己已經向國君謝罪,下次要是楚文王有不當之處,自己還要進言。
楚文王看到蠰拳如此耿直,敬其忠誠,于是決定重用蠰拳,讓他把守郢都城門。
楚文王回到郢都之後,將蔡哀侯關押起來,而看管他的人就是息侯,這也算是給息侯個面子,自己仇人落了一個階下囚的結局,蔡哀侯從此被楚文王囚禁在蔡國,九年後含恨而死,也算是對這個色棍的處罰。
而息侯雖然報仇了,但是國家沒了,老婆沒了,兩年後抑郁而亡,息侯和蔡哀侯兩敗俱傷,都沒有落下一個好的善終。
公元前679年正月,齊桓公為了能夠盡可能多的拉攏盟友進入齊國聯盟,于是繼續緊靠周天子。
送禮是少不了了,這次齊桓公帶著管仲親自來到成周雒邑,齊桓公將豐厚的貢賦敬獻給周僖王,周僖王大喜,于是盛宴款待齊桓公。
宴席之上,齊桓公道“陛下,臣有一請,如今天下大亂,蠻夷四起,北有狄人,西有戎族 ,南有荊蠻。
再加上個別國家,不尊王,使得天下禮崩樂壞,微臣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痛惜不已。
若陛下信得過微臣,微臣願意替陛下討伐不臣之人,還周王室榮譽,安天下百姓”。
周僖王听聞此言,頓感喜悅道“愛卿能有此,心,寡人深感安慰 ,只是這討伐諸侯權力,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周僖王也不傻,心說話如果任命齊桓公為成周卿士,向當年鄭莊公那樣,最後翅膀硬了,連周天子都敢射,那豈不是養虎為患。
管仲看出了周天子的顧忌,于是出來道。
啟稟陛下,如果陛下任命齊侯為成周執政卿,假王命討伐不尊王的諸侯和蠻夷,齊國定當竭盡全力,擁護周天子。
並且齊侯會以周天子名義,在鄄地會盟天下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假以時日,定當恢復周王室往日之威嚴。
周僖王听聞管仲說,齊桓公會在鄄之盟上推出“尊王攘夷”,這如果是真的,周天子今後有齊國做後盾,定然不再懼怕那些居心叵測之人。
于是周僖王道“倘若齊侯真如管相所言,寡人自然會冊封齊侯為諸侯長,假王命,替天子討伐不軌之人”。
于是周僖王和齊桓公兩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周僖王當即冊封齊桓公為成周執政卿,假王命斧鉞,授予討伐諸侯的權力。
公元前679年春三月,齊桓公在鄄地召開諸侯大會,周僖王為了表示支持齊桓公,派出成周大夫單伯,代替周天子主持鄄之盟。
而齊桓公姜小白,這次成功召喚到宋、陳、衛、鄭四個強國前來鄄地山東鄄城)會盟,諸國擁護齊桓公為霸主,周天子特使單伯以周天子名義,表示認可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齊桓公這一次會盟,才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稱霸。
霸主霸主齊桓公在盟會上提出,今後聯盟國將以“尊王攘夷”做為號召。
“尊王”,即表示盟約國尊崇周天子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而“攘夷”,即對游牧于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荊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御 ,必要時候 ,聯合出兵共同討伐蠻夷。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明確提出,聯盟國之間不得違背盟約,盟約國之間不得相互入侵盟約國,盟約國之間如國國土受到侵襲,其他盟國無條件實行救援,春秋第一次大聯盟時代,由齊桓公正式開啟。
齊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對兩個國家影響巨大,特別是戎狄和蠻夷楚國,不但維護了齊國利益,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了很大貢獻。
齊桓公和宋桓公,衛惠公,陳宣公,鄭厲公四大領導人登台會盟,有人牽來一頭公牛,將牛捆綁結實,有人過來先將牛耳割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後將牛耳的血滴入酒簋之內,將牛耳放入珠盤,由盟主端著牛耳,將牛耳血抹到嘴上,隨後祭祀天地四方神靈。
所以盟主也稱之為“執牛耳”者,然後大家一起盟誓,宣讀盟約內容,接著就是拿匕首,劃破左臂,將血滴入剛才有牛血的酒簋。
下面侍衛將牛宰殺,台上盟約者齊桓公,宋桓公,衛惠公,陳宣公,鄭厲公五國國君一起喝了血酒。
然後發誓,盟約者如有背棄盟約,下場當如此牛,死于非命,天地四方神靈為鑒。
盟約事畢,五國國君發布聯合聲明,即日起,五國同心,尊王攘夷,鋤強扶弱。
這次鄄之盟核心是“尊王攘夷”,實質內容卻對鄭國和楚國影響巨大。
首先是鄭國,鄭國看似加入齊國聯盟,似乎找到好的靠山,但是管仲和齊桓公的心思很明確,那就是鄭國經歷內亂,實力大減,已經不在諸侯第一梯隊了,說句不好听的,現在估計都不如宋國。
鄭國加入齊桓公的聯盟,實際上齊桓公暗地里已經在壓制鄭國發展,因為鄭國要想再次崛起,就得討伐滅掉周邊小國。
加入齊桓公鄄之盟之後,明文規定,盟友之間不能隨意侵犯,不能隨意討伐他國,討伐權歸盟主齊桓公,鄭國再也不能發展擴張,導致了鄭國九戰之地,沒有了戰略縱深。
而在這眾多諸侯國之中,另外一個影響力極為深遠的國家便是那南方的楚國了。
雖說在鄄之盟時,參與結盟的五個國家並未明確地將矛頭指向楚國,但“尊王攘夷”這個口號中的“攘夷”二字,即便是再愚笨之人,恐怕也能猜到所針對的正是楚國。
要知道,在當時所有被視為夷狄的族群里,唯有楚國的實力最為強勁。
此前他們對蔡國發起攻擊,看似不過是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然而實際上,其挺進中原地區的野心已然初現端倪。
此次鄄之盟的兩個核心內容——尊王和攘夷,這兩條都牽涉到楚國,無疑都是沖著楚國而來的。
身為楚國國君的楚文王又豈會對此一無所知?那楚文王可不是省油的燈,當他獲知了齊桓公舉行鄄之盟背後的真正意圖之後。
楚文王便立刻開始精心謀劃,該如何去打亂齊桓公的布局,從而破壞掉這場鄄之盟。
一場驚心動魄、充滿智謀與較量的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歡迎閱讀下一章,宋桓公伐倪。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