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宋桓公加入北杏之盟之後,想著之前宋國和齊國原本就是盟國,借著這次會盟魯國抵制的情況下,宋國給足齊國面子,希望今後靠著齊國這棵大樹好乘涼。
誰知道齊國轉回頭和魯國會盟,並且在柯地之盟上將汶陽還給了魯國,這使得宋桓公大為不滿。
按說汶陽是齊國趁著攻打遂國,從魯國手里搶走的土地,現在還給魯國,這是齊魯之間的事,但是宋桓公卻為此大發雷霆,直接退出了北杏之盟。
那是因為之前齊國和宋國結盟,派南宮長萬攻打魯國,乘丘之戰宋國敗北,汶陽這個地處遂國宋國和魯國交界處,一直都是宋國控制的領土,南宮長萬戰敗,導致宋國丟了這塊地,被魯國佔據後,還給了遂國。
現在好了,齊國滅掉遂國,但是轉回頭為了和魯國緩和關系,在柯地之盟作為政治交易,被管仲送還給了魯國。
也就是說,宋桓公認為汶陽是自己當年的肥肉,沒吃多久,就被魯國佔領,現在齊國打敗魯國,汶陽就算不還給宋國,也沒理由在送給魯國。
再說了自己當年丟了汶陽,換不都是因為幫你齊國,現在你倒好,不幫盟友幫助敵人魯國。
所以宋桓公一氣之下,告訴齊桓公,老子不玩了,你去和魯國玩吧!
對于齊桓公來說,宋國盟約不盟約無所謂,宋國本身就不咋滴,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因為齊桓公要正式開始爭霸,他要當天下的霸主,你宋國說盟約就盟約,說毀約就毀約,那豈不是當我齊桓公這個霸主是兒戲。
再說了,宋國地處中原核心區域,佔據著十字路口的戰略要地,齊國不管將來北上,或是南下,西進都繞不開宋國,要是不把宋國馴服,自己的十字戰略就是一句空話。
于是齊桓公召集群臣商議,準備暫時不管鄭國,因為必須先解決宋國,宋國丟了齊國會很被動。
管仲告訴齊桓公,先去給周僖王送禮,表示擁護周天子,讓周天子出面扛旗,討伐宋桓公。
于是齊桓公派國懿仲前去成周雒邑,帶著厚重禮物,請求周天子出面討伐宋國。
理由很簡單,宋桓公有三罪。
第一“宋國之前內亂,宋桓公殺害自己佷子公子游,不管怎麼樣,他是宋國國君。
第二動用酷刑處死南宮長萬和猛獲,雖然二人罪不可赦,但是周武王立國之時曾經明令禁止商紂王時期的酷刑,宋國重新動用醢刑,是藐視周天子昭命”。
第三齊桓公的北杏之盟是奉周天子昭命,宋桓公違背北杏之盟,是對周天子不敬。
周僖王才不管誰對誰錯,自己妹夫齊桓公現在好賴擁護自己,如今又送來不少禮物,于是當即表示,齊桓公以諸侯長身份,代天子行事,宋國違背盟約,不守周禮,當討伐宋國。
周僖王為了給足齊桓公面子,于是調集了成周八師一千人,打著周天子的旗號,與齊國一起討伐宋國。
齊桓公得知消息大喜,于是派管仲前去虎牢關迎接王師,自己則派出使者,聯合曹國,陳國,一起討伐宋國。
曹國原本不在盟約國之內,但是他看到上次遂國听魯國的話,不去北杏會盟,轉回頭就被齊國滅了。
自己當時也沒去,現在他看到遂國下場,以及齊魯已經柯地會盟,自己要是再不向齊國靠攏,恐怕自己的曹國也就要滅國了。
而陳國很清楚,齊魯和談,魯國得到不少好處,大概率短時間內,不會和齊國翻臉,那麼齊國勢必是下一個霸主,陳國要緊跟齊國步伐,爭取能跟著齊桓公喝點湯。
管仲奉命前往虎牢關,迎接周天子王師,當管仲帶著軍隊到㥍山山東臨淄附近)。
管仲看到路邊有一放牛青年,見到管仲的戎車,沖著他敲著牛角,高聲唱歌,氣質非凡。
管仲看到此人非同尋常,于是派侍從把他招來,管仲問其姓名。
那人答曰︰“我乃衛國百姓,姓甯名戚,在衛國空有滿腹經綸,無處施展,特來齊國謀求生路”。
原來此人就是齊桓公時期的,齊國五杰之一,甯戚,也叫“寧戚”。
管仲然後就詢問其所學有何特長,,甯戚一一解答,說自己專長管理農田,畜牧,水利。
管仲心說,齊國正在改革土地,此人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于是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顯?
齊國國君大部隊馬上就要啟程討伐宋國,過不了幾日就會經過此地,我寫封信推薦你去拜見國君,必當重用。”
管仲給寧戚寫了一封推薦信,然後離去,寧戚趕緊拜謝,數日後,齊桓公大軍路過此地,甯戚又唱起《甯戚飯牛歌》。
齊桓公聞听此歌甚感驚奇,似乎歌聲有所指,于是派人將甯戚叫至跟前,問其姓名後。
齊桓公道︰“寡人率領諸侯征戰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沐春,舜日堯天也不過如此。
你卻歌唱生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一個放牛郎膽大妄為,竟然敢諷刺齊國朝政?是何居心?”。
甯戚則據理爭辯,齊國雖然政治清明,但是諸多弊端,辯解之時,難免有些言辭冒犯齊桓公。
齊桓公听聞大怒道“一個牛郎懂什麼軍國大事,于是命令將甯戚斬首。
甯戚則面不改色,仰天嘆道︰“夏桀殺龍逢,商紂王殺比干,如今甯戚為第三個!也算是功成名就,哈哈哈……”。
這時隰朋前道︰“君侯,我看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可不是尋常放牛的。”
齊桓公听聞隰朋而言,再回想甯戚說的倒是句句實情,于是怒氣頓消,笑著對甯戚說︰“寡人聊以試子,就是給你開個玩笑,試一試先生是否真有真才實學”。
這時,甯戚才從懷里拿出管仲的親筆信,交給齊桓公。
齊桓公閱後說︰“既有管仲的書信,你卻為何不早點呈上?”。
甯戚道︰“賢君擇人為士,賢臣亦擇主而輔,如果君侯如惡而好阿諛奉承,隨意的治人之罪,臣寧死也不會自薦,效力于君侯”。
齊桓公听後非常高興,當即拜甯戚為大夫,讓寧戚跟著大隊人馬討伐宋國。
很快管仲和周天子王師,以及陳國,曹國四國聯軍來到宋國邊境,一時間風雲突變,宋國將面臨一場大戰。
歡迎閱讀下一章,傅暇弒君。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